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1 17:59:26清清如水

公元2008年08月02日(六)基隆砲台研習之旅。一日研修。

【研修日期】:公元2008年08月02日(星期六)。(農曆七月初二)。
【目的地點】:基隆砲台研習之旅。一日研修。
(海洋大學、龍崗步道、慈善宮、洗手、槓子寮砲台。傲料中餐。法人公墓、民族英雄墓、一級古蹟海門天險、中正公園大觀音像、廟口小吃、北台第一街、基隆市區三大廟、李鵠餅店、鳥獸散)
【參訪理由】:
(1)基隆港港闊水深,北台灣良港,附近又產煤,自清朝以降為兵家必爭之地,歷經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時法軍佔領、台灣民主國抗日之役、二戰時飽受盟軍轟炸;港區附近山頭滿布西、荷、清朝及日治時代所建的砲台。
(2)基隆市以北台灣天然良港、雨港、廟口小吃及周邊山區砲台著稱。大批國際觀光客隨大型郵輪前來,基隆市區觀光,值得前往了解。
【集合時地、交通建議】
◎民國97年08月02日上午08時30分「基隆火車站內」開始集合。09時10分正準時出發。
(1)客運車。公館、新店捷運站搭福和客運;台北車站搭國光客運,往「基隆」班車。
(2)火車3004、2220、2510次區間車。新竹(0612、0620、0632)→楊梅(0641、0648、0703)→中壢(0652、0700、0715)→桃園(0704、0712、0727)→板橋(0731、0740、0755)→台北(0745、0755、0810)→松山(0752、0803、0817)→汐止(0806、0824、0838)→八堵(0824、0842、0857)→基隆(0832、0850、0905)到達下車、洗手、集合。
(3)九時10分,由基隆火車站前廣場,可搭乘基隆市公車,約20分鐘車程可達海洋大學。
【行程簡介】
(海洋大學)海洋大學 12科系、17研究所、三大校區。
龍崗校區:龍崗步道-自然觀察的最佳地點。
祥豐校區:古風格建築-紅樓、優美奇特噴泉。
濱海校區:朱銘創作的海鷗雕像、情人海岸、海景堤防。
(慈善宮)參拜、洗手。(槓子寮砲台)
基隆市周邊的砲台,歷經 鴉片戰爭、清法戰爭、乙未割台之役的洗禮,是一處已逾百年的古戰場。其中二沙灣海門天險、獅球嶺、白米甕、槓仔寮、大武崙、深澳坑等砲台由內而外,形成犄角之勢,護衛著基隆港。 走進荒蔓雜草叢間,找尋失落的槓子寮砲台,在基隆已聞名的砲台中,大家皆已耳熟能詳。但提起槓子寮砲台,恐怕就有點陌生了;經過海洋大學、北寧路,望向一邊的山嶺,砲台就躲在藍投溝的嶺巔,靜靜得守衛著這片海洋。 槓子寮砲台共可分為四個營區,分別為「日式建築」營區、「近代修築」營區、「小砲台」營區和「主砲台」營區;依照其建構模式推斷,應與白米甕砲台和大武崙砲台修建在同一時期,雖然白米甕可能更早於此,但可能在同期又做了修築,也就是在光緒十年( 一八八四年 )中法戰爭之後。 從時間上推演,一八五一年,德國人阿爾弗雷德‧克魯伯才改良成功「全鋼炮」,十九世紀末才又改良後膛裝填機和後座系統,而劉銘傳在一八八六年就已向英商怡和商行訂購了當年最新式的卅一尊阿姆斯壯後膛鋼砲,也因之在基隆修築了二座新式砲台,毫無疑問的一座是二沙灣砲台,另一座則成了歷史的謎?是白米甕?亦或大武崙?還是槓子寮?一時間仍難釐清這答案,但就整個營區的規模而言,槓子寮砲台的規模卻遠大於白米甕和大武崙砲台,若加以修葞,與二沙灣砲台應在伯仲之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市信義區與中正區交界處,「槓子」係取自於凱達格蘭族語「陷阱」的意思,寮是漢人加上去的,意思是人們群居處。 槓子寮砲台依峙槓子寮山地形而築,倚山面海,地勢險要,位居海拔150公尺之處,佔地近2公頃,主要扼守八斗子與基隆港北方海域及瑞芳方向之陸路。 無論就砲台的建築、構造等等,是目前基隆市古砲台中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的,所以在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卅日被台灣省政府指定為「省定古蹟」,即大家俗稱的「二級古蹟」。
槓子寮砲台主要涵蓋三大部分:
營舍部分:
