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05 11:27:16尚未設定

社區營造與客家庄 文/王本壯

社區營造與客家庄 ●王本壯 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創新育成專案輔導計畫顧問

自從文建會於1994年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來,全國各地皆紛紛響應。客家聚落在這波的潮流中,一反以往對於政府政策相對保守被動的態度,轉而結合社區現況議題積極參與,尤其在2001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正式開始運作後,更擬定許多具有社造精神的工作方案與補助計劃,希望藉由政策的引導與資源的分配鼓勵客家鄉親能夠透過社區營造的過程,達到客家文化與族群永續發展的理想。

  然而在客家庄推動社區營造工作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一方面由於傳統保守的心態以及對於政治參與的一慣冷漠,在客家聚落推動社區營造工作一開始就會面臨到鄉親的質疑,擔心社造會與一般的社會運動相同,不過是少數人宣洩對於政府不滿的工具。此外,由於社造初期所揭櫫的「造人、造產、造景」等的願景,對於已經模糊不清的客家文化形象、未能與時俱進的客家產業、盲從世俗潮流的生活空間,以及欠缺場所精神的環境景觀等的客家聚落來說,實在是有一段距離。
事實是,雖然客家族群在台灣有四百萬人,但在文化傳承上卻與僅有四十五萬人的原住民族一般的弱勢,面臨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要振興客家的族群與文化,其目標絕對不是消極的「保存」客家文化,其策略也不是積極的想要藉由教育法令與傳播媒體「推廣」客家語言。就過往的歷史教訓來看,多元文化的存在必定建基於多元的價值體系,以台灣目前的狀況而言,非主流的文化要生存,實在不容易。

  在這樣艱困的外在環境下,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看來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要如何推動,推動目標是什麼,以及相關的策略方案與配套作法,似乎仍有待大家的努力。個人以在客家地區從事社造工作十年的觀察,建議以「打造客庄生活文化金字塔」的概念,作為初期工作的指導方針。藉由教育(知識)與產業(經濟)為基礎,建構具有客家特色的生活(文化),進而打造優質的客家形象(品牌),以獲取主流價值的認同為階段目標,進而逐步達成最終的理想願景。

至於較為具體的工作方向,則可從打造新世紀客家人臉譜、強化客家文化深度探索、整合客家產業策略聯盟、形塑客家在地生活時尚,以及創新客家環境景觀特色等方面著手,限於篇幅,待有機會另行詳述。個人衷心希望經由上述的營造過程,能達成「生活、工作、教育、安養於客庄」,「時尚、科技、品味、福祉興客家」的明日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