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3 15:57:43Catherine Y

Becoming Jane 珍愛來臨 :一個很八股的愛情故事


一看就知道Yahoo電影的介紹者不懂珍,一定也不是「拜珍教教徒」!試引下段評論:
 電影裡的珍.奧斯汀及湯姆.勒弗伊,在倫敦熱戀時特地前往拜訪當時非常流行的歌德小說家─安‧雷德克里夫(Ann Radcliffe),據傳她的確是珍奧斯汀心儀的作家,珍奧斯汀還特地在《諾桑覺寺》小說裡,安排凱薩琳莫蘭閱讀她的著名小說《尤多爾佛之謎》。
 Ann Radcliffe是當時流行的歌德體小說作家,珍是否崇拜她很難說(因為畢竟有其影響。)但是《尤多爾佛之謎The Mysteries of Udolpho》出現在《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是種諷刺的意味,正因為看太多這種哥德體小說,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現實,因此奧斯汀小姐藉寫出「天然呆」、愛胡思亂想的凱瑟琳,諷刺哥德體小說的夸夸其談。但電影裡安排兩人會面,安還鼓勵珍,看到這裡我真的覺得以奧斯汀小姐這樣聰敏機智的女人(聰明的女人通常眼高於頂……),不著實諷刺一番都是很難的事。尤其安的女主角動不動就昏倒,哭喊「噢,你愛不愛我?……」這種歇斯底里的女主角只讓自詡有獨立思考的聰慧女性,如珍‧奧斯汀之類的,倒盡胃口。
 所以電影裡安排Tom帶珍去拜訪雷德克利夫女士,這裡實在非常無法認同……幹嘛不安排引薦Sir Walter Scott這位奧斯汀公開讚揚的蘇格蘭小說家呢?雖然不合理,但史考特爵士比雷德克利夫女士影響珍深遠多了……因此這是第一刀。
 編劇為了迎合好萊塢夢幻泡泡的潮流,創造一個深情的男主角,把初戀情人Tom LeFroy竟然塑造成深情痞子男,哎喲喂呀!是誰說愛爾蘭男人一定要像外國羅曼史般寫得暴躁、衝動、愛調情……等的,還有沒事就練拳擊秀全裸……(那是柯林.法洛吧)這不是我看到的那個為了怕流言,驚慌失措而逃掉舞會的害羞男吧!(猛搖頭)
 Tom LeFroy之前被拍賣的畫像

抗議!還我達西先生!我真的快看不下去了,雖然男主角James McAvoy是真的蠻俊俏的,跟歷史上的Tom LeFroy非常神似,但這樣的邪佞與放蕩的「據說是原版達西先生」的人真是令人撫膺痛哭阿……難怪有人說是『偽達西』,真是深得我心!
http://baronpluto.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html評論真是辛辣卻很實在呀!
我不太欣賞McAvoy的表演方式,太野性而欠內斂深刻,我想一個晚年以委婉的方式告訴小輩,說他曾愛過她,但是是「少年之愛 boyish love」的人,應該是個非常謹慎、內斂的人。(彼時不曉得其高齡86的老妻Mary Paul在不在身邊?待查證。)我覺得以當時的背景,湯姆是真的愛過她的,只是他們沒有能在一起的條件。但你可看他做的:他承認愛過她;她死後特意從愛爾蘭到英國送終;還買下《傲慢與偏見》版權相關書信的人,相信這段短暫的戀情雖然沒有結果,可是對兩個人的生命都曾有深刻的感受。猶記《勸服》裡,Anne Elliot最後忍不住將心中的話一吐為快:「『你們的感情可能更強烈』安妮答道:『但是本著這身心一致的精神,我可以這樣說,我們的感情更加溫柔。男人比女人強壯,但是壽命不比女人長,這就恰好說明了我們對他們的感情的看法。要不然的話,你們就會受不了啦。你們要同艱難、困苦和危險作鬥爭。你們總是在艱苦奮鬥,遇到種種艱難險阻。你們離開了家庭、祖國和朋友。時光、健康和生命都不能說是你們自己的。假如再具備女人一樣的情感,』她聲音顫抖地說『那就的確太苛刻了。』」珍在生命的晚期寫出《勸服》,而這段談的是堅貞的初戀情感,我相信或多或少都有她自己對於這段感情的詮釋在內。
這是第二刀,還有第三刀-我沒辦法理解寫出《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竟然會傻呼呼地想私奔!說實話哪一次珍對筆下私奔的情侶有過好話?《傲慢與偏見》裡行為失檢的小妹莉迪雅被寫得很膚淺放蕩(作者對她也挺苛薄的);過於放縱感情欠理性的瑪麗安,雖然沒有做出私奔的傻事,作者還是安排她生場大病,走過鬼門關後才幡然醒悟,嫁給布蘭登上校,表面看來圓滿,事實評價卻不高……而且作者早期執筆《理性與感性》時,婚姻價值的金錢觀超級濃厚的,她怎麼會傻到想跟沒錢的湯姆私奔?我倒覺得她的個性是有幾分愛琳娜的「變態自制狂」(艾瑪.湯普遜語),是會為了現實妥協而強顏歡笑的。
第四刀是關於女主角選角,雖然安.海瑟威Anne Hathaway是夠亮眼也夠有名氣,但是她那傻大姐的臉孔在一堆英國演員的古裝群中很違和……我知道她努力了(嘆氣),但是不是只有穿古裝不錯看,而是她並不適合扮珍.奧斯汀。這個角色不需要漂亮而是知性。若是艾瑪.湯普遜再年輕十幾歲,我會希望她來接這個角色。千萬不要給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演,我慶幸她未接這個角色。自從看完她出演的《傲慢與偏見》後,我發誓不再看有她的奧斯汀小說版了,簡直是一場災難!(日後寫專文回憶)
 總而言之,雖然有四大拜珍教徒難以忍受的問題(其他還得細想),本片還是有可以稱讚的地方。藉由湯姆的眼睛在前面看到一個女作家成長的部分(珍因為又臭又長被不識相的湯姆譏諷);兩個人異地誦讀令人尷尬的Tom Jones是很有創意的地方,而且巧妙帶出兩個人心靈逐漸的靠近;至於珍幫少女Jane Christmas Lefroy朗讀這段橋段很有意思(但我嫌棄電影裡珍跟湯姆的互動太刻意了)。學者紛紛揣測湯姆的命名意圖,為什麼一個非聖誕節,六月出生的女兒命名為珍,而不是命名為「小瑪麗」?(令人驚訝的是他的女兒們都沒結婚。)本片大膽地採用這個說法,於是就有虛擬的橋段:少女坐在父親的戀人、自己的偶像與繼承名字者旁邊朗讀《傲慢與偏見》,就像是生命不斷的延續。坦白說這部片子越是遵照史實的角度表現就很八股陳爛,而越是不照史實來演的便有些不錯的發揮。(除了很不合邏輯的「私奔」衝動外。)所以所謂的「框架」還真是有難度的挑戰,看來真的只有天才才能去超越了。電影是要告訴我們原來越是相反的人生才是作家寫出「完美」的原因嗎?XD
☆若有五星,本片給二點五星,推薦給能接受老套愛情故事也能深深感動者。(本人已過傷風悲秋的年代了XD)至於珍迷是地雷片,如果當作一齣用珍的愛情故事去幻想的浪漫片就還好啦!

上一篇:木乃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