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1 13:38:40麻油酥
英雄只有一種嗎?
--芬俄戰爭
一九三九年蘇聯與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並共同出兵瓜分波蘭,但史達林內心並不相信這個條約可維持德俄之間的長久和平。因此他積極部署波羅的海一帶的軍事相關配置,以建立一個可能跟德國之間的軍事緩衝區,又因當時的芬蘭在蘇聯共產黨眼中代表「帝俄時代」的殘留舊勢力,故芬蘭一直是史達林的眼中釘。
同年,蘇聯開始跟芬蘭談判,要求與芬蘭交換土地,其中芬蘭失去的都是較肥沃的土地,蘇聯用來交換的僅樹林和荒原,毫無價值可言。芬蘭人拒絕後。史達林在盛怒之下,他開始採取軍事行動,準備入侵芬蘭。
當時,芬蘭僅有常備軍約數萬人,戰車只有數十輛一次大戰時的法國戰車,甚至有一九世紀的加農砲,空軍則邊有有七十架飛機。芬蘭唯一能跟蘇聯比較的裝備只有在步兵輕武器。
蘇聯動員數十倍兵員人數、五倍數量的飛機、與近百倍數量的戰車與大砲進攻芬蘭。蘇聯領導階層信心十足,連擔任勝利遊行前導的軍樂隊都準備好隨時進入赫爾辛基。蘇聯軍隊正式侵入芬蘭領土,開始時蘇俄軍隊進展很順利,芬蘭的前線部隊根本不是對手,許多芬蘭民兵就如同掃灰塵般輕易就被擊退。
一周後正當芬蘭似乎全面瓦解時,蘇聯部隊卻暫停整補,因芬蘭地區夜間溫度常降到在攝氏零下三十五度,蘇聯的戰車受困,卡車的水箱凍裂,武器也常因潤滑油結凍而失靈。
此時,芬蘭軍隊從初期的驚慌冷靜下來,開始用還擊。芬蘭軍隊個個擅長滑雪,能像幽靈般穿梭在樹林中,穿著白色服裝,常從意想不到地冒出來用衝鋒槍掃射一陣或從七、八百公尺外補上一顆狙擊子彈。蘇俄軍隊派出巡邏隊圍剿,這些巡邏隊卻常常遭芬蘭軍伏擊而整隊消失在雪地中。偶爾,芬蘭士兵更假扮蘇俄士兵指揮交通,把整支蘇軍補給軍隊引到芬蘭軍的防線去。
此外,芬蘭軍隊更砍下樹木堆在重要地點,以阻擋蘇俄機械化軍隊的前進,再利用地形、天候與打帶跑戰術把蘇俄軍隊切割成一個個小單位,再逐一消滅。其中最著名的戰績是短短四天之中,某單一戰區內蘇俄軍隊就損失了兩百三十九輛坦克,另單一戰區內兩個師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被徹底消滅。
史達林對此大為震怒,一批高級軍官紛紛被處決,撤換總司令,大量增援部隊,蘇俄軍隊採人海戰術一波波衝鋒前進,芬蘭軍隊雖然英勇地抵抗,畢竟還是敵不過蘇俄軍隊數量上的優勢。芬蘭政府緊急尋求外交解決,此時蘇聯也想找個台階下,因為春天土地解凍後芬蘭地區大部份會變成泥濘不堪的沼澤,不利機械化部隊作戰,此外這場戰爭如果再持續下去,英法等國可能都會出兵助戰芬蘭。於是芬蘭接受蘇聯的條件,結束了這場歷時近四個月的戰爭。
世人都希奇芬蘭在這麼危急的情勢下,能如同少年大衛迎戰巨人歌利亞般勇敢奮戰,爭取整個國家依然存活,其勇氣可歌可泣。
--給予生命固然偉大,養育更駕乎其上
當芬俄兩國爆發戰爭,芬蘭政府為了保護弱小孩童,把八萬名孩童送往鄰近國瑞典、丹麥及挪威,瑞典則掀起了一股聲援芬蘭的公民運動熱潮,雖然戰爭結果不樂觀、孩子是否會能接受新環境與新家庭,許多瑞典家庭仍主動表示願免費接待芬蘭來的孩子,接納為家人的一份子,瑞典的寬大心胸成為一段被世人永遠紀念的佳話。
芬蘭的戰爭功勞固然得之不易,而瑞典家庭的主動幫助卻更難能可貴,顯現出亂世中的真正情操,當前線與後方凝聚力量在一起,發揮的效果是無法想像的。驗証了給予生命固然偉大,養育更駕乎其上。
