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3 00:05:33佛洛依德
漫談簡述漫畫中的愛情(二)
真正開始固定會到漫畫店報到,是上國中才開始的事情
大約是97~98年之間,少男漫畫90年代末的經典-I”s在寶島少年上連載
這是Katsura完全沒有科幻成分的作品...而出乎作者意料外的成了一個經典
無論是畫風、技巧、節奏與分鏡,與DNA保持了相同的高水準
我認為這類的漫畫是有所前提的,我們必須認定它們是可能達到[現實中的最佳狀態]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巧合...因為這是故事;所以劇中的人物有迷惑、莽撞、軟弱與固執等等特質...因為現實生活的年齡層確實是如此
其實I”s已經是很純愛的漫畫了,若與同個作者另一個戀愛主題的「電影少女」做比起的話
I”s所表現的,前半段是暗戀與曖昧的青澀時光,後半段是考驗彼此是否能真的在一起的半成熟日子,而整個故事都在不斷考驗一貴是否真心愛著伊織,正因為那個年紀是矇懂無知的,所以那樣子談起的純愛,是青蘋果般的酸甜苦
「電影少女」的洋太則是經過了兩段交往,才省悟到[喜歡]與[真愛]的差異,可能成長的不只是男主角,包括了其他的主要角色都會成長...而加入點科幻的浪漫因素,就成了感動的大作啦
比起男主角的好運與壞運,以及向暗戀的對象告白對方卻說「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單戀」
會令人羨慕的應該是理論可能不同,卻真心給予幫助與適時理性的意見與打氣的好友吧
這樣酸甜苦辣的年輕歲月,是貼近現實生活的完美狀態,難免讓人羨慕
而主要角色的塑造,無論外型與個性也都很鮮明,相對於主角的身分也都是不同的意義。
由於主角不是一個已經心智成熟的人,自然會有很多的迷惑:
在身邊的青梅竹馬/距離遙遠的暗戀對象;填補寂寞的熱情貼心學妹/曖昧不明若即若離的夢中情人;輕鬆相處天真善良的好女人/相處困難有心無力的女朋友。
若讀者有過相似經驗,會更體會到劇中那細膩的情感變化...
有時候總覺得I”s與電影少女是戀愛學分必修的課本...當然[有情人終成眷屬]這種戲劇化的結果,只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對真正的愛情失望,而還能保有純愛的那種心情
一段段的情感無論程度深淺有無虧欠,只要對方一句當頭棒喝,就是成長的一種刺激
(在I”s裡我就很喜歡麻生藍子的存在:可愛與天真是男人無法抗拒的,為自己的感受追求輕鬆也是人的本能,但是成熟的感情態度就輕輕鬆鬆的給許多陷入戀愛焦著的人們當頭棒喝)
我想,Katsura的漫畫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對男生與女生的情緒微妙變化的掌握,而沒有流於少女漫畫偶像劇般的簡單化與主角中心化。把漫畫人物畫的接近真人的樣子也是受歡迎原因之一,我還記得有次美術作業我就用鉛筆描了一個伊織...而少年漫畫少不了的「殺必死」也沒有流於色情或是太過濫用,走純愛路線也就把主要人物之間的情感專注的描述,不至於後宮化然後拖戲加上鬆散(女學館就是一個典型各個缺點都有的後宮漫畫)
如此「葦月 伊織」這個角色站穩了90後期漫畫的女主角代表...一貴的塑造是沒什麼突出的地方,但也因此特別讓讀者感同身受嗎~
I”s的熱潮,前幾天才出了OVA的第一集,而日本方面也要出I”s的完全版,也就是包含設定集等等的版本
其實我一直認為,如果K2R有興趣的話,I”s這個名稱的漫畫還是可以繼續話,只要劇情創新人物都換過,但是主要角色也都是I開頭的(或許穿插原本的I’S角色做配角),那還是可以滿足對I”s意猶未盡的讀者們吧!純愛可是所有還沒對愛情冷感的人的夢想呢!!
在I”s連載期間,對於I”s這部漫畫我並沒有往後的深刻情感feedback
大概也是在這兩三年之間才慢慢真的「看懂」劇情以內的情感
而90年代後期,現在想起來有印象的,是一個有點冷門的漫畫
八神健的「生死戀」
聽起來是個韓流芭樂,原本也差點會變成日流芭樂,只可惜這又是個純愛的故事
而且是用極簡單的筆法與劇情就建構了一個完整度高的高水準七本單行本的小品
故事並不是生人與死人的戀情(某方面來說算是啦)
也不是有人生病快死不死的跟別人談戀愛(呃...不過某方面來說也算啦)
但是劇情的巧思,把許多有苦衷所以必須狠心以及沉默的地方表現的一點也不刻意;真正喜歡對方是要能有所割捨的讓對方真的高興,也表現的很自然而不灑過多狗血;什麼該執著而什麼該去嚐試,不只是劇中人的相互對話,也是對讀者的些許醒思;而許多錯覺與誤解過後,要如何適懷與面對才能減少傷害,也表現的很完整;支線因主線的發展而有了自然的開始與不延宕的結束;而所以的不完整都重新拼湊成完整之後,終於能回應到第一集那短暫的幸福的開端,給讀者一個普通生活所奢侈的盡善盡美,然後也會突然很想結婚了(?!)
