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2 17:57:23obsidian
現代性(A. Giddens)
高度現代性的輪廓
前言
現代性的來臨所導致的個體外在社會環境的重要變遷,高度現代性世界的拓展超越了個體活動和個人參加的場景,乃充滿著風險與危險的世界,而「危機」一詞不僅僅作為斷裂,更是一種持續的事態,其有特定用途,更侵入自我認同與個人情感的核心(Giddens, 2002:11)。每個個體都意識到現代社會動的反思性建構及它對個人生活所蘊藏的涵義。在一段被慣稱為「生命週期」(life cycle)的時間間斷內,自我認同形成跨越現代性的不同制度情境的軌道。我們每個人不僅具有且實踐著一種個人經歷,依據可能的生活風格或心理資訊,個人經歷被反思性地組織起來。現代性乃依種後傳統的秩序,「我將如何生活」的問題將會在日常生活瑣事的決策中找到答案,並在自我認同的暫時呈現中得到解釋(Giddens, 2002:13)。
現代性:一般考察
現代性最初的定義:後封建的歐洲所建立而在廿世紀日益成為具有世界歷史性影響的行為制度與模式。現代性的兩個維度:工業主義與資本主義(Giddens, 2002:13)。
現代性與前現代在文化與生活風格上在許多方面都是不連續的。現代性的三個基本推力為:時空分離(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抽離化機制(disembedding merchanism)、反思性建構(the reflexive constitution)。
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著某種計算時間的既定模式與自身空間定位的方式,然時間「虛空」維度的發展,乃地點轉換的主要槓桿,機械鐘的發明與傳散乃此一過程的最初表現;世界地圖作為一種全球規劃,在空間「虛空」上與鐘錶是一樣的符號。時空的「虛空」與切割,不意謂著成為人類組織異己的部分,而是為不同場合協調社會活動,並提供了時空重組的堅實基礎(Giddens, 2002:15-6)。
抽離化機制有兩種類型,一為符號標誌(symbolic tokens),乃交換媒介,有標準價值,在多元場景中可相互交換;一為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透過專業知識的調度對時空加以分類,這種知識的效度獨立於專家與使用者。兩者統稱為抽象系統(abstract system),並依從於信任(意謂著對承諾的一種跨越,乃不可化約的信念),其與時空的不在場(absence)和無知間有特殊的關聯。信任擱置了狹隘的技術知識(乃多數人所擁有的知識)(Giddens, 2002:16-7),使人們與自生活中產出的那種編碼資訊的能力分離,故只能信任專家。
在現代性條件下,信任與安全、風險與危險以種種具有歷史獨特性的方式並存。現代性的反思性指的是,多數社會活動及人與自然的現實關係,依據新的知識資訊,對之作出階段性修正的那種敏感性。現代性的反思性削弱了知識的確定性,科學依賴的不是證據的歸納積累,而是依賴方法論上的懷疑原則,現代性和極端的懷疑之間的總體關係,一旦公諸於世,不僅困擾哲學家,對普通人而言亦是存在性的煩惱。
地方性、全球性與日常生活的轉型
全球化的概念最好被理解為時空延伸(time-space distanciation)的基本表達。全球化使在場與不在場糾纏在一起,讓遠距的社會事件和社會關係與地方性場景交織在一起。受抽離化機制所影響,使日常生活活動亦有操作化(deskilling)的演變,不僅是專家或技術專家獨占之單向過程,且專家的訊息作為現代性反思性的一部分,亦不停地以某種形式為外行人所重新佔用。抽離化機制中的信任並不侷限於普通百姓,因在專家系統所制約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層面中,沒人能成為多面的專家,故生活在現代性下的個人都會受到眾多專家體系的影響。無論是否出於有意識的行動,個人皆會在這種體系所提供的相互競爭可能性的行動間進行選擇,或脫身而去;信任與實際的接受互相混合,乃一種個體和現代性制度間所進行的「努力協商」(effort-bargain)。(Giddens, 2002:19-20)
