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3 10:54:28大兵

南京史話(一)



南京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號稱「六朝古都」(東吳、東晉、南北朝的宋、齊、梁、陳),這是以中國傳統的朝代正朔觀,並且排除短期建都、之後遷都的不予計算得出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以曾經在南京建都,並且在歷史上擁有獨立政權的朝代或國家來看,南京應該稱為「十二朝古都」。

「十二朝」按照先後順序,分別為:三國時代孫權的「東吳」、司馬睿的「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劉宋(劉裕)」、「南齊(蕭道成)」、「南梁(蕭衍)」、「陳(陳霸先)」、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吳(楊行密)」、「南唐(李昪)」、「明(朱元璋)」、「南明(朱由崧)」、「太平天國(洪秀全)」、「中華民國(孫中山)」等十二個朝代與國家。

綜觀這十二個朝代政權,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感覺這些在南京定都的政權都很短命,東晉在南京最長,有103年,但也只能是偏安的格局;明朝立國最久,但定都在南京的時間卻很短,從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即位稱帝之後,雖然蒙古人已陸續被趕回北方塞外,但他仍感覺元人的殘餘勢力還在,偌大的中國主要的敵人還是在北邊,所以一直有遷都西安的打算,然而卻始終沒有完成。

1398年朱元璋去逝,由於太子先他而死,因此傳位給他的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這就激起了覬覦帝位已久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的野心,朱棣此時封地在北京,這是朱元璋分封兒子們到邊境領軍以戍衛京師的策略,他認為以皇室子孫的親情血緣關係擁兵出鎮邊陲是最適當的安排,可以避免異姓武將擁兵自重形成藩鎮割據、危及中央。朱元璋是殘酷暴虐、陰狠忌刻君王的代表性人物,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宿將被他殘殺殆盡,他認為這樣是為了保障子孫繼位的政局穩定,然而歷史的發展與他的安排恰恰背道而馳,他這兩項自以為是的做法,留給子孫的是同室操戈、骨肉相殘。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正式與自己的姪兒建文帝爭奪皇位,由於會打仗的將領都被朱元璋殺光了,建文帝只能一路挨打,朱棣於1402年攻入南京,建文帝神秘失蹤,朱棣順利登基(明成祖),開始大殺建文帝的班底舊臣。後來朱棣大概覺得自己得位不正、提心吊膽睡不安穩,硬是把首都遷往他的龍興之地北京,而南京仍舊保持一整套中央政府的建制,但不實際推動政務,成為「冰箱政府」:專門冷凍不受寵的官員。

南京仍然保留著明初「造船廠」的遺址,那是專門打造鄭和下西洋所需的遠洋船隊的地方,從出土的船艦桅杆的長度來估算,鄭和所使用的遠洋船艦絕對是「超級航空母艦」的規模,一艘船可以容納數千名將士,而偉大的航海王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表面上是宣揚國威,向全世界傳達朱棣登基的喜訊及合法性,其實暗地裡的任務是朱棣懷疑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流亡海外,特派鄭和去逮捕他引渡歸國,或者直接就地處理,讓他從地球上蒸發,斬草除根。

南京,就這樣擔任超級大明王朝的首都不到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