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1 16:44:53交淺言深的陌生人

做孩子的啦啦隊長-好文分享

一般家長的想法是:哪科弱就補哪科,

但我的想法卻恰恰相反,

真正該補的不是孩子的弱科,而是孩子的強科才對。

當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就是協助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天賦所在,然後讓它充分發揮出來。

勉強孩子去補弱項,最多只是讓這個弱項從「差」變成「中」;

但補孩子的強項,就有機會讓孩子的潛力發光發熱,

 
做孩子的啦啦隊長           親子天下:李翠卿

對傅娟來說,每一個媽媽,

都有機會成為兒女生命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伯樂」。

當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就是協助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天賦所在,然後讓它充分發揮出來。 

* * * * * *

 對傅娟來說,每一個媽媽,都有機會成為兒女生命中第一個,

也是最重要的「伯樂」。

大女兒妮妮四歲時,第一次畫水彩畫,小手顫巍巍的握著畫筆,

鮮麗且生動的勾勒出「媽媽在跳繩」的模樣,

傅娟知道,這個孩子必然有著剔透的藝術心靈;

小六時,僅學五個月溜冰,就獲得北市花式溜冰錦標賽國小高年級女生組第一名,

傅娟看到了女兒在美術以外的另一項長才──體育。

而二女兒娜娜兩歲多時,就對《魔笛》裡的夜后詠歎調很有反應。

她最愛音樂欣賞課,五歲開始學琴,才三個月就趕上姊姊之前的所有進度,

她是個天生的音樂精靈。

傅娟順著女兒的天賦走,讓妮妮小學時念美術班,上國中以後進體育班;

並栽培娜娜學鋼琴、大提琴,進音樂班。

傅娟從不認為,非得要擠破頭拚基測,孩子才能 「贏在起跑點」。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獨特的靈魂,做母親的,

就是找出這個與眾不同的地方,讓它有機會發光。

「我不懂美術、體育或音樂,但我很會做一件事:幫女兒們拍拍手。」

去年,僅十三歲的妮妮,憑著自修跟美術班的底子,

一路過關斬將,打進植村秀創藝彩妝大賞決賽。

今年八月份,她還要出國參加花式溜冰國際賽。

而十歲的娜娜,也將舉辦她人生第一場演奏會。

和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的青春歲月,顯然燦爛得多。

「我從不為女兒的前途憂心,我知道他們的路很寬。」

傅娟微笑,帶著篤定的信心。


我有個朋友的女兒數學很差,但國文很好,

她立定志向將來要做記者、主播。

可是我朋友仍憂心忡忡,說她想花二萬元讓女兒補數學。

我勸她,既然有二萬元預算,與其花在數學補習班上,

還不如拿去讓孩子去上主播營或記者營,學她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一般家長的想法是:哪科弱就補哪科,但我的想法卻恰恰相反,

真正該補的不是孩子的弱科,而是孩子的強科才對。

當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就是協助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天賦所在,然後讓它充分發揮出來。

勉強孩子去補弱項,最多只是讓這個弱項從「差」變成「中」;

但補孩子的強項,就有機會讓孩子的潛力發光發熱,

哪個比較划算呢?

我們家妮妮的學科表現並不是很出眾,

但她從小就擁有過人的藝術細胞與運動神經。

她很會畫畫,熱愛體育, 學校大隊接力時,

她永遠是那一個頭綁紅頭巾、負責做衝刺的最後一棒。

所以她小三時,我讓她去考美術班;

上國中後,我讓她去念體育班,學溜冰、學韻律體操,

我希望她可以快快樂樂的做自己擅長的事。 


認真看待孩子的天賦

養孩子,其實也是在跟自己的童年對話。

我的教養方式,其實是拷貝我的父母,

他們是我追尋夢想的最大靠山。

我從小就很愛表演。

小時候,我最愛把媽媽的大床當舞台,

身上披著床單,拿梳子當麥克風,模仿老牌歌星蔡咪咪唱歌。

每年教會舉辦聖誕晚會,參加演出的小朋友都可以領到一包餅乾,

同時參加合唱與獨唱的我,總可以領到兩包。

只要學校舉辦歌唱比賽,我一定名列前茅。

我很幸運,我爸媽一直非常認真的看待我的天分與夢想。

國中時,我告訴媽媽我想唱歌,她就幫我請歌唱老師;

我說想演戲,她就去找教演戲的老師來指導我。

上五專後,我說我想學電子琴,

我爸花了當時價值二坪房屋的代價,幫我買了電子琴讓我學琴。

我的數學很差,可是我爸媽從來沒有壓迫我去搶救數學,

而是讓我學 我自己喜歡、擅長的東西。

他們的態度,在那個年代是十分罕見的。

就算現在這個年代,如果有國中生跟家長要求要學唱歌,

我想絕大多數爸媽的反應是:「不要想太多,你好好念書就好!」


我所喜歡的表演、唱歌、演戲,後來成為我賴以維生的行業,

用興趣來賺錢,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絕對不是考高分、進名校;

而是每一天都可以開心的活著,做自己有熱情的事。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擁有這份幸福。

妮妮跟我一樣,數學不好,但那又怎樣?

充其量只是將來無法成為數學教授罷了,

那本來就不是她想要的,我又何必苦苦相逼?

 

有溫度的成績單

台灣教育有個很大的問題:忽略個別特質,只強調考試成績。

你只要不擅長記憶、背誦,就很難在這個體制中獲得肯定

台灣學校給孩子們的成績單,通常是毫無熱情的。

除了分數以外,就是冷冷淡淡一語帶過:

「某某科目需加強」,甚至只有「服裝儀容尚整齊」這種敷衍、無感的評語。

妮妮小學畢業時,我讓她去夏威夷遊學了四個星期。

後來學校寄來的成績單,洋洋灑灑一大篇,

細細評估妮妮的特點,說妮妮的強項在人際關係。

她善於跟人相處、懂得分享,此外,

她是個很有藝術天分的孩子,對運動也很在行

她只不過在那裡待了四個星期,學校老師卻可以看到這麼多的她!

這種成績單,才是有溫度的成績單。

可惜,台灣很少有學校或老師願意這樣細緻的觀察每個孩子的特質。

我們的教育體制總是希望孩子能 在同一個時期,達到某一套標準;

然而,孩子就像花朵一樣,不同的花朵有不一樣的花期,

為什麼要強迫他們非得在同一個時間開花呢?

我順著孩子的天賦走,讓老大妮妮去學體育、老二娜娜去學音樂。

為了練出純熟的技巧,他們都花了很多時間苦練,

可能得磨上一千次、一萬次,才能再靠近完美一點點。

過程中,他們也遭遇很多挫折,但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所以即使有困難,也願意盡力去克服。

當孩子的心態調整成「我自己希望做好這件事」,

而不是「我爸媽希望我做這件事」時,他們的態度就會很不一樣。

不管是體育或音樂,其實我都一竅不通。

不過,我反而很慶幸我不懂,所以我無法對孩子下指導棋,

也就不會抹煞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我很清楚我自己的角色,

我不是教練,而是啦啦隊 隊長。

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陪在他們身邊,

支持他們,幫他們拍拍手,

這樣就夠了。

 

上一篇:分享 十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