a將校官營舍,主要以火頭磚砌成,室內鋪高架地板,配合牆基留有「貓洞」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地板下空氣流通。b士官官舍與c士兵營舍,主要以砂岩砌牆,採丁字砌法,另外營舍區還有衛兵所、馬廄、廁所與水源區(第一貯水場)等建築體。
庫房部分:
a被服庫房,為棉被、衣服之存放處。b一般庫房則放置其他一般日常物品。
另庫房區還有一棟堅固的指揮所,屋頂為混凝土拱構造,厚達150公分,壁體為150公分厚之安山岩砌成。沿著營舍至庫房的步道旁,可以發現挖有躲避敵機轟炸的防禦坑道。
砲座區與觀測區:
槓子寮砲台之砲座主要設計是採一字排開,依它的本身任務與地形之配合概念來看,它應是一座暗砲台。a砲座區:砲座區計由三座榴彈砲座,一座平射砲座,四座彈藥庫,第二貯水場與指揮平台等建築所構成。砲座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子牆上有通話孔設計,方便砲座與砲座之間的聯繫,而砲基是圓形的,可以做360o之防衛。b觀測區:觀測區主要包括「主要觀測所」和「輔助觀測所」,而觀測所都會伴隨通信庫房和機槍陣地,有通訊與防空的作用。另一頭則設有探照燈庫房、燈座與發電自動車庫房
(槓子寮山、槓子寮砲台)
位於基隆東北方,信義區與中正區交接的山巒之間。也就是在 海洋大學、碧砂漁港正後方的山上,現在已列入二級古蹟,定期編列預算維修中,與幾年前截然不同。砲台創建年代約在清朝光緒年間,甲午戰爭前及日據時代曾有大規模整修,光復後軍方列入港區要塞管制區,解嚴後才解除管制。 遺址保存尚稱良好,包括崗哨(日據時代與光復後)、交誼廳(官舍)、營舍、指揮所、碉堡、隧道、彈藥庫、機槍陣地、砲盤區、蓄水池等等,呈線形配置,以鞍山岩、鐵水泥砌成,範圍廣闊、氣勢雄偉壯觀。 砲盤區原有六尊大砲,一字排開,兩兩一組安置在三個砲盤區。中間設置彈藥庫,牆厚一公尺,入門處設置有檔牆,可以必避免流彈與火星的危險。機槍陣地與彈藥庫間有「輸送道」、觀測台與砲盤區間有「通話孔」,是五大砲台區中所僅見。砲台有360度的砲軌,可以自由地選擇砲射角,也是五大砲台區中所僅有,尤見其特殊性。 營舍與砲盤區之間建有半圓形隧道相通,可供兩人併排行走,營舍與砲盤區各有獨立的蓄水井與濾水池,雖廢棄多年,仍未見乾涸,可見其設計之精良。值得一提的是在機槍陣地往東走,可見到外型酷似印第安人的岩石,甚至有羽毛頭飾,唯妙唯肖別具特色。 槓子寮砲台與白米甕砲台互為犄角,是昔日港區的左右護衛,捍衛外港的安全。砲台區內林木蓊鬱、綠意盎然,可遠眺碧海藍天,觀賞八斗夕照,近觀東北角海岸(基隆嶼、和平島、鼻頭角)風光旖旎,如詩如畫。 懇切地建議你,有空不妨來山上走走,舒展身心、撫今追昔,洗滌一身的 塵氣,也籲請您:重視環保、保護古蹟。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
(中餐請自備、自理,或就近傲料海產店十六週年聚餐)
(搭公車往海門天險)(民族英雄墓、法國人公墓)(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
二沙灣砲臺建於清道光二十年庚子﹝西元一八四O年﹞,是清廷為了防止英軍入侵臺灣,在港口山崗上建造的海口防禦砲臺。 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後,虎視眈眈的英國人,為了採購煤炭,開放通商口岸,積極覬覦臺灣。閩浙總督鄧廷楨以為臺灣乃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屏障,為了加強海防,飭命臺灣總兵達洪阿,臺灣兵備道姚瑩,嚴加防守南北各口岸。雞籠港﹝今基隆港﹞是臺灣北部的重要門戶,與滬尾﹝今淡水﹞互為吞吐之犄角,也是商務與海防上的重要據點。二沙灣的位置,正對著雞籠口門,地勢崎嶇險峻,居高臨下,宛若海門天險;順應地理形勢,當時共建砲墩八座,配備二千觔砲兩尊,五百觔砲兩尊。另調頭圍守備許長明率八十員官兵,督同雞籠本汛把總官兵一百五十人陣守。為增強守備,又在港內三沙灣一帶增築砲墩,增兵防守,以便「扼險憑高擊之」。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西元一八四一年﹞八月,英船納布達號進犯雞籠港,首先就轟擊三沙灣的砲臺,損毀兵房一間。臺灣道姚瑩指揮艋舺營參將邱鎮功率同守備歐陽寶,立刻發砲還擊,結果英船竿折索斷,駛出海口觸礁擊碎,死傷不計其數。