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1 09:37:45 若無

無盡藏/精進克難

 

人生難免遭遇困難阻礙,逆境是「增上緣」;
精進者能克服環境,懈怠者被環境克服。

每天清晨走出書房,天未亮,四周境界靜寂清澄;
看著遠方的天空,感受昨日與今日的不同──
時序正值夏、秋之交,同樣的時間、同一片天空,
昨日所見還是淡淡的白,今日天色卻昏暗。

天地運轉、四季輪替,感受到大自然的法則,
心靈總有千萬般感恩──感恩天地孕育萬物、
感恩天地間妙理無量,無一不在說法。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外在境界的認知,
皆是「六根」與外在「六塵」相緣,
而成「六識」──
「眼」識緣著所見的色塵,
「耳」識緣著所聽的聲塵,
「鼻」識緣著所嗅的香塵,
「舌」識緣著所嘗的味塵,
「身」識緣著所覺的觸塵,
「意」識緣著所分別的法塵。

就如每天聽見鳥叫聲,有時群鳥齊鳴,
有時一、兩隻鳥兒獨唱。
鳥兒心境如何?人無法了解;
但若仔細觀察,聽其聲、見其形,
可以感受到天地境界多麼美麗。
同理,兩千多年前佛陀身處的境界、
所說的法、心境的感受,我們如何體會?
什麼才是真實的佛法?無法揣測,
唯有用心聞、思、修,才能通徹諸法。

佛陀傳法49年,
要傳達給大眾的是「無上妙理、明顯實法」,
這「明顯實法」道理永恆,不生不滅。
就如抬頭所見這一片藍天,靜而不動、恆存不變,
只因地球運轉,
在人的眼中遂展現瞬息萬變的景觀。

聞法要用心信受,讓己心與法理契合,
才能深入佛之知見,明心見性,增長智慧。

深入人群,學菩薩法──
體會宇宙真理,感受天地說法,
在人群中挖掘無盡寶藏。
人生路上,難免遭遇諸多障礙;
精進者能克服環境,懈怠者會被環境克服。

 

《佛說須賴經》記載一段故事──
佛陀在舍衛城說法時,城中有一位修行者須賴,
家境一貧如洗,卻能用心聽佛說法,
且虔誠引法入心;
須賴深信佛陀所說:
「行菩薩道不須富有錢財、擁有權勢,
只要有心、有愛就能力行。」

充滿愛心的須賴,
看到眾多飢餓貧病、無衣無食的人,
總是想辦法做工賺錢,
將辛苦所得毫無保留地用來幫助人。
有一天,天帝釋發現一無所有的須賴,
卻能夠照顧那麼多貧病、孤寡的人,
且號召人人去聽佛說法;不禁恐懼起來,
「世間竟有這樣的人,修這麼大的福報,
將來是不是想來篡我的位?」

於是,天帝釋化身為一群人,
到須賴的破屋外大聲叫罵,企圖擾亂他修行;
但須賴的心念完全不受外界聲音所影響。
天帝釋化身的人群遂衝進破屋,
欲鞭打、殺害他,
須賴還是微笑沈浸於佛陀說法的境界中。

接著其中一人撥開眾人說:
「他們都不了解你是樂善好施的人!」
隨即獻上金銀珍寶,請須賴收下,
拿去換取金錢布施。
但須賴仍如如不動,微笑婉拒:
「不是我自己賺的錢,我有何德能接受呢?
不義之財不能取。」

天帝釋見威嚇、財誘都無法讓須賴動心,
再獻出美女引誘;須賴更是提高警覺,
不對美色有非分之想,修法的心更加堅固。

天帝釋無計可施,只好現前詢問:
「你這樣精進修行,到底求什麼?」
須賴回答:「我不敢要求什麼,
只要天下人人平安,人人能接受佛法、
脫離苦海、向善而行,
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願望。」

天帝釋聞言深深感動:「你已非六道中人,
而是超越六道的菩薩。」歡喜讚歎而去。

佛陀得知此事,教育弟子:
「須賴在過去生中不斷薰修佛法,
今世雖貧卻無苦;
貧窮是他修學佛法最好的『增上緣』。」
芸芸眾生,心念常在愛恨情仇中起伏、
在人我之間糾纏,衍生無明,也影響求法的心。
有志修行,道心一定要堅定,不受外境動搖;
信根一定要穩固,才能讓點滴法水入心,
進而運用在生活中。這才是真正入法的境界。

要學菩薩法,就要深入人群。
人人身上都有一部藏經,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法,
天地萬物也時時在對我們說法,
實是「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若能用心體會,則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有志有願,恆持妙法──
遠離煩惱障、所知障,親近正信、正法、正念,
有志、有願,勤用心。

