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3 20:48:03Carzon卡森
(轉錄) 風友時代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轉錄)
風友時代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作者:凱楊)
小弟追風生涯十二三年,頭一半都是在資訊封閉的舊時代中渡過,皆因身邊的朋友都對氣象沒有興趣,因此沒有請教,沒有賜教,也沒有與人分享的機會,只是與電話收音機為伴,就畫著畫著那路徑圖,所知的知識就僅在那中小學教科書中而來。
風友論風輝煌期
來到一九九九年開始的新階段,就是互聯網上追風的新時代,通過討論區,不但可以問,也可以分享;建立屬於自己的網站,就有一個發出熱帶氣旋報告的私家地,一充當天文台科學主任的渴望。在這時代,大家都由知識封閉走進開放的道路中,大家的氣象知識不再局限於教科書了。
衛星圖如何看?這份JTWC報告如何解?
網路上當時還沒有太多中文編寫而又簡單易明的解說,大家要參透這些新奇的知識,都只有從眾人集思廣益的討論中去得出結論。而零零、零一年的氣象討論區輝煌期就正正這樣造就出來。經歷那一代的風友,都不禁讚嘆當年的確看見很多高見,他們的確是業餘中的專業,風界的「高手」。即使今日看來當初的一些論題可能是現在普遍容易解答的(這是因為大家都進步了),但那份討論的熱誠和學習的精神,卻肯定是現在所難找到的。
兩代風友新趨勢
大約在二零零三過後,網上的民間天氣資訊已經是百花齊放,民辦天氣網由初期的六七個暴增至數十個,但同時,風迷也察覺到一個現象,就是討論區的留言多了,但質素下降了。討論,漸漸變得似聊天。普遍活躍的風友也趨向年輕化,由初時的十五六歲起始,降至現在十一二歲的初中或高小學生。這就是小弟追風生涯看到的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在。
在這裡我只用活躍,而不說是大多數,因為我相信還有很多「高齡」風友還是存在的,只是他們不會再好像以前活躍地在討論區發表他們的高見了。有少數還是會建立他們的網站,為網民提供高質素的天氣或熱帶氣旋報告,亦有點教學,但大部份的「高手」都已經自給自足,這是他們不再活躍的原因。有潛質成為高手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認真學習,有科學的求真精神。現在,在網上都已經有很多教學資源,比以前多得是,所以他們要求真,要學習,已經可以自行在這些資源中找到答案,而不再像以往一樣要和大家討論出一個結論來了。
「老一輩」的問題
知識的進步可說是一個群體成長,代代相傳,早一輩的人留下了這麼多豐富的資訊,後一輩用心潛修的人就輕易得到這些秘芨,可是得到後,可能已經去到一個知識的飽和點,除非有專業教育課程提供的進一步支持,然後再進化到自我研究的階段,否則恐怕民間的氣象知識水平也就是去到這裡而停步不前。
自問我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因為數學根底有限,當懂得大部份理論層的知識後,要再進一層,所有氣象知識都無一不觸及數學了,也因此往後所學的也多不了很多。
新世代的問題
但存在的問題不只是這樣,現在的「高手」都隱蔽起來了,那很多需要指導的初手又如何呢?特別是現今活躍那大量一群的後生初手,其實有些所懂的氣象知識,都不叫初級了,可說是中上級的,但就總覺得沒有了往時一種熱烈討論,虛心學習的心情。
心理上可能是這樣想的‥
我知的也都很多了,我出來就是分享意見,倒想不到還要問什麼?
如果要問‥就問未來天氣如何這等只有天知的問題好了‥
的確,好像西風槽、副高脊、高空冷低‥這一堆以前聽落很深奧難明的名詞, 現在都成了老生常談,在一般打滾了三五七個月而又有少少好學心的風友眼中,他們也可能學懂了這些,但又是不是真的完全懂呢?這確實是有一個基礎不良的可能性,因為這些本來的確是中上級數的氣象學問,現在被視為了一種普及知識,假若學習者心存容易滿足,也就是不求甚解的心,他們的知識很容易駕於半空,卻沒有了地基,就容易倒塌。
「西風槽」這東西‥
舉例說,我們學什麼是西風槽,如果是一個初學者,應該先學會什麼是低壓槽和西風帶,而認識低壓槽,就是先認識他是什麼樣子和怎樣形成,但相信很多人還搞不清低壓槽原來是狹長低壓或等壓線自低壓中心向外呈V型狀。
又說到認識西風帶,實在需先懂什麼是地球三圈模式或科氏力等等,但大抵很多人都覺得懂這些對預測天氣等應用沒直接作用,反而說有種叫「西風槽」的東西可使熱帶氣旋轉向就草草了事,但再問:什麼是西風槽?它怎樣來?
