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培力
記得大三時首次接觸到這個概念時
還頗為這個概念的內涵而感動
後來一直在閱讀、思考:
在具體的社會工作/運動的實踐中要怎麼樣達成培力的目標?
念研究所的時候偶然從朋友手中拿到這本英文書
書本的第一章用很具體的說明釐清了我的疑惑
那時很興奮的邊敲電子字典邊對內容做筆記
以下是筆記的內容
提供給對「培力」議題有興趣的朋友
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培力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第一章 培力實踐的模型
1.培力過程的四個構成要素:
(1) 態度、價值與信念:特別是關於自我效能感、自我價值、自我控制的層面,這些對自我的界定,足以影響整體社會環境的變遷
(2) 經由集體行動的經驗產生的效能感(Validation):分享-避免自責、個人化歸因、尋找集體結構的歸因;尋找集體的力量以改變社會
(3) 協助進行批判思考/行動的知識與技巧:學習辨認出巨觀層次結構的作用、學習批判性的思考與如何獲取資源完成批判性行動、能夠把問題放在社會情境中觀察,並注意到他人問題和自己的類似性/關連性
(4) 行動:學習如何進行集體反思、透過集體的反思來發展策略/資源以改變現狀、反思地追求集體目標與社會變遷
注意:以上的元素並非是線性的,而是系統、辯證的關連。同時先瞭解案主的內在需求和對問題的定義,是任何工作真正起點。
2.培力實踐的基本元素
(1) 價值基礎:協力創造一個滿足人類需要的社會環境、相信人有自我決定/自我行動的能力、透過介入創造個人提升/開放的可能
(2) 採取介入的支持:個人的職業倫理和法律/機構的要求經常是相衝突的,必須學習如何在衝突中進行決斷
(3) 知識分析的基礎:
--建立在政治經濟學基礎上的目標
--社會工作本身是社會鬥爭的一部份
--對「權力」的正確概念、:1.權力是自我決定的能力。2.權力是自我價值的表達。3.權力是和他人共同合作以達成公共生活的目標的能力。4.掌握公共政策決定的能力。培力過程中的權力發生在個人、人際間以及和周圍環境的關係
--工作者和「被壓迫團體」共同工作時必須具有的”fifocal vision”
1. 關於壓迫的歷史視野
2. 生態系統觀點
3. 族群、階級的主題
4. 性別的主題
5.對於壓迫形成的批判性的視野,以及改變的可能
(4) 助人關係的方針:助人關係(worker-client relation)是培力過程能否成功的關鍵
--重新定義助人關係
1. 工作者和案主是伙伴關係
2. 案主是解決問題的資源的提供者
3. 案主的問題是社會問題的具體化
4. 平等主義的助人關係
--助人關係是情境化的彈性實踐,而非刻板的形式,尤其必須重視過程中的對話和分析
--影響能否建立平等的助人關係的因素:
1.隱藏的假設
2.關於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信念與價值觀(要將權力視為工具,而不是某種超乎個人之上的事物)
3.案主和工作者對對方的能力的理解和接受度:需要不斷的分享和對話
4.案主和工作者相互接受和尊重彼此的多樣性的能力來自分享、開放和探索
5.克服對彼此關係的缺陷的判斷的能力
6.對於問題的政治面向的共同理解:對公共事務的興趣
(5) 助人活動的方案:
--一但開始培力過程,案主和工作者就進入一個對話的關係,成為共同的伙伴,以界定問題,尋求較好的理解問題的觀點、計畫可能的策略。
--「意識提升」是透過日常生活持續互動來產生的,是一個共同參與、學習、評估、分析的過程
--工作目標的設定:工作目標不只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更是政治的
--兩個面向的介入策略:1.因應立即的狀況。2.教導案主學習解決問題、改變環境所需的知識和技巧
--Solomon:培力介入(intervention)的四個基本目標
1.協助案主瞭解自己作為社會變遷的,解決問題的行動者(agent)的位置
2.協助案主學習、掌握專業者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
3.協助案主瞭解、感受到專業者是他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伙伴
4.協助案主覺察、面對自己的無力感,以及願意開放自己去接受改變
--Gitterman&Shulman 培力過程的九個進程
1.分享資訊
2.對話
3.同舟共濟的伙伴關係
4.相互支持
5.相互要求
6.解決個人問題
7.排演敘述
8.強化力量
--其他介入策略:透過社區組織、媒體….,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方式和作法,但是都分享相同的價值和不斷自我詢問兩個問題:
第一,這些行動對案主參與進培力過程是有幫助的嗎?
第二,在和工作者或他人合作的過程中,案主是否變得更加獨立,更有能力參與社會變遷的過程?
3.培力行動過程的課題
面向一 建立工作者/案主間的關係; 確認評估狀況 | 面向二 教育; 發展自我協助的技巧 | 面向三 尋求資源 建立評估系統 | 面向四 社會行動;(巨觀)政治變遷 國家/國際/全球 |
聯繫、尋求現有能提供服務的團體 | 知識發展 | 發展有關組織和資源的知識 | 發展政治經濟學的知識 |
開始意識覺醒的過程 | 心理、生物、社會的多面向問題分析 | 發展溝通、工作的技巧 | 發展更大範圍組織的技巧 |
相互學習如何尋找、運用資源 | 發展新的技巧與媒介 | 發展組織與社會變遷的技巧 | 接合巨觀結構和個人問題的能力 |
選擇可用的知識 | 參與組織的變化 | 遊說、勸說技巧 協商、聯合的能力 建立聯合陣線 | |
尋求可以合作處理更大層面問題的團體 | 參與「決策階層」 | 政治遊說 影響投票 | |
幫助個人應對其他人 | 創造/加入「自助團體」 | ||
解決人際問題的技巧 | |||
注意:1.各個面向是相互關連的,而非一個直線的進程
2.可以從任何一個起點開始培力工作,然後逐漸擴及其他面向
上一篇:誰還聽國際歌?(轉貼)
下一篇:2008年文化研究年會投稿摘要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