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1-30 01:49:04稀客
翻譯行不行
翻譯行不行
偶然在電視上看到2000年千禧環球小姐的選美實況,來自七十九個國家的佳麗,共同角逐后冠.其實以往並不太注意選美消息,它就和電影奧斯卡金像獎一樣,對於我們是可望不可及.然而此次,有個有趣的部份,讓我有感而發.
當評選進入最後階段,即為五個入圍的小姐進行機智問答,大會為便利一些非芵語系國家的佳麗,特預備翻譯人員.當來自的西班牙的琳茲小姐接受問答時,翻譯巳在一旁候備,琳茲出乎意外地,全程以英文回答,雖然講得很像走在崎嶇道路上,有些不順,畢竟每字每句都出於她內心意念清楚的表達.評審還是給予她很高的分數,觀眾也給她熱烈的掌聲.
這場機智問答,要遴選出最後三名來爭奪后冠,西班牙、印度、委內瑞拉三國佳麗幸運出線.而決定勝負,亦是藉由機智問答,此次三人的題目都是相同的,目的就是要得個公正的評判.由於問答關係著冠落誰家,三人都格外緊慎,琳茲這次突然要求現場翻譯的轉述,或許她覺得用母語較易適切地表達而能暢所欲言.她語帶堅定地說了一大串,那翻譯也衹是二三句就解決.不得不令人擔心,翻譯真的完全地表達了嗎?雖然我聽不懂西班牙語,但從琳茲自信且侃侃而談的態度上,她的話不應衹有二三句英語的內容.顯然她在這最重要的關頭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后冠由印度小姐摘下而琳茲衹拿到第三名.
把主講者的話語的精神完全表達才是一個稱職的翻譯,提到即時口譯,令我想起一件十分有趣的往事.過去我所任職的公司,常常需要研修外國的資訊,由於全是外文,挺麻煩,主管深愔人盡其用的道理,規定每人負責一篇翻譯,定期發表.雖然英文每個人在校至少都讀了十年,但一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豆芽字,仍然二眼昏花.並非懂得英文單字就能翻譯得很好,許多部份仍需要靠譯者的融會貫中,取得適切的字句為其表達出來.
想起那時候,大家都抱著字典,逐字查閱,逐句翻,要是沒有經過修飾,讀起來真的比啃甘蔗皮還要生硬,有的人完全照字面上直譯,也不管文法、句型、時態,讀起來真是摸不著邊際.
除了翻譯英文,我們主管更是食髓知味,又召集全體,再來研翻日文.英文都把我們折騰得人仰馬翻了,更何況是那進公司才接觸的日文呢.主管一聲令下,全體人員又在埋頭查字典,日文長得可能比豆芽好看些,有點中國書法的味道,有些是漢字,看起來稍微親切,但這也是最容易讓人跌進誤判的陷阱裡.日文裡“勉強”是“用功”的意思,要是沒學過日語,看到這個字,可能會大喜,太簡單了!以為和中文一樣.那麼“用功讀書,或許就會被翻成“勉強讀書”其間差異甚大.
對於日文,我們可都是半路出家,為了翻譯,真是“勉強”到了極點,每個人買了一堆的文法書、字典等,甚至日文翻譯機都出籠.大夥翻著譯著,竟然對日文起了興趣,反正翻得對不對也無從求證,自然少有挫折感.那段日子,人人開口閉口都是日語,交流得不亦樂乎.而真等到日本顧問來訪時,個個又啞口無言,衹會拼命點頭“嗨”個不停.
由於我們和日本有著技術及設計的交流.每年總有幾次日本特派專員來演講研討.當然每次都會安排一位於現場翻譯人員.有一回,公司特請一位聽說精通日文的某單位主管來當翻譯.為了那一場研討發表,日本專員準備十分周詳、資料、幻燈片、簡報等,一應俱全.我們拭目以待,好奇他將帶來什麼樣新資訊.