這就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來了,那麼這算是真正懂一樣知識嗎?不!這只是架在半空的空中樓閣罷了‥
總結與期望
這就是現在活躍風迷的普遍問題之一,這裡指出了一種心態和現像,構成了現在討論和交流間失去過往熱烈氣氛的某些因由。總結說,問題是多方面的責任,初手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問題,而老手無心指導後輩也是一個問題。
再者,老手間假若缺乏交流而自成一角,那麼他所懂的也容易停滯不前已不進則退,坦白承認,小弟自己也確實出現這種情況了。雖然如此文所說,氣象知識(其實任何一種專業知識也是)在業餘興趣間自學到一個水平,若沒有專業指導或教程繼續,終歸也會到達一個極限,但還是應該深信,集思廣益,從多人交流心得的積極討論中,我們所懂所想還是可能有所突破,大家仍有可進步的空間的。
展望,未來不論是風界抑或更廣的氣象界也好,狹至香港闊至世界,若大家想有知識上的進步,態度上的火熱,那全民參與的討論是必需的,當然還不可忘記基本應有的個人修為,那就是科學求真,虛心學習的正面態度!
作於2005年4月22日
-----------------------------------------------------------
一篇很棒的文章: 以上內容,作者不是台長本人,但只要有點年份的追風者,相信看過後必定感觸良深. 台長已脫離學生時代很久了,難以每天守株待兔看著所有氣象資訊,自己也體認到在缺乏專業本科的訓練下,進步幅度已經不大.
儘管如此,台長仍會默默耕耘,本著平實的科學態度來記錄.但下班後已無暇,我選擇放棄與下一世代對氣象有興趣者討論並給予心得的機會,很抱歉.
對於部分喜好誇大不實的白丁,請你們自己去學習,自己去體會別人苦心近20年換來的成果.嗆聲別人的自大時,試問您們自己做了些什麼???
祝福所有的朋友~~~
風友時代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作者:凱楊)
小弟追風生涯十二三年,頭一半都是在資訊封閉的舊時代中渡過,皆因身邊的朋友都對氣象沒有興趣,因此沒有請教,沒有賜教,也沒有與人分享的機會,只是與電話收音機為伴,就畫著畫著那路徑圖,所知的知識就僅在那中小學教科書中而來。
風友論風輝煌期
來到一九九九年開始的新階段,就是互聯網上追風的新時代,通過討論區,不但可以問,也可以分享;建立屬於自己的網站,就有一個發出熱帶氣旋報告的私家地,一充當天文台科學主任的渴望。在這時代,大家都由知識封閉走進開放的道路中,大家的氣象知識不再局限於教科書了。
衛星圖如何看?這份JTWC報告如何解?