經驗的傳遞
在現代性的條件下,傳遞性經驗的兩個基本特徵為:一為拼貼效應(collage effect),並排呈現不同故事,體現結果的次序,亦為轉型的時空環境之典型特徵;另一特徵為遠距離事件侵入日常意識中,常會引發熟悉性的「真實倒置」(reality inversion)之感,即所碰到的真實的客體或事物,似乎比其媒體表徵更缺乏具體的存在。在現代性的條件下,媒體並不反應真實,而是在某方面塑造真實。
時空的「空虛化」建立了單一「世界」的運動過程,其中並無預先存在的事物。晚期現代性創造了一種情境:人類就某些方面而言變成了「我們」,面對的是沒有「他人」存在的問題與機遇(Giddens, 2002:23-4)。
高度現代性及其存在特徵
高度現代性有兩個基本特徵:對自然力理性的懷疑、對科學和技術作為雙面刃的認可。對自然力理性的懷疑並不侷限於哲學家與知識份子,人們已洞悉反思性的存在,並成為反思性本身的一部分。現代性的特徵可精確地定義為U. Beck所謂的「風險社會」,生活在其中意謂著對行動開放的可能性,無論積極或消極,都採取一算計的態度,而在當代的社會存在中,我們無論作為個體還是全體都以一種持續的方式,遭遇著種種的可能性。因為現代性是反思性地動員起來,而動力則是內在無規律的,故現代社會活動本質上具有反事實的品質,現代性環境的生活,最好理解為對反事實的慣例性企圖(routine contemplation of counterfactuals),不僅僅意謂著從作為傳統文化特徵「朝向過去」向「朝向未來」的轉變(Giddens, 2002:24-5)。
在高度現代性的體系中,未來學的流行不是一種古怪的假設,而是古代占星術在當代的翻版,標誌著在風險評估和估量的場景中,承認對反事實的可能性的考慮,對於反思性而言是內在的(Giddens, 2002:25)。
在現代體系中,專家知識的深奧,乃長期的訓練和專業化的結合,專業化乃現代抽象系統的關鍵品質。若個體有可資利用的資源及獲取知識的時間與能量,現代專家知識的知識,原則上可被所有個人所利用。在現代知識體系中,抽象系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晦澀的,作為抽離化機制的場景,在信任拓展中所隱含的那種抽象系統的晦澀品質,成為專業化強度的本身。
然現代專家知識的專業化本質直接導致現代性的無規律的失控品質。現代專家知識乃高度反思性地被利用,它在總體上趨向於持續的內在完善或增效,專家解決問題通常是依據其明晰或精確界定難題的能力而定。然一個給定的問題越是受到精確的關注,對有關的個人而言,所涉及的知識領域便越模糊不清,人們也越不能預測對超越其特定領域的貢獻所能產生的後果。專家知識雖被安排進更廣的抽象系統內部,但其所受到的關注卻日益狹窄,並可能產生那種難以控制的、出乎意料的未曾見過的後果。專業化的專家知識與專家知識與古怪後果的結合,解釋了為何反事實思維與風險概念對現代性的重要性。專家知識並不創造穩定的歸納場所,反之,許多形式的風險並不能被精確的評價,新型的、內在奇異的情境和事件,乃抽象系統的擴展無法避免的後果。(Giddens, 2002:24-8)
現代性與個人認同的關聯
在高度現代化的條件下,個人生活中親密行為方面的變遷,與真正寬廣的社會連結的建立有直接關聯。由高度現代化所導入的時空延伸,使「自我」與「社會」在人類歷史中,首次在全球性背景下交互聯結(Giddens, 2002:28)。
隨著信任機制與風險環境的變遷,直接影響自我認同與現代制度間的關係。現代性的反思性已延伸到自我核心的部分,自我成為反思性計畫,個體生活中的變換總是需要心理重組,在傳統文化中以「生命禮儀」(rites de passage)被儀式化,在現代中,變化的自我作為連結個人改變和社會變遷的反思過程的一部分,被探索與重構。而抽象系統不僅包含在現代性的制度秩序中,也包含在自我的型塑與連續體中(Giddens, 2002:28-9)。
以上資料皆引:
Giddens, Anthony,2002,自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趙東旭、方文譯,台北:左岸。
