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5 10:20:55解影
家園家圓
很多人,特別是住在附近的親戚們,常都會感到疑惑,為甚麼我會想到住在祖厝的三合院裡?不會想去租透天厝或公寓大廈來住?
「你不會覺得這房子太骯髒、太破舊了嗎?」一位遠房親戚用著善意的語氣疑惑的問我。
大學時代,從沒有想過自己以後要住甚麼樣的房子,那時只考慮到房租貴不貴,對一個整天往外跑的大學生來說,家--其實只要有一張床就夠了。
剛畢業時,也曾經夢想,希望可以努力工作,認真存點錢,買棟漂亮的花園洋房,或是視野遼闊的高樓大廈,舒舒服服的過一生。在投入九二一地震重建工作後,看到許多和我有相同夢想的人,一生的積蓄就在一場天災中完全泡湯,後半輩子要背著兩份貸款過日子。讓我不住地思考,我究竟想要一個甚麼樣的家?
我想起當兵時,在一個沒有民家、沒有郵局,比「國父紀念館」還小的島上服役。在極簡單的物質條件下,真正屬於自己的只有一張床、一個衣櫃,我曾悠然的度過一年八個月的漫長歲月。而今是甚麼樣的心境,使我即使住在30餘坪、三房兩廳的透天厝中,一樣覺得不能安心?
因工作關係,曾去拜訪日月潭的邵族組合屋,給了我一個新的想像:原來一棟能讓人安歇的房子,未必要花半輩子的心血去取得。之後和朋友賃居於三義,看到許多藝術創作者,透過自己的巧思和妙手,把原本破舊的老三合院,變成怡人的住家或工作室。於是我想到每年回鄉祭祖時,看到的那棟老厝。如果在三義那麼破舊的三合院都可以變得如此怡人,那麼這棟廢棄不過十年的祖厝,要改善它應該是更容易的吧!
世事總是說得容易,做得難。三年多的時間,偌大的三合院,我只能清理出左護龍的三間廂房來居住。雖然不乏蟲鳴鳥啼,但也有煩人的蚊蟲跳蚤要驅除。享有寬廣的空間和綠地的代價,就是冬天吹得窗戶啪啪作響的強風,和雨天時必需撐著傘到對面護龍去上廁所。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我每每想到要搬過來住之前,一位朋友告訴我的話:
「這房子你想住多久?」
「如果可以當然是越久越好!」
「既然要住那麼久,那麼問題就慢慢改、慢慢調整,房子就和人一樣,都是要花耐心花時間慢慢調整、修正的。」
沒有太多的財力,又不願意選擇城市的居住方式,當然就有許多的問題要自己去克服。許久以後,才慢慢領會到,當你選擇了一棟房子的同時,妳也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種生命的式樣。
在眾多滿腹懷疑的親友中,我的父親反倒是最支持我居住在這棟老三合院的人。他曾在這棟房子裡度過他的童年,而後離鄉北上創業成家。而今他的兒子離開從小長大的都市,居住在他少年離去的祖厝,日日和正廳的祖先牌位們相伴。在往復的「離家」和「回家」之間,父子兩代的生命軌跡,在地理空間上畫出了一個圓。
也許這才是家的真意,家不見得要是高樓大廈、花園洋房,只看這棟建築物能否在居住者的生命中,畫出一個完整的圓,一個讓生命能感到安頓的圓。
可不是嗎?人們不都是這樣說著:家園,家圓!
「你不會覺得這房子太骯髒、太破舊了嗎?」一位遠房親戚用著善意的語氣疑惑的問我。
大學時代,從沒有想過自己以後要住甚麼樣的房子,那時只考慮到房租貴不貴,對一個整天往外跑的大學生來說,家--其實只要有一張床就夠了。
剛畢業時,也曾經夢想,希望可以努力工作,認真存點錢,買棟漂亮的花園洋房,或是視野遼闊的高樓大廈,舒舒服服的過一生。在投入九二一地震重建工作後,看到許多和我有相同夢想的人,一生的積蓄就在一場天災中完全泡湯,後半輩子要背著兩份貸款過日子。讓我不住地思考,我究竟想要一個甚麼樣的家?
我想起當兵時,在一個沒有民家、沒有郵局,比「國父紀念館」還小的島上服役。在極簡單的物質條件下,真正屬於自己的只有一張床、一個衣櫃,我曾悠然的度過一年八個月的漫長歲月。而今是甚麼樣的心境,使我即使住在30餘坪、三房兩廳的透天厝中,一樣覺得不能安心?
因工作關係,曾去拜訪日月潭的邵族組合屋,給了我一個新的想像:原來一棟能讓人安歇的房子,未必要花半輩子的心血去取得。之後和朋友賃居於三義,看到許多藝術創作者,透過自己的巧思和妙手,把原本破舊的老三合院,變成怡人的住家或工作室。於是我想到每年回鄉祭祖時,看到的那棟老厝。如果在三義那麼破舊的三合院都可以變得如此怡人,那麼這棟廢棄不過十年的祖厝,要改善它應該是更容易的吧!
世事總是說得容易,做得難。三年多的時間,偌大的三合院,我只能清理出左護龍的三間廂房來居住。雖然不乏蟲鳴鳥啼,但也有煩人的蚊蟲跳蚤要驅除。享有寬廣的空間和綠地的代價,就是冬天吹得窗戶啪啪作響的強風,和雨天時必需撐著傘到對面護龍去上廁所。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我每每想到要搬過來住之前,一位朋友告訴我的話:
「這房子你想住多久?」
「如果可以當然是越久越好!」
「既然要住那麼久,那麼問題就慢慢改、慢慢調整,房子就和人一樣,都是要花耐心花時間慢慢調整、修正的。」
沒有太多的財力,又不願意選擇城市的居住方式,當然就有許多的問題要自己去克服。許久以後,才慢慢領會到,當你選擇了一棟房子的同時,妳也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種生命的式樣。
在眾多滿腹懷疑的親友中,我的父親反倒是最支持我居住在這棟老三合院的人。他曾在這棟房子裡度過他的童年,而後離鄉北上創業成家。而今他的兒子離開從小長大的都市,居住在他少年離去的祖厝,日日和正廳的祖先牌位們相伴。在往復的「離家」和「回家」之間,父子兩代的生命軌跡,在地理空間上畫出了一個圓。
也許這才是家的真意,家不見得要是高樓大廈、花園洋房,只看這棟建築物能否在居住者的生命中,畫出一個完整的圓,一個讓生命能感到安頓的圓。
可不是嗎?人們不都是這樣說著:家園,家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