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游乾桂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代代相傳下去。
隨着年紀增長,慢慢接近父親的年歲,才恍然大悟,
老甕事實上不只是老甕,
更深層的是藏着父親對奶奶的思念。
父親遺物中堪稱傳家寶的並不多。
我大學畢業時,父親千里迢迢來參加典禮,
留下一張難得的父子合照算上一份。
他的手藝精良,喜歡自製實用的生活用品,
一只香樟小木櫃深埋不散的氣味,
置放滿滿的三十年代錢幣,算是骨董了。
其中最有價值的當屬一只刻烙百年風霜的老甕。
長得可人討喜的老甕,
圓滾滾的身軀像極一尊大肚能容、
慈顏常笑的彌勒佛。
許是歲月痕跡狠狠輾過,
大大小小的細紋早已滿佈甕身,
幾處較大的裂紋已達透光程度,
看得出被水泥一層一層粉飾過,
外層並用幾條鋼絲固牢,
樣子古樸斑駁,非常有味道。
它是寶貝,父親萬分珍惜,小心翼翼守護着,
不准旁人用力過當,傷及風霜的老臉。
對待它是有口訣的:輕輕擺,慢慢放,緩緩拿。
總之,父親會盯着家人,
誰不守規矩,就對誰發火。
我一度難以明瞭,隨便買一只都比它新穎耐用,
何以保留這只不經意就會風化掉的老甕,
捨不得棄置?
我開始懂得見甕如見人,帶着一點點酸楚的感受。
父親的年代,它是米缸,
父親傳承着奶奶賜予的用途。
當年並不富有的家,米缸常在滿與空之間流轉,
奶奶的「心情溫度計」就以此為準。
空了,哀傷;滿了,歡喜。
空滿與哭笑對應。
爸爸記憶深處一定藏有一幅畫面:
奶奶經常呆立在米缸前方,
望着空甕,不知如何是好。
他曾不經意地說過,什麼東西都能扔,但甕不行。
什麼物品都可壞,但甕不能壞。
那種堅定,我也開始懂了。
每個人都有成長歷程,
它是記憶的出處、生命的過渡,
經由彩繪,很難磨滅。
就如同我一直保留着父親自製的樟木櫃一樣,
它是尋常的,沒什麼價值,賣不了太多錢,
但就是我的寶貝,足以傳遞真情的守護者。
父親應該不只戀舊,
而是甕藏了一個家族或父親本身童年
與成長的美好記憶。
那只老甕現在移居台北,在我手上,
代替父親典藏一個屬於他的年代
而我並不算熟悉的記憶。
也許傳家寶就是這層意義吧,
一代傳一代地訴說着一個家族的故事。
我把它置於屋頂花園一角,老物新用,
讓渙散的記憶重新組合。
形體優雅的水生傘蕨置於它的大肚口,
幾棵布袋蓮依偎相伴,開出曼妙的紫花。
傘蕨長相優雅,筆直的身子在頂端展成傘狀,
開出細細碎碎的小白花,美極了。
我替它築一個高台,尊貴向陽,像個王者。
父親時常憶及奶奶,是否因為這只甕的緣故,
讓他們之間的記憶有了連結?
而我也常常思及父親,
是否也有了一份足以典藏過去的禮物?
過往的記憶被埋藏起來,
打開它,就彷彿經過一條時光隧道,回到了過去。
即使父親離開我已二十多年,
可是一見那記憶之盒,
他的影像馬上鮮明起來,一如昨日。
《讀者文摘》10月號
https://thewitnesshk.com/%E6%B8%AF%E4%BA%BA%E9%81%AD%E8%B3%A3%E8%B1%AC%E4%BB%94%E6%A1%88-%E5%85%A9%E7%94%B7%E8%AA%8D%E4%B8%B
https://m.wgi888.com/news/166785.html
... 。 🐻 平日假期和週休二日假期對我來說是很不一樣的。 大概是有種上班途中的翹班感受吧? 很由我隨我.... 束縛感,沒了。
請看以下對話,由朝忙 到晚
省到水電:Bal b/f TW$0+TW$365=TW$365 Bal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