可惜這部作品也沒改編成日劇,不然我覺得還滿有趣的說
(90~00初 待續)
大約是97~98年之間,少男漫畫90年代末的經典-I”s在寶島少年上連載
這是Katsura完全沒有科幻成分的作品...而出乎作者意料外的成了一個經典
無論是畫風、技巧、節奏與分鏡,與DNA保持了相同的高水準
我認為這類的漫畫是有所前提的,我們必須認定它們是可能達到[現實中的最佳狀態]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巧合...因為這是故事;所以劇中的人物有迷惑、莽撞、軟弱與固執等等特質...因為現實生活的年齡層確實是如此
其實I”s已經是很純愛的漫畫了,若與同個作者另一個戀愛主題的「電影少女」做比起的話
I”s所表現的,前半段是暗戀與曖昧的青澀時光,後半段是考驗彼此是否能真的在一起的半成熟日子,而整個故事都在不斷考驗一貴是否真心愛著伊織,正因為那個年紀是矇懂無知的,所以那樣子談起的純愛,是青蘋果般的酸甜苦
「電影少女」的洋太則是經過了兩段交往,才省悟到[喜歡]與[真愛]的差異,可能成長的不只是男主角,包括了其他的主要角色都會成長...而加入點科幻的浪漫因素,就成了感動的大作啦
比起男主角的好運與壞運,以及向暗戀的對象告白對方卻說「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單戀」
會令人羨慕的應該是理論可能不同,卻真心給予幫助與適時理性的意見與打氣的好友吧
這樣酸甜苦辣的年輕歲月,是貼近現實生活的完美狀態,難免讓人羨慕
而主要角色的塑造,無論外型與個性也都很鮮明,相對於主角的身分也都是不同的意義。
由於主角不是一個已經心智成熟的人,自然會有很多的迷惑:
在身邊的青梅竹馬/距離遙遠的暗戀對象;填補寂寞的熱情貼心學妹/曖昧不明若即若離的夢中情人;輕鬆相處天真善良的好女人/相處困難有心無力的女朋友。
若讀者有過相似經驗,會更體會到劇中那細膩的情感變化...
有時候總覺得I”s與電影少女是戀愛學分必修的課本...當然[有情人終成眷屬]這種戲劇化的結果,只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對真正的愛情失望,而還能保有純愛的那種心情
一段段的情感無論程度深淺有無虧欠,只要對方一句當頭棒喝,就是成長的一種刺激
(在I”s裡我就很喜歡麻生藍子的存在:可愛與天真是男人無法抗拒的,為自己的感受追求輕鬆也是人的本能,但是成熟的感情態度就輕輕鬆鬆的給許多陷入戀愛焦著的人們當頭棒喝)
我想,Katsura的漫畫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對男生與女生的情緒微妙變化的掌握,而沒有流於少女漫畫偶像劇般的簡單化與主角中心化。把漫畫人物畫的接近真人的樣子也是受歡迎原因之一,我還記得有次美術作業我就用鉛筆描了一個伊織...而少年漫畫少不了的「殺必死」也沒有流於色情或是太過濫用,走純愛路線也就把主要人物之間的情感專注的描述,不至於後宮化然後拖戲加上鬆散(女學館就是一個典型各個缺點都有的後宮漫畫)
如此「葦月 伊織」這個角色站穩了90後期漫畫的女主角代表...一貴的塑造是沒什麼突出的地方,但也因此特別讓讀者感同身受嗎~
I”s的熱潮,前幾天才出了OVA的第一集,而日本方面也要出I”s的完全版,也就是包含設定集等等的版本
其實我一直認為,如果K2R有興趣的話,I”s這個名稱的漫畫還是可以繼續話,只要劇情創新人物都換過,但是主要角色也都是I開頭的(或許穿插原本的I’S角色做配角),那還是可以滿足對I”s意猶未盡的讀者們吧!純愛可是所有還沒對愛情冷感的人的夢想呢!!
在I”s連載期間,對於I”s這部漫畫我並沒有往後的深刻情感feedback
大概也是在這兩三年之間才慢慢真的「看懂」劇情以內的情感
而90年代後期,現在想起來有印象的,是一個有點冷門的漫畫
八神健的「生死戀」
聽起來是個韓流芭樂,原本也差點會變成日流芭樂,只可惜這又是個純愛的故事
而且是用極簡單的筆法與劇情就建構了一個完整度高的高水準七本單行本的小品
故事並不是生人與死人的戀情(某方面來說算是啦)
也不是有人生病快死不死的跟別人談戀愛(呃...不過某方面來說也算啦)
但是劇情的巧思,把許多有苦衷所以必須狠心以及沉默的地方表現的一點也不刻意;真正喜歡對方是要能有所割捨的讓對方真的高興,也表現的很自然而不灑過多狗血;什麼該執著而什麼該去嚐試,不只是劇中人的相互對話,也是對讀者的些許醒思;而許多錯覺與誤解過後,要如何適懷與面對才能減少傷害,也表現的很完整;支線因主線的發展而有了自然的開始與不延宕的結束;而所以的不完整都重新拼湊成完整之後,終於能回應到第一集那短暫的幸福的開端,給讀者一個普通生活所奢侈的盡善盡美,然後也會突然很想結婚了(?!)
可惜這部作品也沒改編成日劇,不然我覺得還滿有趣的說
(90~00初 待續)
上一篇:漫談簡述漫畫中的愛情(一)
下一篇:漫談簡述漫畫中的愛情(三)
I”s的確稱的上經典吧
不知道以如今的心態來看會有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