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30 19:32:40Catherine Y

STEAMBOY 蒸氣男孩-科學良知的矛盾情結

大友克洋監制
2005年出品
故事簡介:
引自http://www.pandasia.com.tw/steamboy/content.htm

十九世紀中葉,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理性與進步似乎凌駕一切,標誌了人類文明昂首進步的無限可能。
就在第一次萬國博覽會揭幕前夕,住在倫敦的13歲少年雷(Ray Stim)突然收到發明家祖父從美國寄來,稱之為「蒸氣球」(Steam Ball)的神秘動力裝置。「蒸氣球」依據全新機械理論所設計,可以產生一種劃時代的龐大能源,足以供應整個國家所需。同時間,英國情報組織,以及一個名為奧哈拉集團(Ohara Foundation)的黑暗組織,都覬覦「蒸氣球」所蘊含的驚人力量,準備策動陰謀,從雷的手中加以奪取。一場壯大的復古科幻冒險,就在各種複雜的爭逐角力間磅礡登場…

感想:

剛開始聽到「蒸氣男孩」是在設計課上,當老師興奮地提起「大家知不知道水晶宮呀?就是『蒸氣男孩』裡面的那幢建築…」
就這樣開始了『蒸氣男孩』的緣分,當我聽到青少年心理學竟然是看這部『蒸氣男孩』時,我心裡不禁浮現疑惑:到底老師要我們從中體會出什麼呢?
這部片子場景雖是十九世紀的英國,然而整部片子果然充滿了日本的思考模式,顯然是因為製作者是日本人的關係,果然在詮釋想法時,作者仍擺脫不了自身的文化影響。
這部片子探討科學,片中的主人翁小發明家雷,不只一次問:「什麼是科學的真諦?」當科學泯滅良知時,對人類與整個世界,是不是一場災難?
原子彈「曼哈頓計劃」主持人歐本海默,為當年造成的災難感到悔恨;而身為NASA前副署長的德裔火箭專家馮布朗,因為二戰時『沒有良知』,為了計畫順利推展加入納粹黨,遭致大部分的人非議…,所以,科學發展的真諦是什麼?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幸福,抑只是成就少許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閃耀?
其中三位主角:爺爺洛伊德博士、父親愛德華博士、十三歲的天才技師雷,父子三代在片中的理念衝突構成了這個故事。
爺爺擇善固執,寧可「君子固窮」的方式,也不肯放棄他對「科學良知」的執著;父親則在一場意外之後突然心性大變,只為了理想而不擇手段的努力;兒子雷則在爺爺與父親的衝突代溝間擺盪,他儘管認同爺爺「科學的道德良知」,然而卻不願失去父親,是以最後他無法接受爺爺「大義滅親」的行為…女配角斯卡蕾特(應該就是以前所翻的「思嘉」吧).奧哈拉也是個有意思的矛盾角色,她的任性雖然在剛開始令人不快,但比起「工於心計」的大人們,斯卡蕾特的個性就顯得率直、純真不少,她對朋友雷亦表現出一種真誠的友誼。我想儘管這片的主人翁才十三歲,算是「青少年前期」的時候,但他不正也顯示了事實上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仍是一心維繫家庭的價值完整;他們與朋友的友誼,不也正是因其價值理念的相近而建立起來?而這個時期,他們需要是價值核心的肯定。
事實上,本片的主旨是在說所謂「科學道德」,這是很嚴肅的問題,也是難解的習題。你可以批評原子彈的出現,但是你能保證當時可以直接去除「日本擴張」的時代焦慮嗎?片中史蒂文生說了一句話:「科學當然要造福人群,然而造福人群之前仍是要『保家衛國』。」但我覺得悲哀的是,保家衛國仍是建築在人們的鮮血上。我們需要和平,可是我們無法丟掉武器。就像吵了很多年「海峽兩岸和平」的爭議,但真的能解除國軍的武裝嗎?恐怕我們都無法達成!
我們只能以「人道」的觀念教育下一代、教育自己…我們還是要抱持「終極人文關懷」的精神去實踐-儘管那其中仍有多少波折。
我不能再看「螢火蟲之墓」,但我真能原諒日本人殖民台灣,視台人「次等公民」的傷痕嗎(撇開爭議、拋開功過)?我們都心痛,人們無法真正的拋開歧見面對問題,去正視一些事實上很重要的事。就像雷與斯卡蕾特,如此不同的兩個人,卻發展一段真誠的友誼。
或許我們都不如小孩,我們長大後都失去了天真,成了「不好也不壞」的人。片中的奧哈拉財團,在現實社會中,亦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有人評論此片就如同日本人喜歡描述的「父子衝突」,或是太過於想像…然而拋棄這些,這部片子不正也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所謂的「真理」,所謂的「良知」,到底是什麼?身處在於這個「後後現代」而無所適從的我們,對於一切價值抱持的懷疑,遠超過以往的時代;對於一切「真理」又感到無處可依,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矛盾,也是價值被科技超越過後的疑惑。
史賓格勒曾寫出「西方的沒落」,那是在戰間期的沮喪情況寫的,如今的西方,雖未沒落,在科技的發展下,西方人藉由二戰後的重建而找回失落。然而身處「崛起的東方」的我,卻感到一種茫然與不確定感,科技真的帶來我們人類的全然幸福嗎?的確我們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質奢侈,然而我們潛意識卻是不斷的交錯焦慮…我們因為「欲求」而追求「科學進步與科技發展」,卻無法掩蓋我們的內心失落…
這裡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他們的創意與驚人的想像令人望塵莫及。他們優秀的動漫製作技術也令人敬佩,不得不承認這片「蒸氣男孩」除了故事架構發人深省,也同時是一部好看的動畫。想想我們該學別人的可真不少…
Catherine Y 2007-04-01 09:08:10

To: Milice Lin

謝謝您的鼓勵!我倒是沒想到「日本人作為歐洲在亞洲的發言者」這個有意思的角度呢!我們老師一直惋惜水晶宮的消失(畢竟它和巴黎艾菲爾鐵塔都有時代指標性)不過這就扯到建築史了…唔

Milice Lin 2007-03-31 01:37:57

很喜歡你寫的感想,收到黑米HEMiDEMi網路書籤喔!^^

看來這部片子真的很成功呢。
在課堂上我們老師也播了《蒸氣男孩》,
只是我們是從「日本人作為歐洲在亞洲的發言者」這個角度切入。
水晶宮的確是某種現代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