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8 13:02:38藍色憂鬱

依賴,像一匹狼

依賴的初始面貌是一種「要」的欲求,緊接著製造各種「要」的言語與行動,當然也製造了各種來自「要」的情緒。

容易去要,或者說喜歡去跟別人要東要西的人,基本上就是常常覺得自己缺東缺西的人,如果不覺得自己缺乏,怎麼會去要呢?

因此,一個人是不是覺得自己匱乏,不在於他實際上擁有什麼,而是在相對現實之下,他設定了什麼樣的標準來評估自己擁有的多寡。

簡單說,容易依賴的人,不管他依賴的是人、是物,或是工作,總之,他就是常常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夠充足,或是根本沒有,認定那個假定的依賴對象,可以為他帶來滿足,假使滿足的水位低於預設的界線,警報器就嗶嗶大叫,於是他就去索求更多,以便解除匱乏的警戒。

對愛的渴求,塑造了依賴的慾望與行為,需要愛,並非罪惡,但是對愛的偏頗盼望,形成一個機制,制約了人的行為。

依賴的整體狀態是一種盼望的心情,恆常等待別人來給我、愛我、關心我,所組成的一套盼望;每個人因為擁有的條件、個性不同,以及環境中重要他人對於「給」的意願的差異,發展出不同的依賴人種。

依賴的人種誌大概可分為兩個視角,一個方向叫做「要要」,另一方向叫做「給給」,各佔據世界的兩個角落,互相對看。這兩個視角中,有許多人在忙來忙去,跑來跑去,一下是要要,一下又是給給。

「要要」的眼光是主動大膽的,反正你本來就應該給我,本來就應該對我好,在「要要」視角中,排在最前面的依賴者是最明顯,也是最直接,他不刻意隱藏他的索求,要不到,就灑潑,「這個世界只為我而存在」是這種人的生命核心,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最常養出這類男性人種。

但是,不是排在第一名的「要要」,就可能不敢索求得這麼理直氣壯!他們會遮遮掩掩,假裝什麼都不需要,但是常常一不小心故意弄傷自己,砍了這個,斷了那個,哼哼嚎叫,等別人注意到他的時候,他又說:「沒事的,我沒事的!」,然後嚎得更大聲了!

如果此人喜歡站在「給給」視角的最前線,也是依賴的。

他心中一定相信一個真理-「如果我不先給他們我有的,他就不會關心我、愛我,甚至不會看我一眼,所以也不會給出我想要的」。即使對方給他的東西,都是一些吃剩用剩的餿水廢物,也都一直沒餵飽過他,他仍然很滿足,仍舊對此信念堅信不移。

更重要的是,這些「給給」把給給行動當作是自己的唯一美德,因為這個美德,自己才值得被愛。他終其一生都深信,愛是各種的條件交換所組合成的,愛不可能只是愛本身。

他迫使自己終其一生都在建立與累積自己值得被愛的條件,終其一生都不能停止挑戰自己的極限,無法控制自己不用裸露的雙手,用力挖掘潛藏在生命中最有價值條件以用來交換生存所需的關愛。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只佔在「給給」視角,另一個人只佔在「要要」視角,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規則與發生的事件,讓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會自動轉換給與要的視角。

倘若假設所有的索求都可以被滿足,依賴的關係,於是呈現一種幸福美滿、相互滿意的狀態,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個喜歡要,一個喜歡給。

然而,人總是貪得無饜的,總是越來越不容易滿足,滿足門閥隨著滿足次數而逐次提高,以至於需索無度;所以,原本單純的依賴關係,就會漸漸演變成掌控戲碼。

你或許會問,我們是不是都不能去「要」呢?是不是去索求都是錯誤的,都會造成掌控?

任何的要與給的需求,都是正常的,也都具有正當性,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建立在這些「要要」與「給給」拋出的繩索之上。如果每個人都不去要,也不去給,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呢?我們將看到一幅孤絕的圖像。

要與給都沒有錯,有問題是拋出繩索的心念與方法。

不依賴的人,不使用激烈、偏差的手段去索求,驅動方法的心念,不是強烈地認定某人應該要給,或是某人給的他才要;依賴者,則會無所不用其極地設計各種行動,對特定的人,積極索求,盡力掌控,以保障自己想得到的,如果是設定之外的人要給他,他反而會理所當然地拒絕。

依賴只是一種行為與心念,如何能產生情緒?這跟情緒三角形有關。

情緒三角形由恐懼、需求與比較所構成,三方各據一角,相互拉拒,拉出中間的三角地帶;依賴也來自恐懼感,怕自己孤絕過日子,怕自己沒有人愛,又相信自己沒有很多條件值得別人愛他,恐懼又滋生需求與慾望,需求與慾望又必須不斷藉著比較,來確認自己擁有的到底夠不夠?「我到底該不該就此滿足?」、「他對我夠不夠好呢?」、「他這樣對我到底有多愛我?」、「我到底值不值得被愛?」,比較後假若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幸福與安全感也持續不了幾天,他很快就會開始害怕這種幸福不能持續,害怕對方的給產生變化,因此,不論比較後的結果如何,一定又會促發新的需求與新的恐懼。

依賴,於是像一匹狼,在這三個頂點之間,不自主地跳著舞,情緒就在這個不能自制的舞步中氾濫而出。

依賴中,自我不是過於巨大,就是渺小地近乎無形!對人深刻依賴者,都會掉入此一泥沼中。巨大與渺小,都是對依賴的執著,自覺或是不自覺地,以為依賴別人才能存活。

請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你最依賴的人是誰?

你最愛的人是誰?

你最厭倦的人是誰?

你最依戀的人是誰?

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你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將此六個問題的答案並列,類似或是相同的答案歸為一組,接著,將答案與題目並列,去比對,並思考,為什麼這些不同的題目,會讓你回答了相同的答案?又為什麼讓你回答了不同的答案?

如果你以為,自己已經想清楚了,就去找一個人,談一談你做這個作業的心得,請他給你回饋?

結束談話後,一定要針對此人給你的回饋,做一個全面觀照!

記住!做足了功課,智慧自然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