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02:29:10Richard
105-0413-3-巴塞隆納市區-5
離開奎爾公園,往最近的地鐵站還有好大一段路程要走,途中因為見到對街角落有一間超市,進去買一瓶飲料解渴,算算距離大概也已經走一個站了,還剩下兩個地鐵站乾脆也都用走路的,反正一路緩下坡,徒步逛街輕鬆,也省下一回T-10票券次數。這一段路有些奇特的店舖與小公園,但我只在等紅燈的時候拍了這一張房子的照片
這一段緩下坡路,到了感恩大道之後豁然開朗,下午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路口的這一棟波浪型房子:米拉之家(Casa Mila)
米拉之家也是高第的設計傑作,也同樣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米拉之家沒有入場人數總量管制,幸運買票進入參觀,透過語音導覽機介紹,得以一窺高第在這裡的卓越創作
門票20.5歐元,不便宜,但今天在聖家堂與奎爾公園連續兩次碰壁之後,無論如何都要參觀到高第的作品才甘心
由於米拉之家仍屬私人住宅,入內先要安檢,也要寄放後背包或大型側背包,才能搭電梯上樓參觀
在中庭聆聽第一段語音導覽介紹的時候,忍不住拿起照相機,原地轉圈圈抬頭拍攝天井照片
米拉之家有兩個天井,我一直在尋找網路上流傳的從某些特定角度拍攝的照片
直到我四處移動位置之後,忽然抬頭看到這一片天光
中庭大廳短暫停留兩分鐘之後,排隊搭乘電梯直接上去頂樓,電梯門一打開,才剛剛跨出去兩步,哇...!屋頂的設計與裝置,才是各國觀光客拍攝的經典照片,也才是高第在米拉之家的創作精髓
屋頂上這些高高低低、三三兩兩、既像外星人臉孔又像武士頭盔、又有一些比較大的半身擬人雕像,到底什麼東西?
單獨一個大型雕像,其實是水塔,其他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的則是煙囪。高第為什麼要把水塔煙囪設計成不同形狀?屋頂為什麼有高低起伏而不是水平的?
屋頂與外牆的波浪起伏、無稜無角,這是高第創作的靈感與慣例。各種不同形狀的水塔與煙囪,是高第把原本單調的東西給美化了。高第也把整棟樓房設計有兩個天井,從高空垂直看下來像是兩個大甜甜圈,因為有天井,大樓的每一戶住宅都可以享受內外兩面採光
若不說這是水塔,誰能立刻猜出來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樓下十字路口的對街轉角,就是剛才拍攝米拉之家正面的位置
原本預計在頂樓停留20分鐘,不過我看大家似乎都不願意離開,好像非要把每一座水塔與煙囪都拍照一次才過癮
米拉之家大樓面對東北方向的遠處,就是聖家堂
這就是我搭電梯上樓之前,在中庭大廳抬頭看到的天井。房舍不僅屋頂呈波浪形,氣窗的排列也無規則可言
未來,聖家堂是全世界最高的教堂,而站在米拉之家屋頂,也一樣可以小天下
轉到另一個角度,天井完整呈現
即使有同樣的外星人臉孔或武士頭盔煙囪,嘴巴的形狀依舊可以分辨差異,這也是高第不重覆、細膩之處
語音導覽介紹有三個用紅酒瓶碎片鋪設外觀的煙囪,在這裡
尋常人誰會想到這樣設計煙囪水塔?所以我們永遠只能崇拜高第
下樓之後是博物館,呈現米拉之家的內外構造
這不是照片經過切割,而是頂樓拱形樑柱與鏡子、吊燈構成的視覺效果
除了建築物與雕塑,高第也巧思設計了一些造型與功能各異的座椅
可惜1926年一場電車撞擊車禍,奪走偉大建築師與設計師的生命
繼續參觀米拉之家的住宅格局,內部明亮,果真是雙面採光
20世紀初年的傢俬,與21世紀差別無多
饒富趣味的則是這一盞燈的動畫概念圖畫:雨傘被風吹走了
蕾絲紡織工作室
從窗口往頂樓望,立刻顯現天井帶來的光線效應
這是絞肉機抑或咖啡磨豆機?
