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表現為人云亦云,隨大流,
沒有自己的主見,缺乏個性和自信。
那麼,怎樣轉變孩子的從眾心理,
説明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呢?
1、培養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
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
認為自己幹什麼都行,總覺得不如別人,
對自己力量的認識和可能達到的成就估計很膚淺,
不穩定,完全從屬於別人的評價。
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語言
評價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
切忌以懷疑或否定的語言對孩子說話,
如“你看×××做得多好”,
“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
這很容易使孩子懷疑自己的力量,對自己失去信心,
從而導致孩子要向別人看齊,
加重了孩子的從眾心理。
父母要不斷豐富孩子的知識,從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
創造條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對他做的事情,
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他對自己的認識,
從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齡小,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形成,
是非判斷標準還很模糊,
他們主要是按自己喜愛和厭惡的情緒
來判斷人物和事物的是與非。
孩子模仿性強,控制能力差,
往往不分好壞,看別人怎樣,自己就跟著別人學,
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
對此,家長既不能忽視也不可羞辱懲罰。
恰當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誘導、糾正,
使孩子通過成人對其行為、言語的評價,
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
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如孩子聽見某些人說了髒話,於是就跟著學,
這時父母需要解釋清楚,
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不文明,不要學說等。
這樣屢經疏導,
幼兒便不至因從眾心理而仿學不良行為,
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做事就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盲目地隨從別人。
關注孩子從眾心理的種種消極表現
並引導其向積極方面轉化,
對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2019.8.16】 行程來到尾聲,每天有空時都在打包行李。日中到Target購物,安靜的一日。 【2019.8.17】 早晨到鄰鎮Dixion的
我想把這裡,新聞台,關起來了。不是因為生活忙碌(是忙碌)不是因為身體抱恙(是真的有恙)⋯只是,懂了。雖然忙碌,但歷時十多年後
目前,累積派了4,249/388,000,000,001張傳單
三昧堂 十年迴響 十年迴響 2015年12月,三昧堂與迴響樂集第一次合作,推出《冬之戲曲樂—時空幻想》,這是臺灣第一齣以「布袋
平時,返教會弟兄姊妹對我熱情,被禁錮後,教會弟兄姊妹開始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