前言
現代性的來臨所導致的個體外在社會環境的重要變遷,高度現代性世界的拓展超越了個體活動和個人參加的場景,乃充滿著風險與危險的世界,而「危機」一詞不僅僅作為斷裂,更是一種持續的事態,其有特定用途,更侵入自我認同與個人情感的核心(Giddens, 2002:11)。每個個體都意識到現代社會動的反思性建構及它對個人生活所蘊藏的涵義。在一段被慣稱為「生命週期」(life cycle)的時間間斷內,自我認同形成跨越現代性的不同制度情境的軌道。我們每個人不僅具有且實踐著一種個人經歷,依據可能的生活風格或心理資訊,個人經歷被反思性地組織起來。現代性乃依種後傳統的秩序,「我將如何生活」的問題將會在日常生活瑣事的決策中找到答案,並在自我認同的暫時呈現中得到解釋(Giddens, 2002:13)。
現代性:一般考察
現代性最初的定義:後封建的歐洲所建立而在廿世紀日益成為具有世界歷史性影響的行為制度與模式。現代性的兩個維度:工業主義與資本主義(Giddens, 2002:13)。
現代性與前現代在文化與生活風格上在許多方面都是不連續的。現代性的三個基本推力為:時空分離(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抽離化機制(disembedding merchanism)、反思性建構(the reflexive constitution)。
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著某種計算時間的既定模式與自身空間定位的方式,然時間「虛空」維度的發展,乃地點轉換的主要槓桿,機械鐘的發明與傳散乃此一過程的最初表現;世界地圖作為一種全球規劃,在空間「虛空」上與鐘錶是一樣的符號。時空的「虛空」與切割,不意謂著成為人類組織異己的部分,而是為不同場合協調社會活動,並提供了時空重組的堅實基礎(Giddens, 2002:15-6)。
抽離化機制有兩種類型,一為符號標誌(symbolic tokens),乃交換媒介,有標準價值,在多元場景中可相互交換;一為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透過專業知識的調度對時空加以分類,這種知識的效度獨立於專家與使用者。兩者統稱為抽象系統(abstract system),並依從於信任(意謂著對承諾的一種跨越,乃不可化約的信念),其與時空的不在場(absence)和無知間有特殊的關聯。信任擱置了狹隘的技術知識(乃多數人所擁有的知識)(Giddens, 2002:16-7),使人們與自生活中產出的那種編碼資訊的能力分離,故只能信任專家。
在現代性條件下,信任與安全、風險與危險以種種具有歷史獨特性的方式並存。現代性的反思性指的是,多數社會活動及人與自然的現實關係,依據新的知識資訊,對之作出階段性修正的那種敏感性。現代性的反思性削弱了知識的確定性,科學依賴的不是證據的歸納積累,而是依賴方法論上的懷疑原則,現代性和極端的懷疑之間的總體關係,一旦公諸於世,不僅困擾哲學家,對普通人而言亦是存在性的煩惱。
地方性、全球性與日常生活的轉型
全球化的概念最好被理解為時空延伸(time-space distanciation)的基本表達。全球化使在場與不在場糾纏在一起,讓遠距的社會事件和社會關係與地方性場景交織在一起。受抽離化機制所影響,使日常生活活動亦有操作化(deskilling)的演變,不僅是專家或技術專家獨占之單向過程,且專家的訊息作為現代性反思性的一部分,亦不停地以某種形式為外行人所重新佔用。抽離化機制中的信任並不侷限於普通百姓,因在專家系統所制約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層面中,沒人能成為多面的專家,故生活在現代性下的個人都會受到眾多專家體系的影響。無論是否出於有意識的行動,個人皆會在這種體系所提供的相互競爭可能性的行動間進行選擇,或脫身而去;信任與實際的接受互相混合,乃一種個體和現代性制度間所進行的「努力協商」(effort-bargain)。(Giddens, 2002:19-20)
經驗的傳遞