牆上框起來的,有證照也有股票
若不開啟柔和的照明,客廳一樣有充足的光線
小時候曾經玩壞一位長輩的留聲機,在米拉之家裡,我什麼東西都不敢觸碰
米拉之家是高第在20世紀初年的創作,老式電話立即把環境帶回一百年前的氛圍
參觀完畢回到一樓,紀念品店裡的商品,就屬這個溫度計吸引我的目光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凡住過必留下鄰居,米拉之家朝聖之後,我也在簽名簿裡留下一些字句
這一段緩下坡路,到了感恩大道之後豁然開朗,下午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路口的這一棟波浪型房子:米拉之家(Casa Mila)
米拉之家也是高第的設計傑作,也同樣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米拉之家沒有入場人數總量管制,幸運買票進入參觀,透過語音導覽機介紹,得以一窺高第在這裡的卓越創作
門票20.5歐元,不便宜,但今天在聖家堂與奎爾公園連續兩次碰壁之後,無論如何都要參觀到高第的作品才甘心
由於米拉之家仍屬私人住宅,入內先要安檢,也要寄放後背包或大型側背包,才能搭電梯上樓參觀
在中庭聆聽第一段語音導覽介紹的時候,忍不住拿起照相機,原地轉圈圈抬頭拍攝天井照片
米拉之家有兩個天井,我一直在尋找網路上流傳的從某些特定角度拍攝的照片
直到我四處移動位置之後,忽然抬頭看到這一片天光
中庭大廳短暫停留兩分鐘之後,排隊搭乘電梯直接上去頂樓,電梯門一打開,才剛剛跨出去兩步,哇...!屋頂的設計與裝置,才是各國觀光客拍攝的經典照片,也才是高第在米拉之家的創作精髓
屋頂上這些高高低低、三三兩兩、既像外星人臉孔又像武士頭盔、又有一些比較大的半身擬人雕像,到底什麼東西?
單獨一個大型雕像,其實是水塔,其他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的則是煙囪。高第為什麼要把水塔煙囪設計成不同形狀?屋頂為什麼有高低起伏而不是水平的?
屋頂與外牆的波浪起伏、無稜無角,這是高第創作的靈感與慣例。各種不同形狀的水塔與煙囪,是高第把原本單調的東西給美化了。高第也把整棟樓房設計有兩個天井,從高空垂直看下來像是兩個大甜甜圈,因為有天井,大樓的每一戶住宅都可以享受內外兩面採光
若不說這是水塔,誰能立刻猜出來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樓下十字路口的對街轉角,就是剛才拍攝米拉之家正面的位置
原本預計在頂樓停留20分鐘,不過我看大家似乎都不願意離開,好像非要把每一座水塔與煙囪都拍照一次才過癮
米拉之家大樓面對東北方向的遠處,就是聖家堂
這就是我搭電梯上樓之前,在中庭大廳抬頭看到的天井。房舍不僅屋頂呈波浪形,氣窗的排列也無規則可言
未來,聖家堂是全世界最高的教堂,而站在米拉之家屋頂,也一樣可以小天下
轉到另一個角度,天井完整呈現
即使有同樣的外星人臉孔或武士頭盔煙囪,嘴巴的形狀依舊可以分辨差異,這也是高第不重覆、細膩之處
語音導覽介紹有三個用紅酒瓶碎片鋪設外觀的煙囪,在這裡
尋常人誰會想到這樣設計煙囪水塔?所以我們永遠只能崇拜高第
下樓之後是博物館,呈現米拉之家的內外構造
這不是照片經過切割,而是頂樓拱形樑柱與鏡子、吊燈構成的視覺效果
除了建築物與雕塑,高第也巧思設計了一些造型與功能各異的座椅
可惜1926年一場電車撞擊車禍,奪走偉大建築師與設計師的生命
繼續參觀米拉之家的住宅格局,內部明亮,果真是雙面採光
20世紀初年的傢俬,與21世紀差別無多
饒富趣味的則是這一盞燈的動畫概念圖畫:雨傘被風吹走了
蕾絲紡織工作室
從窗口往頂樓望,立刻顯現天井帶來的光線效應
這是絞肉機抑或咖啡磨豆機?
牆上框起來的,有證照也有股票
若不開啟柔和的照明,客廳一樣有充足的光線
小時候曾經玩壞一位長輩的留聲機,在米拉之家裡,我什麼東西都不敢觸碰
米拉之家是高第在20世紀初年的創作,老式電話立即把環境帶回一百年前的氛圍
參觀完畢回到一樓,紀念品店裡的商品,就屬這個溫度計吸引我的目光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凡住過必留下鄰居,米拉之家朝聖之後,我也在簽名簿裡留下一些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