那場發表會,公司十分慎重,場地佈置莊嚴隆重,會場裡坐滿了各級工程師及主管們.日本專員一上場,禮貌性地道個開場白,聽不懂他說什麼,反正不太重要.當他開始正式進入主題時,翻譯人員也站在一旁準備即時翻譯.日本專員架好了幻燈機,立好布幕.他放著第一張幻燈時,打出來的是件新式廚房的照片,他用指揮棒,不斷地在影片上指來指去,配合著他的肢體及語言,足足講得大汗淋漓,有十五分鐘之久.不過,他似乎在等著翻譯人員適時插譯,但看那翻譯沒動靜,他也就無可選擇繼續講完.
我們都很想知道這樣一個唱作俱佳的發表,倒底是什麼?大家期待翻譯的轉述.翻譯人員一看日本專員說完了,他緩步向前,心虛的說“這個廚房是綠色,內部的擺設也都是綠色,就是要色彩統一”說畢,我們都傻眼了,日本專員更是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他說了十五分的話,竟然翻譯一分不到就結束,連剛才東指西指的部份,也沒解釋半句.
接下來,他還有數十張幻燈要解說,每一張都是同樣的情形,不論他說得如何慷慨激昂,口沫橫飛,翻譯始終呆若木雞,一句帶過“這是一個紅色的碗”“這是藍色的茶杯”“白色的牆壁”.愈到後來,愈簡短,我們都快憋不住,肚裡的笑蟲早巳淚流滿地,日本專員的敬業態度實在令人欽佩,縱然翻譯根本是在看圖說故事,他還是使盡全力,嘰哩呱啦地講解個不停.
那場發表會,除了看了一場笑劇以外,一無所獲.到底日本專員說了什麼,除了他,大概沒人知道.
翻譯到底是專門學問,有筆譯也有口譯,二者也都需要專業的訓練和培養.並非一蹴可幾,也不是臨陣磨槍就會光亮.主管縱然交付我們翻譯的工作,嚴格說來,每個人都慘不忍睹,當時最大的收獲,僅在字彙的提升,然而不常使用的東西總是敵不過時間的沉澱,多年以後,除了英文還記得一些外,日文根本是忘得衹記得五十音 ,這時如果教我翻譯,衹怕要大嘆“不行,不行”.
--稀客.2000.11.24
偶然在電視上看到2000年千禧環球小姐的選美實況,來自七十九個國家的佳麗,共同角逐后冠.其實以往並不太注意選美消息,它就和電影奧斯卡金像獎一樣,對於我們是可望不可及.然而此次,有個有趣的部份,讓我有感而發.
當評選進入最後階段,即為五個入圍的小姐進行機智問答,大會為便利一些非芵語系國家的佳麗,特預備翻譯人員.當來自的西班牙的琳茲小姐接受問答時,翻譯巳在一旁候備,琳茲出乎意外地,全程以英文回答,雖然講得很像走在崎嶇道路上,有些不順,畢竟每字每句都出於她內心意念清楚的表達.評審還是給予她很高的分數,觀眾也給她熱烈的掌聲.
這場機智問答,要遴選出最後三名來爭奪后冠,西班牙、印度、委內瑞拉三國佳麗幸運出線.而決定勝負,亦是藉由機智問答,此次三人的題目都是相同的,目的就是要得個公正的評判.由於問答關係著冠落誰家,三人都格外緊慎,琳茲這次突然要求現場翻譯的轉述,或許她覺得用母語較易適切地表達而能暢所欲言.她語帶堅定地說了一大串,那翻譯也衹是二三句就解決.不得不令人擔心,翻譯真的完全地表達了嗎?雖然我聽不懂西班牙語,但從琳茲自信且侃侃而談的態度上,她的話不應衹有二三句英語的內容.顯然她在這最重要的關頭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后冠由印度小姐摘下而琳茲衹拿到第三名.
把主講者的話語的精神完全表達才是一個稱職的翻譯,提到即時口譯,令我想起一件十分有趣的往事.過去我所任職的公司,常常需要研修外國的資訊,由於全是外文,挺麻煩,主管深愔人盡其用的道理,規定每人負責一篇翻譯,定期發表.雖然英文每個人在校至少都讀了十年,但一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豆芽字,仍然二眼昏花.並非懂得英文單字就能翻譯得很好,許多部份仍需要靠譯者的融會貫中,取得適切的字句為其表達出來.
