2021-09-20 13:06:56channel

斯卡羅

最近公視播映一齣好戲,斯卡羅

『斯卡羅』是由曹瑞原導演,改編陳耀昌醫師的著作「傀儡花」的作品,於2019年於屏東、台南等地開拍。並於2021年8月14日開始播映,全部共12集。

故事時空和地點,是在1867年的台灣南部恆春半島,敘述美國商船羅妹號,因海上暴風,及當時台灣海峽的黑水溝影響,漂到了當時還是化外之地,斯卡羅原住民領域的琅嶠(現恆春),而遭到原住民誤會,誤以為是曾經屠殺原住民的荷蘭人回來了,於是為了保衛土地,為了報袓靈的仇,對這批偶遇船難的船員及商人,上岸求生的外國人出草。

故事講述了我們不知道的那段歷史,因為早期的先民和原住民,沒有留下文字或文獻上的記錄,所以在此之前的故事,鮮為人知,若不是這部片子,可能那段歷史,不會有人知曉,這部片子引起了大眾的興趣,對於這段被遺忘的歷史,重新被拿出來討論。

 

斯卡羅是當時的「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故事改編。由吳慷仁、温貞菱、查馬克·法拉屋樂、法比歐、黃健瑋、周厚安、黃遠、雷洪、夏靖庭、程苡雅、等人演出。雖然蝶妹和阿水是虛構人物,但從這二人身上,可以看出當代生活的痛苦和無奈,蝶妹用5種語言,(中文、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英語)串聯了整部戲的架構,身為原住民和漢人混血的她,夾在部落和漢人之間的尷尬和為難。阿水為了生活,夾在閔人、客家和原住民部落之間討生活,所遭遇的進退為難,在在顯示了當年先民開墾生活的不易。

故事感想:

我們很少探究這塊土地的歷史,只知道,先民由唐山過台灣之前,這塊土地上已有了原本生活在此的原住民,偶然被葡萄牙水手稱呼為「FORMOSA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後,這壞土地化作美麗的島嶼,一直被喜愛到現在。如今籍由這部類歷史劇,讓我深深的感動,也對這片土地更加的好奇。

從小,我們只知道這裏的人,大部份是大陸沿海的居民,為了生活,拋家棄子,遠渡海灣海峽,冒著黑水溝的危險,來到了這塊什麼都沒有的土地,為了生存,和原住民和不同的族群,經歷過這多次的戰役,又歷經了荷蘭人的統治,然後鄭成功趕走了荷蘭人,又被日本統治,直到中華民國國民黨退居台灣,直到現在。

這塊土地上的紛爭,一直沒停過,首先,原住民在老蔣統治的時代,失去了自已的姓氏,通通改成了漢人的名字,但生活卻未必獲得改善,當年老蔣的時代,這裏是大陸來台的國民黨的天下,是為一等人。由於漢人有部份是來自對岸,又以閔客族群居多,再加上,當時離開大陸來台的以男性為主,所以這些唐山過來的人,娶了台灣這裏的平埔族女人,生下了新一代的混血兒,這樣的漢人,在平原土地上開墾、經商、貿易,成為了台灣的次等族群,而這些人,通常會說自己是台灣人,在40-60年代,國民黨帶來的人,在這些台灣人的眼中,叫做「外省仔」,他們這些外省人二代,很多都覺得自已是優良血統,而且個性剽悍,覺得自已是貴族。而台灣人大多個性溫和,在這樣的社會中,感覺像是弱者,所以那個年代,台灣人總覺得被這些外省人欺負。其實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後來有了228事件,有部份台灣知識份子抬頭,但在戒嚴時期,這些次等公民,都小心翼翼的活著,連話都不敢亂說。也因為228事件,揭開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仇恨情節,這才有後面的藍綠惡鬥,雖然近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隔閡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但是在這些歷史的背後,那道裂痕並非不存在,只是換了戰場了。

而原住民族,可能因為語言和民族性的不同,也可能當時不願意漢化等理由,逐漸的擴散在台灣各個山區或徧遠的地方,也可能因為還是習慣以狩獵為主,漸漸的和平地人有了一些距離,再加上山上的條件並不好,所以和平地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當時可以說是被當成了第三等人。在我年幼的時候,其實當時大家普遍對原住民的印象都不太好,以前,還沒正名之前,台灣人習慣稱原住民為山地人、山地同胞或台語的「番仔」。直到政府將山地同胞的名稱改為原住民,再加上有部份原住民在運動上或歌唱上的成就,漸漸的,台灣人對原住民的不好印象,才慢慢的改觀。但實際情況如何,因我並非原住民,對於他們的歷史和生活並不了解,所以以上只是猜想,希望有原住民朋友也能來聊聊當時的生活。

現在的台灣,是個大融爐,除了以上我所說的三種人,現在更歡迎更多其他國外來的民族,以前的那些歧視,因為現代化的觀念,漸漸走上國際村的概念,不分族群,不分種族,不分顏色,也不分男女,這是進步的表現。我也深信,人生而平等,該平等視之。

以上感想都是自已的觀察和體驗,並沒有對任何族群或人有歧視之意,若有人看了覺得不舒服,請離開。若有不同見解想相互交流者,歡迎留言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