傳福音與照顧弟兄姊妹皆為是教會的屬靈戰場,Rick Warren所著”直奔標竿”一書中提到89%的教會會友認為”教會存在的目的是照顧家庭與個人需要”,而90%的牧師認為要贏得世界,許多教會內部的矛盾、衝突起因於此。而此兩種目標也皆符合聖經的教導,是否聖經另有教導以解決這兩造間的鴻溝?達到書中所說”教會建立在神永恆的目的之上”。
--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撒上30:24)
上戰場打敗敵人的建立戰功雖多,但大衛建立了一個中心思想”戰勝是耶和華所賜的”,所以無論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戰爭的都是英雄,只是任務角色不同。而此先例一出,是否就有人偷懶不願主動參與戰爭,從”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撒下10:12)可窺探出以色列民勇敢作戰不懈的精神,所以神國內英雄不應分前線或後方。
此外,[大家平分]的原文中[yah-ddāw yahăloqû]描述大家在一起均分戰利品,其中[yah-ddāw]特別強調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緊密相連關係,更深刻指出每個人在神面前都是英雄的內在含義。
芬俄戰爭時瑞典人幫助芬蘭兒童,保存芬蘭國力以面對未來的挑戰,瑞典人的付出讓世人視為英雄典範。當教會有人努力傳福音時,也須有人做後盾,而非單一制式化的人人皆兵,那誰來供應後援?大衛建立一個”大家共同平分”的榜樣,因為戰勝乃在乎神,不在乎人。
所以,英雄只有一種嗎?當然,凡遵守神旨意的都是英雄!!
一九三九年蘇聯與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並共同出兵瓜分波蘭,但史達林內心並不相信這個條約可維持德俄之間的長久和平。因此他積極部署波羅的海一帶的軍事相關配置,以建立一個可能跟德國之間的軍事緩衝區,又因當時的芬蘭在蘇聯共產黨眼中代表「帝俄時代」的殘留舊勢力,故芬蘭一直是史達林的眼中釘。
同年,蘇聯開始跟芬蘭談判,要求與芬蘭交換土地,其中芬蘭失去的都是較肥沃的土地,蘇聯用來交換的僅樹林和荒原,毫無價值可言。芬蘭人拒絕後。史達林在盛怒之下,他開始採取軍事行動,準備入侵芬蘭。
當時,芬蘭僅有常備軍約數萬人,戰車只有數十輛一次大戰時的法國戰車,甚至有一九世紀的加農砲,空軍則邊有有七十架飛機。芬蘭唯一能跟蘇聯比較的裝備只有在步兵輕武器。
蘇聯動員數十倍兵員人數、五倍數量的飛機、與近百倍數量的戰車與大砲進攻芬蘭。蘇聯領導階層信心十足,連擔任勝利遊行前導的軍樂隊都準備好隨時進入赫爾辛基。蘇聯軍隊正式侵入芬蘭領土,開始時蘇俄軍隊進展很順利,芬蘭的前線部隊根本不是對手,許多芬蘭民兵就如同掃灰塵般輕易就被擊退。
一周後正當芬蘭似乎全面瓦解時,蘇聯部隊卻暫停整補,因芬蘭地區夜間溫度常降到在攝氏零下三十五度,蘇聯的戰車受困,卡車的水箱凍裂,武器也常因潤滑油結凍而失靈。
此時,芬蘭軍隊從初期的驚慌冷靜下來,開始用還擊。芬蘭軍隊個個擅長滑雪,能像幽靈般穿梭在樹林中,穿著白色服裝,常從意想不到地冒出來用衝鋒槍掃射一陣或從七、八百公尺外補上一顆狙擊子彈。蘇俄軍隊派出巡邏隊圍剿,這些巡邏隊卻常常遭芬蘭軍伏擊而整隊消失在雪地中。偶爾,芬蘭士兵更假扮蘇俄士兵指揮交通,把整支蘇軍補給軍隊引到芬蘭軍的防線去。
