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9 23:47:21Chaconne

香港藝術節2006 - 觀後感 Part II

(承上文)
---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 《娜拉》
Schaubuhne am Lehniner Plaz Berlin - 《Nora》
4/MAR/2006 8:00pm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座位 Gallery F 22 ($170)

這是易卜生《玩偶之家》(1879)的二十一世紀再現,但我之前卻未曾聽過易卜生這挪威劇作家的大名,真慚愧。

《娜拉》的內容是關於女性在家庭的角色和地位,在十九世紀末的歐洲這麼的劇本應算是非常先進吧。賢妻良母就像玩偶般,身分被他者(臭男人)所賦於,言行被其身分規範,因為「愛」,女人成為意志上的奴棣。對於「女人惡過男人」的香港新生代來說 (呵呵),《娜拉》的角色或會跟自己有著很遠的距離。然而,看看咱們的中年婦人,在看看其他國家(如 日本)的例子,便明白易卜生的兩性觀彷如永恆。

誠然,每次閱讀關於女權/女性主義的作品,我都有這麼的嘮囌:雖說這世界仍是男權當導,但對男性來說,「當導」也是自小被社教化的結果,某程度上「當權」的男性都是沒有選擇的木偶罷。又看看咱們的中年男人,誰不是為了「養家」而終日愁眉苦臉呢?嗯......還是兩性平等好。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的製作非常「創新」。今天的衣飾和音樂,骨子中見誇張的中產(富家?)房子,還有喜歡亂跳亂叫的女主角,對我來說都是好看的,尤其旋轉舞台上的房子真的很精巧 (金魚缸的設置更是一絕),女主角的形像設計又那麼標緻可人(哈哈),當然亦有些觀眾(如《明報》石琪)對此大表不滿吧。

我的最後疑惑是:為甚麼女主角要把丈夫狠狠槍殺?難道只有暴力才能帶來解放?

---

羅薩絲舞蹈團 - 《雨》
ROSAS - 《Rain》
7/MAR/2006 8:15pm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座位 Gallery A 15 ($145)

稍稍看了幾分鐘,便明白舞蹈員在作甚麼把戲。

演譯 Steve Reich。

據我的理解,編舞家找人把美國作曲家Steve Reich 的微模名作《Music for 18 Musicians》作出分析,以此編排舞者在台上的動作。天呀!

舞蹈難道就是如斯幾何式的空間佈局呈現嗎?這很有趣,但也太乏力了。明白那「行行企企」的幾何佈局,內裏的舞蹈細節又是讓我不明所以。回家看場刊,得悉舞蹈中包含了一段段愛情故事。這麼的「愛情故事」未免太零碎吧?況且這些零碎片段之間有什麼隱藏關係呢?「愛情片段」跟Steve Reich 式空間佈局又有甚麼關係呢?

恕我太笨,真的想不通......

---

羅薩絲舞蹈團 - 《曾經》
ROSAS - 《Once》
8/MAR/2006 8:15pm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 因健康理由未克來港演出,節目取消。我無比讚歎藝術節當局為提醒觀眾退票而投放的資源:早於雲門演出時夾在場刊中的大量通告、私人郵件一封、還有電話通知兩次!這麼的辦事效率和細心真的要我們的政府多多學習!)

---

香港小交響樂團與黃蒙拉
Hong Kong Sinfonietta and Mengla Huang
10/MAR/2006 8:00pm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座位 Balcony BE15 ($100)

曲目:
Stephen Yip (葉樹堅) 《Novela》(《短說》;世界首演)
Jacques Ibert 《Hommage a Mozart》
Josef Suk 《Serenade for Strings Op.6》
Sir Edward Elgar 《Violin Concerto in B minor Op.61》

本來對黃蒙拉的演奏不感興趣。思前想後,還是抱著「一聽無妨」的心態補買了門票。

Elgar 的小提琴協奏曲風格帶有「英國式曖昧」,並不屬於我最熟悉的曲目。我想,黃蒙拉選奏Elgar實在聰明:此年輕演奏家已練得非常高深的技術,但演奏風格卻有待磨鍊。不敢想像若他演奏Mendelssohn、Brahms或Beethoven的協奏曲會有怎麼的效果,但Elgar的曖昧正好把他的短處掩飾罷?無論如何,黃蒙拉有本領在高難度的樂段都奏出非常精確乾淨的音符,音樂會中當然贏得聽眾的掌聲啦!但是他的Elgar呢,其實真的不怎麼樣...... 為什麼他不選奏最拿手的Paganini呢?

回家後再聽鄭京和拉奏的Elgar浪漫非常,才赫然發現「這是Elgar?」......

後記:有一位琴行女同事竟被黃蒙拉的玉照迷倒,整天都胡說自己是後者的女朋友。天呀......

---

羅薩絲舞蹈團 - 《雨季的愁思/愛之極至》
ROSAS - 《Raga for the Rainy Season/A Love Supreme》
11/MAR/2006 8:15pm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座位 Gallery B 22 ($187)

上半場 - 《雨季的愁思》:

我不能集中精神欣賞以印度音樂作背景的《雨季的愁思》,原因有二:

一. 每當我碰到以「文化A」演譯「文化B」的作品時,腦子便不能自禁兼神經質地塞滿了「文化扭曲」呀、「文化挪用」呀等等苦思,根本不能理性地體會眼前作品;

二. 不久之前才從印度旅行回來的我,在看舞時更不禁憶起旅行時的種種,並把自身走過看過的片段和舞台上的肢體表達嘗試畫上關聯,失敗後即讓「原因一」的困局掘得更深。

現在回想,是我浪費了眼前舞者的努力。
真是罪過......

下半場 - 《愛之極至》

《愛之極至》以同名的爵士曲調作選樂,在純白的視覺空間裏,兩男兩女的舞者綻放出段段愛恨交纏的故事。一切看似簡單,卻又最具張力,教人難忘!

---

德累斯頓歌劇院 及 紐倫堡歌劇院
Semper Opera Dresden and Opera Nuremberg
莫扎特 《唐‧喬望尼》
W.A.Mozart 《Don Giovanni》
12/MAR/2006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座位 Upper Circle K 34 ($213)

當晚演出者:

Conductor:Howard Arman
Director:Willy Decker

Don Giovanni ....... Jukka Rasilainen
Leporello .......... Bernd Hofmann
Donna Anna ......... Hillevi Martinpelto
Donna Elvira ....... Ursula Hesse von den Steinen
Zerlina ............ Christiane Hossfeld
Don Ottavio ........ Woo-Kyung Kim
The Commendatore ... Heinz-Klaus Ecker
Masetto ............ Liu Song-hu

with:
Nurembe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hoir of Opera Nuremberg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Supernumeraries

由 Willy Decker 導演的 《Don Giovanni》,特點是奇簡的舞台佈景。以「放大了的筆記內頁」作為表演空間效果不錯,但那紙版般的司令官銅像和「不太完整的三角裝置」所構成的墓園實在有點兒那個。在德累斯頓和紐倫堡的觀眾真的能接受這麼的佈景設計嗎?

聲樂的評論我不懂,感覺上飾演Elvira的女中音 Ursula Hesse von den Steinen 和飾演Ottavio的男高音 Woo-Kyung Kim 唱得特別好。然而,負責伴奏的紐倫堡愛樂卻是軟弱無力,當序曲奏起時,我還疑惑著那會否是仿古樂團的演奏......

欣賞歌劇,對我來說是其實音樂學習上的責任而多於興趣。希望,將來會遇上真正令我迷戀的歌劇作品吧!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