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5 14:42:39上帝的寶貝

蔬食抗暖化電子報~一餐純蔬果天天減碳綠生活

蔬食抗暖化電子報~一餐純蔬果天天減碳綠生活
 
 
http://beveg.loveocean.org

愛海抗暖化電子報  2009.07.20  

 

綠生活/一餐純蔬果 天天減碳

  【 7月15日經濟日報╱伊娃兒‧撒布】全球暖化逐年嚴重,每個人只要一轉念、一個小動作,就可以減碳又節能,最簡易的方法就是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

已經吃素三年多的台灣SAS行銷經理游如意表示,根據研究指出,平均生產一公斤牛肉,會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三小時;養一頭牛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則相當於跑車開7萬公里。

她以環保署目前積極推動「一人一日1kg減碳生活」的數據為例,如果每天三餐當中的其中一餐改吃蔬食,每個人就可減少0.78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每天吃素長達一年,就相當於種了82棵樹。

若不能吃素,就調整飲食習慣。熱衷環保議題的頤德國際董事長蔡明勳分析,現代人飲食六成都是肉,育養一公斤的肉需要六到八公斤的穀物,很多人在享受口腹之餘,往往忽略背後其實浪費很多自然資源,因此若不能吃素,可以盡量將飲食中食材的比例調整為八成蔬果、兩成肉類。

蔡明勳也指出,台灣一年要消耗約10億雙免洗筷,其中一半為白楊木,若一棵白楊木可以製造2,000雙,一年就要消耗掉25萬棵白楊樹。因此他外食一定自備餐具,甚至呼籲公司員工使用環保筷。

「台灣每年生產幾億個保特瓶,是最大的垃圾來源。」蔡明勳表示,現在飲品大都為保特瓶裝、鐵罐或是鋁罐,在製造過程中,不僅耗費資源,飲料中添加色素、糖,對於身體也造成負擔。

游如意每天都會帶裝滿水的隨身壺出門,如果喝完了就找機會裝水,即使要買飲料也會請店員直接將飲料裝進自己的隨身瓶,減少垃圾。

蔡明勳坦言,節能、減碳是消極做法,也是環保的最後一道防線,最積極的做法其實是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就選用天然、可被自然分解的材料,以及無污染的製造過程,例如如吃有機食物、衣服選用天然棉、麻,捨棄人造纖維;住宅也選用最後可回歸自然的天然建材等,從企業的綠色利潤,員工的綠生活,一直到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打造綠色革命的價值鏈。


>> 前往觀看全文及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