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8 05:54:42Chaconne
飛揚的塵沙
自2008年之春,我總想著要寫一篇2007年回顧;到了現在,已變成07/08學年回顧了。剛剛才考過日語校內試,如果不是趁這機會決心坐坐、想想、寫寫的話,大概很快便到2009年了。
依時間線論,2007年8月到過了約旦,回來在香港機場吃過壽司後連續兩小時肚瀉;9月開始,教琴工作、人類學課程、日語課、每月稿件、無師自練的小提琴試,忙得很;10月,因人類學理論課的中期take-home exam 弄得思緒混亂;11月,先把小提琴試弄死,再到台北看雲門並得感冒;12月,考過日語4級試,比所有同學早一星期的交了理論課的12頁文章,再全力死拼30頁的旅遊與文化課Final Essay,並在離開香港往也門前的幾小時才把該月稿件寄出;2008年1月,從也門回來後的一天繼續教琴和上日語課,不久後得到重感冒;中大開課,被readings list嚇過,自始閱讀能力從每週數十頁提昇至每週200頁;藝術節,Andre Schiff 音樂會令人陷入思考危機;復活節,往台北繼續唸文章;4月,人類學的課堂完畢後「臨急抱佛腳」地死拼日語校內試,再於交過每月稿件後動筆寫人類學田野考察課報告;5月,交了報告,花十幾天應付人類學 General Exam,寫了兩個月份量的稿件,才焦急地準備6月之旅;6月,買了DSLR,在以巴蕩了兩星期,心累;7月至今,繼續是教琴、日語課、寫稿,另有一場爛得要命的音樂會排練和演出,也終於有時間看自己想讀的書......
生活上密不透風的細節和思緒,猶如飛揚的塵沙,弄得漫天迷糊,只得等待在空氣中徐徐落下,在心海沉澱。
這一年,人類學課程讓我得到了很多:知識、思考方法、甚至讀寫能力。回想起來,本科畢業時其實我懷有很大的恨,恨那家金玉其外的學院把我最寶貴的大學時光踐踏了。現在,遇到真正用心做學問、教學問的老師,終於讓我把當年的恨化作今天的愉悅。雖然我因為經常性的思想混亂和執著至使每次寫文章功課也感到莫大的痛苦,惟如斯的痛苦還是幸福的。
下年要畢業了,然後呢?身邊很多人都著我為自己將來打算。我也想,究竟到了甚麼時候我才不再教琴呢?依據自己的性格和社會觀,我很難想像會做其他的工作。教琴,讓我遠離 alienation 和 exploitation 的感覺,讓我得到自由,碰到好學生的話讓我感到工作很有意義。可是,教琴也會讓我感到對不起學生,因為知道自己不是good player,也對 music pedagogy 沒有多大的興趣。我能做到的,只有try my best...... 還有,哈,其實我教琴沒有很多的收入,人們擔心我養不了家;他們的擔心是對的。
看見外國流行 gap-year traveling,當然我也夢想過停下工作到處闖,然而我並沒有這麼的勇氣:一年過後,千金散盡,回來乞食嗎?學生,是難得的緣份;放棄了,緣也盡了。現在看,唯一能讓我決心捨下學生的,只有外國留學 doctoral study。談何容易?一步步來的話,先要在未來一年寫下一篇「見得人」的學術文章。在過往唸過的四科人類學課,不管分數等級如何,交了的文章在我眼中都是垃圾。
有關旅行,也在迷湖中。年初從也門回來後,不斷反思自己旅行的意義。記得當天在Sana’a舊城遇到一位年紀可能比我小的日本女生,她說她剛去過了「整個非洲」 (非洲和也門之間只隔著紅海),也去了幾個中東國家。然後,當大家分享各自對也門的感覺的時候,驚覺大家的感覺是一樣的:沒有感覺,沒有 cultural shock。竟然,在那傳統、貧窮、美麗的阿拉伯國度,得到的就是沒有感覺。這是甚麼一回事?多次旅行後的麻木......
我不喜歡把事物重複,因為重複會帶來麻木,麻木帶來存在危機。也門行過後,我想改變旅行方式。那可以是不求感覺,只求知識的 academic field trip,不過連旅行也搞學術批判的話我大概會瘋掉。我最想的,是嘗試voluntary vacation。可是,voluntary vacation 通常需時以月計;我可以請假一整月嗎?不可能吧...... 在巴勒斯坦伯利恆的 Aida Refugee Camp,看見冷冷的城牆,多麼的想在那裏幫助幾代被政治折磨的生命!