在現代性的條件下,傳遞性經驗的兩個基本特徵為:一為拼貼效應(collage effect),並排呈現不同故事,體現結果的次序,亦為轉型的時空環境之典型特徵;另一特徵為遠距離事件侵入日常意識中,常會引發熟悉性的「真實倒置」(reality inversion)之感,即所碰到的真實的客體或事物,似乎比其媒體表徵更缺乏具體的存在。在現代性的條件下,媒體並不反應真實,而是在某方面塑造真實。
時空的「空虛化」建立了單一「世界」的運動過程,其中並無預先存在的事物。晚期現代性創造了一種情境:人類就某些方面而言變成了「我們」,面對的是沒有「他人」存在的問題與機遇(Giddens, 2002:23-4)。
高度現代性及其存在特徵
高度現代性有兩個基本特徵:對自然力理性的懷疑、對科學和技術作為雙面刃的認可。對自然力理性的懷疑並不侷限於哲學家與知識份子,人們已洞悉反思性的存在,並成為反思性本身的一部分。現代性的特徵可精確地定義為U. Beck所謂的「風險社會」,生活在其中意謂著對行動開放的可能性,無論積極或消極,都採取一算計的態度,而在當代的社會存在中,我們無論作為個體還是全體都以一種持續的方式,遭遇著種種的可能性。因為現代性是反思性地動員起來,而動力則是內在無規律的,故現代社會活動本質上具有反事實的品質,現代性環境的生活,最好理解為對反事實的慣例性企圖(routine contemplation of counterfactuals),不僅僅意謂著從作為傳統文化特徵「朝向過去」向「朝向未來」的轉變(Giddens, 2002:24-5)。
在高度現代性的體系中,未來學的流行不是一種古怪的假設,而是古代占星術在當代的翻版,標誌著在風險評估和估量的場景中,承認對反事實的可能性的考慮,對於反思性而言是內在的(Giddens, 2002:25)。
在現代體系中,專家知識的深奧,乃長期的訓練和專業化的結合,專業化乃現代抽象系統的關鍵品質。若個體有可資利用的資源及獲取知識的時間與能量,現代專家知識的知識,原則上可被所有個人所利用。在現代知識體系中,抽象系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晦澀的,作為抽離化機制的場景,在信任拓展中所隱含的那種抽象系統的晦澀品質,成為專業化強度的本身。
然現代專家知識的專業化本質直接導致現代性的無規律的失控品質。現代專家知識乃高度反思性地被利用,它在總體上趨向於持續的內在完善或增效,專家解決問題通常是依據其明晰或精確界定難題的能力而定。然一個給定的問題越是受到精確的關注,對有關的個人而言,所涉及的知識領域便越模糊不清,人們也越不能預測對超越其特定領域的貢獻所能產生的後果。專家知識雖被安排進更廣的抽象系統內部,但其所受到的關注卻日益狹窄,並可能產生那種難以控制的、出乎意料的未曾見過的後果。專業化的專家知識與專家知識與古怪後果的結合,解釋了為何反事實思維與風險概念對現代性的重要性。專家知識並不創造穩定的歸納場所,反之,許多形式的風險並不能被精確的評價,新型的、內在奇異的情境和事件,乃抽象系統的擴展無法避免的後果。(Giddens, 2002:24-8)
現代性與個人認同的關聯
在高度現代化的條件下,個人生活中親密行為方面的變遷,與真正寬廣的社會連結的建立有直接關聯。由高度現代化所導入的時空延伸,使「自我」與「社會」在人類歷史中,首次在全球性背景下交互聯結(Giddens, 2002:28)。
隨著信任機制與風險環境的變遷,直接影響自我認同與現代制度間的關係。現代性的反思性已延伸到自我核心的部分,自我成為反思性計畫,個體生活中的變換總是需要心理重組,在傳統文化中以「生命禮儀」(rites de passage)被儀式化,在現代中,變化的自我作為連結個人改變和社會變遷的反思過程的一部分,被探索與重構。而抽象系統不僅包含在現代性的制度秩序中,也包含在自我的型塑與連續體中(Giddens, 2002:28-9)。
以上資料皆引:
Giddens, Anthony,2002,自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趙東旭、方文譯,台北:左岸。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