英人站領臺灣的宿願,終不得逞。 光緒十年甲申﹝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法軍攻站基隆,多數砲臺被毀,但二沙灣砲臺的城門及城牆仍然完整的保留下來。戰爭結束後,劉銘傳鑑於海口防禦緊要,乃積極籌款購砲,擇地築臺,在所修造的十座砲臺中,基隆計估兩座,並於光緒十二年丙戌﹝西元一八八六年﹞元月興工。但因地勢土鬆沙濕,所以用外洋鐵水泥層層堅築,並仿外洋圖形建造兵房,一切工程由洋人鮑恩士監工。至於這兩座砲臺是否與二沙灣砲臺有關,則有待進一步考證。 日據時期,修築基隆港時,該砲臺列為軍事要塞,一般人無法進入。臺灣光復以後,仍歸軍方管轄,但因年久失修,逐漸沒入草莽之中,為人淡忘。民國六十四年乙卯﹝西元一九七五年﹞,這座歷盡滄桑的砲臺,再度被發現而加以重視。 現存的二沙灣砲臺是一座以石造為主的隱式砲臺,臺內牆垣、兵房、彈藥庫都用當地出產的砂岩壘砌,入口城門為長方形,上有雉堞,中央砌成圓拱形的城門洞,洞內一段用石條舖砌成平頂形式,作為門扇開閉的空間,可惜年代已久,門扇蹤影杳然,惟有門額上陰刻的「海門天險」四字,依稀的表露著當年的血戰雄風。
城門刻有「海門天險」四字的二沙灣砲台,始建歷史常追溯至中英鴉片戰爭時期。入口處的解說牌亦記載為1840年台灣兵備道姚瑩所建,於1841年7月,發砲擊退來犯英軍。
「海門天險」由姚瑩所建的說法,主要依據姚瑩在其「台灣十七口設防圖說狀」奏稿指出:「…..又恐門口寬深,被彼等窺視,故於正對門之二沙灣築砲墩八座……」。然而依據「法軍侵台始末」所紀錄,這座被法軍稱為Fort Neuf(新砲台)的構造物位於法軍公墓後方的海邊,被法軍認為是唯一重要的一座砲台,控制社寮島與白米甕中央的基隆水道。從「法軍侵台始末」的現場繪圖可以清楚的看到二沙灣砲台就在海邊,而非今日之所在位置。
    現今所見之二沙灣砲台,應是何時起造呢?根據記載1884年7月16日,劉銘傳帶領「銘軍」抵達基隆,第二天法艦就跟蹤而來。雙方在基隆大沙灣展開激烈砲戰。一千餘官兵在劉銘傳率領下擊退法軍。今天列為一級古蹟的基隆二沙灣砲台,便是當年劉銘傳所建。
為什麼劉銘傳所建的二沙灣砲台之歷史脈絡,常令後人追溯至姚瑩所建的二沙灣砲台呢?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從「法軍侵台始末」的現場繪圖可看出,砲台靠陸地內側為石砌壁面,為有雉堞設計之中國式城牆建築,城牆雖已多處毀壞,亦能清楚看出城牆依海岸線蜿蜒而建之形貌,城牆的高度雖然都一樣,但是較遠處看起來卻較低矮,令人不難意會到:海門天險的城牆兩側較低,就是模仿這高低起伏的視覺而建的城牆形貌。又由於海邊的二沙灣砲台於中英戰爭與中法戰爭皆發揮強大的制敵威力,所以在銘軍的情感認同上是改建而非重建,只是把建築位置提高而已,城牆建材與型式盡可能與原來一樣,城門石匾很有可能是從海邊的二沙灣砲台移置而來的。
(慶安宮)(基隆中元祭陣頭、花車遊行)
(奠濟宮)(廟口小吃)(基隆市區三大廟:奠濟宮、慶安宮、城隍廟)
(北台灣第一街)(崁仔頂魚市場)(李鵠ㄏㄨˊ餅店)(鳥獸散)








↑海門天險       ↑民族英雄墓  ↑法國人公墓
【注意事項】:
★本活動以〈增進身心健康、豐富導覽知識、經驗傳承交流、推廣生態旅遊〉為宗旨,歡迎全體會員及其親朋好友、社會賢達參加。★天乾物燥為避免山林火災、污染空氣及保護參加者健康,敬請在下風處節制吸煙。★行程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目的地,「步行參觀景點」為內容,節能減碳,愛台灣、救地球。★早餐須吃足夠,備充足飲水,中餐須自備或外購,未成年人須有父母陪同,並請準時赴集合地點。★請穿著輕鬆當季服裝、行走野外則須長袖上衣及長褲、健行鞋、雙肩背包、手套,備防曬、防蟲、遮陽、避雨工具、搭車零錢、餐飲費用、二天以上行程請先電話了解及口頭報名。交通不明、行程不妥,請來電詢問。★康委會主委:顏玉媛君0987065914。執行小組:陳學而君0933089105。張欽君0936532516。★康樂委員會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tourguide668請參考、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