想起那時候,大家都抱著字典,逐字查閱,逐句翻,要是沒有經過修飾,讀起來真的比啃甘蔗皮還要生硬,有的人完全照字面上直譯,也不管文法、句型、時態,讀起來真是摸不著邊際.
除了翻譯英文,我們主管更是食髓知味,又召集全體,再來研翻日文.英文都把我們折騰得人仰馬翻了,更何況是那進公司才接觸的日文呢.主管一聲令下,全體人員又在埋頭查字典,日文長得可能比豆芽好看些,有點中國書法的味道,有些是漢字,看起來稍微親切,但這也是最容易讓人跌進誤判的陷阱裡.日文裡“勉強”是“用功”的意思,要是沒學過日語,看到這個字,可能會大喜,太簡單了!以為和中文一樣.那麼“用功讀書,或許就會被翻成“勉強讀書”其間差異甚大.
對於日文,我們可都是半路出家,為了翻譯,真是“勉強”到了極點,每個人買了一堆的文法書、字典等,甚至日文翻譯機都出籠.大夥翻著譯著,竟然對日文起了興趣,反正翻得對不對也無從求證,自然少有挫折感.那段日子,人人開口閉口都是日語,交流得不亦樂乎.而真等到日本顧問來訪時,個個又啞口無言,衹會拼命點頭“嗨”個不停.
由於我們和日本有著技術及設計的交流.每年總有幾次日本特派專員來演講研討.當然每次都會安排一位於現場翻譯人員.有一回,公司特請一位聽說精通日文的某單位主管來當翻譯.為了那一場研討發表,日本專員準備十分周詳、資料、幻燈片、簡報等,一應俱全.我們拭目以待,好奇他將帶來什麼樣新資訊.
那場發表會,公司十分慎重,場地佈置莊嚴隆重,會場裡坐滿了各級工程師及主管們.日本專員一上場,禮貌性地道個開場白,聽不懂他說什麼,反正不太重要.當他開始正式進入主題時,翻譯人員也站在一旁準備即時翻譯.日本專員架好了幻燈機,立好布幕.他放著第一張幻燈時,打出來的是件新式廚房的照片,他用指揮棒,不斷地在影片上指來指去,配合著他的肢體及語言,足足講得大汗淋漓,有十五分鐘之久.不過,他似乎在等著翻譯人員適時插譯,但看那翻譯沒動靜,他也就無可選擇繼續講完.
我們都很想知道這樣一個唱作俱佳的發表,倒底是什麼?大家期待翻譯的轉述.翻譯人員一看日本專員說完了,他緩步向前,心虛的說“這個廚房是綠色,內部的擺設也都是綠色,就是要色彩統一”說畢,我們都傻眼了,日本專員更是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他說了十五分的話,竟然翻譯一分不到就結束,連剛才東指西指的部份,也沒解釋半句.
接下來,他還有數十張幻燈要解說,每一張都是同樣的情形,不論他說得如何慷慨激昂,口沫橫飛,翻譯始終呆若木雞,一句帶過“這是一個紅色的碗”“這是藍色的茶杯”“白色的牆壁”.愈到後來,愈簡短,我們都快憋不住,肚裡的笑蟲早巳淚流滿地,日本專員的敬業態度實在令人欽佩,縱然翻譯根本是在看圖說故事,他還是使盡全力,嘰哩呱啦地講解個不停.
那場發表會,除了看了一場笑劇以外,一無所獲.到底日本專員說了什麼,除了他,大概沒人知道.
翻譯到底是專門學問,有筆譯也有口譯,二者也都需要專業的訓練和培養.並非一蹴可幾,也不是臨陣磨槍就會光亮.主管縱然交付我們翻譯的工作,嚴格說來,每個人都慘不忍睹,當時最大的收獲,僅在字彙的提升,然而不常使用的東西總是敵不過時間的沉澱,多年以後,除了英文還記得一些外,日文根本是忘得衹記得五十音 ,這時如果教我翻譯,衹怕要大嘆“不行,不行”.
--稀客.200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