佛法的道理永恆,但是隨著時代輪轉,
如何步履佛陀芳蹤,運用法水來啟發、淨化人心?
必須要和合眾人之志;有志、有願,還要勤用心。

每年農曆七月,不論在臺灣或是海外各地,
只要有華人之處,慈濟人用心宣導
農曆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齋戒月」;
藉由一場場祈福會,帶動人人轉迷信為正信,
起正知、正念、正見、正思惟。

今年在臺北萬華區的祈福會上,
過去從事金紙生意的吳金寶現身說法:
「如果燒紙錢能賺大錢,我一張都不要賣,
全留給自己燒,那我就是最富有的人了!」

吳金寶2007年罹患壺腹癌,
經歷開刀治療的痛苦,
她心中有怨:
「為何我天天求神拜佛,卻沒有得到保佑?」
去年金寶的婆婆往生,慈濟志工前往助念,
鼓勵金寶參與「法譬如水」讀書會。
在讀書會中,金寶用心吸收法,
才恍然大悟一切都是「因緣果報」;
她體悟福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
決定藉由做環保勞動身體,為自己種健康因;
還發願素食,以齋戒善行取代燒金紙。

凡夫不離二障──「煩惱障」與「所知障」,
這兩種障礙使人迷茫、顛倒、封閉,
不知所從,不能自己;
稍有偏差,所作不只影響他人,也會傷害自己。
所以,在日常生活的人、事、物中,
要時時謹慎照顧好每一念心,
時時縝密思考、用心體會,常存清淨信心,
行為才能依循正軌不偏差。

光聽不做,善法難留──
打開心門,引法入心,身體力行,去除無明,
心靈境界光明燦爛。

今年四月,一位少女被人送到福建福鼎醫院,
院方發現她的肺膿腫情況嚴重,必須緊急治療,
但送她來的人早已不見蹤影,未留下任何資料。
醫護為她急救,同時通報公安處理。
少女身體虛弱,個性卻像刺蝟一樣難以接近;
公安屢次前來確認她的個人資料,
少女都不肯吐露,
因此始終聯絡不到她的家人。

住院期間,
慈濟志工像慈母般對她付出溫暖的愛,
幫她剪髮、洗頭,以耐心陪伴、呵護,
醫護同仁也細心照料,慢慢打開她的心門,
少女終於說出姑姑的地址,聯絡到她的父親。

原來,這位少女來自廣西鄉下,三歲時父母離異,
從小由失明的奶奶撫養長大;
十三歲時她離開窮困的家,來到都市流浪,
流連玩樂場所,也染上毒癮。
父親已找她兩年多,聽到女兒病重,
在親戚資助下趕來福鼎,
陪伴到七月底女兒康復出院。

住院三個多月,少女積欠龐大醫療費用,
院方與慈濟人為她募款。
十七歲的她感受到眾人的愛護,
一掃過去冷漠態度,
主動向眾人表達感恩:「有這麼多人愛我,
我願意改正行為,好好為社會付出!」

「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受環境污染,
讓無明煩惱叢生而自我障礙。
感恩福鼎醫院的醫護、志工,以愛付出,
不只是醫治少女的病,也救回她的靈魂,
挽救一個寶貴的人生。

有緣接觸善法,要打開心門,
讓陽光照進來,心靈才能光明燦爛;
反之,心門閉鎖,善法難入心,
心地常陷黑暗無明。

聞法要力行,能發揮毅力堅定志向,
讓善法常住於心,才能遠離煩惱、執著。
心地有愛,處處造福,才是真正有福。

了解苦,才能解脫苦──
用心聞法,啟發慈悲,
學佛所學、行佛所行、覺佛所覺。

兩千多年前,佛陀修行成道,
回到鹿野苑尋找當初隨他修行、
半途失去信心的五位比丘,
為他們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

五比丘聽到佛陀分析
人世間種種煩惱、苦的根源,從懷疑而起信心。
然而,
五人雖然同時聞法,覺悟卻有先後。

阿若憍陳如是第一位悟道者,
他從佛法中透徹了解人生之苦,
是「集」貪、瞋、癡、慢、疑等心態而來,
當下覺悟要從心的源頭──
一念無明開始「滅」苦。

其他四位比丘卻還是無法清楚明白,
為何一切都是從心起呢?
因此佛陀第二次說法,
說明如何修習「苦、集、滅、道」;
第三次更以自己已知、已斷、已證、已修的過程,
教導大家如何行於菩提大直道,
滅除長久輪迴六道之苦。
待五人都透徹了解「四聖諦法」後,
佛陀才為他們皈依。

凡夫、賢人、聖人的境界各不相同。
凡夫心「迷」,因此佛陀苦心說法,讓人人了解
──要解脫苦,必先了解苦的來源,
斷除無明煩惱,謹慎於修行。

修行不能獨善其身,也不能故步自封;
知「道」,更要啟發大慈悲,闊步向前。
無論外在境界如何,
都要用心學佛所學、行佛所行、覺佛所覺。
期待人人信根深植,守志奉道,
精進身體力行!

(證嚴上人講於 2012年9月4日 至18日編輯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