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07 17:25:28Bohemian

::: 黑膠唱片 :::《沒有煙抽的日子 王丹/張雨生》

*創作的賞味期限*


那天看今年的金曲獎,心中可謂是暗潮洶湧。

倒不是為了誰得獎誰從缺而高興難過,
相反地,我從頭到尾只起伏過這麼一次,就在張學友唱著張雨生「沒有煙抽的日子」的時候。「沒有煙抽的日子」是六四時,民運領袖王丹以「星子」為筆名,在報上發表的小詩。我目睹了我呼吸越來越急促,眼淚就這樣滑過臉頰的經過。

老實說,我也被自己嚇到了。

這還是頭一遭,我無法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我衝向浴室,不讓情緒自顧自地大張旗鼓,硬是狠狠地往自己臉上潑冷水,企圖理智地控制整個場面。好一會,我抬頭望向鏡中的自己,冷不防一抽,略腫的雙眼又忘情地滑出淚來。

我不禁問:是怎樣的創作能量,能夠讓1989年的詞和曲,在寶哥死後多年的這個夏夜裡,感動著一個坐在電視機前的人不禁潸然淚下?!我驚異地望著自己鏡中看不見地小腦袋瓜,思索著這個可能我一輩子也達不到的境地,心裡不禁又是一陣酸楚,我誠實地感到自己的有限與人的無限啊!

雨生說:『我不想騙你,寫這首曲子,我有著神秘的亢奮和驚異的心情。那天夜裡直到完成了歌,還持續高昂的情緒,失眠至早上七點多。對學運,這曲子不是什麼註腳,是積鬱了我心底對中國人的悲憫。』

是的,學運是個巨大而難解的命題,也是懵懂的我一齣甘願卻也來不及參與的悲劇。交雜著太多人的、千絲萬縷的情感劃破六四的時空,迸裂出難以數計的情緒:憤怒、無奈、傷感、不自由...中國人畢竟已承受了太多、也抑鬱了太多,年紀同我一般的青年,怎願宿命地看待這一切?!

當音樂的前奏響起,我就知道我的淚水是止不住的了。

回到那樣的時空,找出潛藏在心中多年的情緒,伴隨著燃燒生命能量以創作的至誠,無限延長了作品的賞味期限,只要每個人的心中,都還有那一盞不滅的燈火。

但願我也能有這樣的創作能量。
不為著不朽,而是為著那燃燼生命赤誠的痛快。



⊙附圖說明⊙
王丹,學運當年二十一歲,北京大學歷史系一年級學生。 早在此次學生運動爆發之前,王丹已是北京學界頗受矚目的學生菁英。稍早,他在北大創辨了『民主沙龍』。 王丹是吉林人,生於北京。父親是北大教授,從小對學術 氣氛與批判精神有較多的感染。進入北京大學後,他受教於大 陸異議分子方勵之的夫人李淑嫻,對西方的民主有更多的認識 。 王丹曾談到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認為運動除了要有清晰 的目標,一定要講求步驟,才不會變質,或受到利用。在這次 運動中,十數萬學生維持了高度的秩序與理性,與王丹的民主 運動理念不無關係;也因此,在學運領袖頻繁的分歧與分裂之 中,王丹雖也曾受到其他學生批判,但最後還是能以深刻的思考,維持其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