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磐經》中有一則“群盲摸象”的故事,
說的是幾個瞎子
以各自摸到的象牙、耳朵、腿和尾巴為依據,
說大象的形狀象蘿蔔,簸箕,柱子和繩子等,
他們各自以為是,爭個不休。
它使人們在忍俊不禁之時,得到啟示:
識物、知人,應當力戒“以偏概全”。
由此告訴人們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蘇東坡就曾感慨地嘆惜道:
“人之難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
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
但是,人們不可如此悲觀,
人的內心雖然看不到,卻並非不可捉摸。
白居易在《放宮》中詩雲: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還有“知人知面要知心”,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聽其言,觀其行”等
許多前人總結的識人經驗值得借鑒。
一般來說,知人應當全面感知,
深入瞭解他人的人品和學識,
既要瞭解其氣質、性格、能力,
還要瞭解其興趣、信念、理想及世界觀,
著重瞭解性格特徵和品行修養。
識人的正確途徑是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
客觀觀察,不能大而化之,要細心,
關於察微知著,
從細小的外在表現發現內心的甜蜜;
不能從主觀臆想出發,
以己之心度其之腹,要實事求是,
貴准、貴實,不道聼塗説,不被假像所迷惑。
知人,選擇朋友,
只有在其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
在他不是刻意表現自己的時候去觀察他,
不僅要聽其音,更要觀其行;
不僅要看他對自己是否體貼入微,
還要看他對其他人和事態度如何;
不僅直接觀察他本人,
還可以觀察所接觸交往的其他人。
這樣,就能較深入地瞭解一個人,
看到人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