此外,芬蘭軍隊更砍下樹木堆在重要地點,以阻擋蘇俄機械化軍隊的前進,再利用地形、天候與打帶跑戰術把蘇俄軍隊切割成一個個小單位,再逐一消滅。其中最著名的戰績是短短四天之中,某單一戰區內蘇俄軍隊就損失了兩百三十九輛坦克,另單一戰區內兩個師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被徹底消滅。
史達林對此大為震怒,一批高級軍官紛紛被處決,撤換總司令,大量增援部隊,蘇俄軍隊採人海戰術一波波衝鋒前進,芬蘭軍隊雖然英勇地抵抗,畢竟還是敵不過蘇俄軍隊數量上的優勢。芬蘭政府緊急尋求外交解決,此時蘇聯也想找個台階下,因為春天土地解凍後芬蘭地區大部份會變成泥濘不堪的沼澤,不利機械化部隊作戰,此外這場戰爭如果再持續下去,英法等國可能都會出兵助戰芬蘭。於是芬蘭接受蘇聯的條件,結束了這場歷時近四個月的戰爭。
世人都希奇芬蘭在這麼危急的情勢下,能如同少年大衛迎戰巨人歌利亞般勇敢奮戰,爭取整個國家依然存活,其勇氣可歌可泣。
--給予生命固然偉大,養育更駕乎其上
當芬俄兩國爆發戰爭,芬蘭政府為了保護弱小孩童,把八萬名孩童送往鄰近國瑞典、丹麥及挪威,瑞典則掀起了一股聲援芬蘭的公民運動熱潮,雖然戰爭結果不樂觀、孩子是否會能接受新環境與新家庭,許多瑞典家庭仍主動表示願免費接待芬蘭來的孩子,接納為家人的一份子,瑞典的寬大心胸成為一段被世人永遠紀念的佳話。
芬蘭的戰爭功勞固然得之不易,而瑞典家庭的主動幫助卻更難能可貴,顯現出亂世中的真正情操,當前線與後方凝聚力量在一起,發揮的效果是無法想像的。驗証了給予生命固然偉大,養育更駕乎其上。
傳福音與照顧弟兄姊妹皆為是教會的屬靈戰場,Rick Warren所著”直奔標竿”一書中提到89%的教會會友認為”教會存在的目的是照顧家庭與個人需要”,而90%的牧師認為要贏得世界,許多教會內部的矛盾、衝突起因於此。而此兩種目標也皆符合聖經的教導,是否聖經另有教導以解決這兩造間的鴻溝?達到書中所說”教會建立在神永恆的目的之上”。
--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撒上30:24)
上戰場打敗敵人的建立戰功雖多,但大衛建立了一個中心思想”戰勝是耶和華所賜的”,所以無論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戰爭的都是英雄,只是任務角色不同。而此先例一出,是否就有人偷懶不願主動參與戰爭,從”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撒下10:12)可窺探出以色列民勇敢作戰不懈的精神,所以神國內英雄不應分前線或後方。
此外,[大家平分]的原文中[yah-ddāw yahăloqû]描述大家在一起均分戰利品,其中[yah-ddāw]特別強調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緊密相連關係,更深刻指出每個人在神面前都是英雄的內在含義。
芬俄戰爭時瑞典人幫助芬蘭兒童,保存芬蘭國力以面對未來的挑戰,瑞典人的付出讓世人視為英雄典範。當教會有人努力傳福音時,也須有人做後盾,而非單一制式化的人人皆兵,那誰來供應後援?大衛建立一個”大家共同平分”的榜樣,因為戰勝乃在乎神,不在乎人。
所以,英雄只有一種嗎?當然,凡遵守神旨意的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