在大學全職做研究的話,可以每年抽一個月往voluntary vacation嗎?怎樣也罷,應當做好今天的事情。5:54am,應當睡覺。
依時間線論,2007年8月到過了約旦,回來在香港機場吃過壽司後連續兩小時肚瀉;9月開始,教琴工作、人類學課程、日語課、每月稿件、無師自練的小提琴試,忙得很;10月,因人類學理論課的中期take-home exam 弄得思緒混亂;11月,先把小提琴試弄死,再到台北看雲門並得感冒;12月,考過日語4級試,比所有同學早一星期的交了理論課的12頁文章,再全力死拼30頁的旅遊與文化課Final Essay,並在離開香港往也門前的幾小時才把該月稿件寄出;2008年1月,從也門回來後的一天繼續教琴和上日語課,不久後得到重感冒;中大開課,被readings list嚇過,自始閱讀能力從每週數十頁提昇至每週200頁;藝術節,Andre Schiff 音樂會令人陷入思考危機;復活節,往台北繼續唸文章;4月,人類學的課堂完畢後「臨急抱佛腳」地死拼日語校內試,再於交過每月稿件後動筆寫人類學田野考察課報告;5月,交了報告,花十幾天應付人類學 General Exam,寫了兩個月份量的稿件,才焦急地準備6月之旅;6月,買了DSLR,在以巴蕩了兩星期,心累;7月至今,繼續是教琴、日語課、寫稿,另有一場爛得要命的音樂會排練和演出,也終於有時間看自己想讀的書......
生活上密不透風的細節和思緒,猶如飛揚的塵沙,弄得漫天迷糊,只得等待在空氣中徐徐落下,在心海沉澱。
這一年,人類學課程讓我得到了很多:知識、思考方法、甚至讀寫能力。回想起來,本科畢業時其實我懷有很大的恨,恨那家金玉其外的學院把我最寶貴的大學時光踐踏了。現在,遇到真正用心做學問、教學問的老師,終於讓我把當年的恨化作今天的愉悅。雖然我因為經常性的思想混亂和執著至使每次寫文章功課也感到莫大的痛苦,惟如斯的痛苦還是幸福的。
下年要畢業了,然後呢?身邊很多人都著我為自己將來打算。我也想,究竟到了甚麼時候我才不再教琴呢?依據自己的性格和社會觀,我很難想像會做其他的工作。教琴,讓我遠離 alienation 和 exploitation 的感覺,讓我得到自由,碰到好學生的話讓我感到工作很有意義。可是,教琴也會讓我感到對不起學生,因為知道自己不是good player,也對 music pedagogy 沒有多大的興趣。我能做到的,只有try my best...... 還有,哈,其實我教琴沒有很多的收入,人們擔心我養不了家;他們的擔心是對的。
看見外國流行 gap-year traveling,當然我也夢想過停下工作到處闖,然而我並沒有這麼的勇氣:一年過後,千金散盡,回來乞食嗎?學生,是難得的緣份;放棄了,緣也盡了。現在看,唯一能讓我決心捨下學生的,只有外國留學 doctoral study。談何容易?一步步來的話,先要在未來一年寫下一篇「見得人」的學術文章。在過往唸過的四科人類學課,不管分數等級如何,交了的文章在我眼中都是垃圾。
有關旅行,也在迷湖中。年初從也門回來後,不斷反思自己旅行的意義。記得當天在Sana’a舊城遇到一位年紀可能比我小的日本女生,她說她剛去過了「整個非洲」 (非洲和也門之間只隔著紅海),也去了幾個中東國家。然後,當大家分享各自對也門的感覺的時候,驚覺大家的感覺是一樣的:沒有感覺,沒有 cultural shock。竟然,在那傳統、貧窮、美麗的阿拉伯國度,得到的就是沒有感覺。這是甚麼一回事?多次旅行後的麻木......
我不喜歡把事物重複,因為重複會帶來麻木,麻木帶來存在危機。也門行過後,我想改變旅行方式。那可以是不求感覺,只求知識的 academic field trip,不過連旅行也搞學術批判的話我大概會瘋掉。我最想的,是嘗試voluntary vacation。可是,voluntary vacation 通常需時以月計;我可以請假一整月嗎?不可能吧...... 在巴勒斯坦伯利恆的 Aida Refugee Camp,看見冷冷的城牆,多麼的想在那裏幫助幾代被政治折磨的生命!
在大學全職做研究的話,可以每年抽一個月往voluntary vacation嗎?怎樣也罷,應當做好今天的事情。5:54am,應當睡覺。
深沉的精神思考才會讓自己悟道
所有一切履歷都將給予自己斬獲
祝福,認真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