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7 18:08:44解影
關於Makiyo事件
關於Makiyo事件,其實我還挺懷疑是臺灣媒體有目的的在轉移輿論對於美國牛肉含瘦肉精事件的關心焦點。
藝人酒後鬧事,甚至毆打司機成傷,當然該值得譴責,但是除了不停的揪出共犯、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嚴厲批判指責之外,對於這個事情可否還有具有更高的視野、更大的角度進行反思的討論?
例如:Makiyo看來不是第一次酒後鬧事,之前還有張雨生、林曉培等事例在先,對於台灣藝人的夜店文化、酗酒文化,我們是否有更深的關注和規勸,而不是只是一句「IQ、EQ、道德商數缺乏」這麼簡單,如果是這樣,那麼喜歡看這些藝人表演的觀眾,其智商又如何?
事件的導火線既然是由於后座要綁安全帶引起,那麼關於這個政策是否有重新檢討的必要?乘客如果要自負風險和負擔罰款,那麼司機有必要罰款呢?又如,我家有個一歲多的小女孩,我如果要帶她坐計程車,那我應該怎麼辦呢?難道要每個計程車司機都為不同年齡的孩童準備兒童安全座椅?又或是以後只有有錢買自用車,同時能夠替不同年齡的孩童分別買安全座椅的家庭,才能夠帶孩子開車出遊嗎?還是我們的社會應該建立一個「后座兒童安全座椅交換機制」才能讓每個人免於犯法?
好吧,如果真的要徹底執行下去,很顯然的,這個政策的執行造成了許多司機和乘客間的衝突,那麼做為政策頒佈者的政府,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支持司機勸導乘客?我們聰明的媒體和談話性節目,是否也可以來告訴大家怎麼樣心悅誠服的接受這個政策?
又或者,我們該如何避免保護計程車司機載到惡乘客?就如同我們也關心如何保護乘客避免坐到惡司機?這不是一個非常關係人身安全的問題嗎?
危機就是轉機,所有的問題都只要能夠透過有品質的公共討論、公共論述,都有可能使得整個社會因為這個問題而變得更加進步,然而在激情化、道德化至近乎無限上綱的批判當事人的同時,我看不到阻止下一個毆傷司機或酒後駕車的藝人再度出現的可能,也看不到阻止下一個因為這個那個理由而受傷或被殺的運將的可能。我們只是繼續在一個事件感受到憤怒、不滿,又在下一個事件中繼續這樣的輪迴,直到所有的情緒能量都耗盡,最後變得冷漠、嘲諷、犬儒。
上一篇:(轉貼)左拉 《我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