網路上當時還沒有太多中文編寫而又簡單易明的解說,大家要參透這些新奇的知識,都只有從眾人集思廣益的討論中去得出結論。而零零、零一年的氣象討論區輝煌期就正正這樣造就出來。經歷那一代的風友,都不禁讚嘆當年的確看見很多高見,他們的確是業餘中的專業,風界的「高手」。即使今日看來當初的一些論題可能是現在普遍容易解答的(這是因為大家都進步了),但那份討論的熱誠和學習的精神,卻肯定是現在所難找到的。
兩代風友新趨勢
大約在二零零三過後,網上的民間天氣資訊已經是百花齊放,民辦天氣網由初期的六七個暴增至數十個,但同時,風迷也察覺到一個現象,就是討論區的留言多了,但質素下降了。討論,漸漸變得似聊天。普遍活躍的風友也趨向年輕化,由初時的十五六歲起始,降至現在十一二歲的初中或高小學生。這就是小弟追風生涯看到的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在。
在這裡我只用活躍,而不說是大多數,因為我相信還有很多「高齡」風友還是存在的,只是他們不會再好像以前活躍地在討論區發表他們的高見了。有少數還是會建立他們的網站,為網民提供高質素的天氣或熱帶氣旋報告,亦有點教學,但大部份的「高手」都已經自給自足,這是他們不再活躍的原因。有潛質成為高手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認真學習,有科學的求真精神。現在,在網上都已經有很多教學資源,比以前多得是,所以他們要求真,要學習,已經可以自行在這些資源中找到答案,而不再像以往一樣要和大家討論出一個結論來了。
「老一輩」的問題
知識的進步可說是一個群體成長,代代相傳,早一輩的人留下了這麼多豐富的資訊,後一輩用心潛修的人就輕易得到這些秘芨,可是得到後,可能已經去到一個知識的飽和點,除非有專業教育課程提供的進一步支持,然後再進化到自我研究的階段,否則恐怕民間的氣象知識水平也就是去到這裡而停步不前。
自問我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因為數學根底有限,當懂得大部份理論層的知識後,要再進一層,所有氣象知識都無一不觸及數學了,也因此往後所學的也多不了很多。
新世代的問題
但存在的問題不只是這樣,現在的「高手」都隱蔽起來了,那很多需要指導的初手又如何呢?特別是現今活躍那大量一群的後生初手,其實有些所懂的氣象知識,都不叫初級了,可說是中上級的,但就總覺得沒有了往時一種熱烈討論,虛心學習的心情。
心理上可能是這樣想的‥
我知的也都很多了,我出來就是分享意見,倒想不到還要問什麼?
如果要問‥就問未來天氣如何這等只有天知的問題好了‥
的確,好像西風槽、副高脊、高空冷低‥這一堆以前聽落很深奧難明的名詞, 現在都成了老生常談,在一般打滾了三五七個月而又有少少好學心的風友眼中,他們也可能學懂了這些,但又是不是真的完全懂呢?這確實是有一個基礎不良的可能性,因為這些本來的確是中上級數的氣象學問,現在被視為了一種普及知識,假若學習者心存容易滿足,也就是不求甚解的心,他們的知識很容易駕於半空,卻沒有了地基,就容易倒塌。
「西風槽」這東西‥
舉例說,我們學什麼是西風槽,如果是一個初學者,應該先學會什麼是低壓槽和西風帶,而認識低壓槽,就是先認識他是什麼樣子和怎樣形成,但相信很多人還搞不清低壓槽原來是狹長低壓或等壓線自低壓中心向外呈V型狀。
又說到認識西風帶,實在需先懂什麼是地球三圈模式或科氏力等等,但大抵很多人都覺得懂這些對預測天氣等應用沒直接作用,反而說有種叫「西風槽」的東西可使熱帶氣旋轉向就草草了事,但再問:什麼是西風槽?它怎樣來?
這就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來了,那麼這算是真正懂一樣知識嗎?不!這只是架在半空的空中樓閣罷了‥
總結與期望
這就是現在活躍風迷的普遍問題之一,這裡指出了一種心態和現像,構成了現在討論和交流間失去過往熱烈氣氛的某些因由。總結說,問題是多方面的責任,初手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問題,而老手無心指導後輩也是一個問題。
再者,老手間假若缺乏交流而自成一角,那麼他所懂的也容易停滯不前已不進則退,坦白承認,小弟自己也確實出現這種情況了。雖然如此文所說,氣象知識(其實任何一種專業知識也是)在業餘興趣間自學到一個水平,若沒有專業指導或教程繼續,終歸也會到達一個極限,但還是應該深信,集思廣益,從多人交流心得的積極討論中,我們所懂所想還是可能有所突破,大家仍有可進步的空間的。
展望,未來不論是風界抑或更廣的氣象界也好,狹至香港闊至世界,若大家想有知識上的進步,態度上的火熱,那全民參與的討論是必需的,當然還不可忘記基本應有的個人修為,那就是科學求真,虛心學習的正面態度!
作於2005年4月22日
-----------------------------------------------------------
一篇很棒的文章: 以上內容,作者不是台長本人,但只要有點年份的追風者,相信看過後必定感觸良深. 台長已脫離學生時代很久了,難以每天守株待兔看著所有氣象資訊,自己也體認到在缺乏專業本科的訓練下,進步幅度已經不大.
儘管如此,台長仍會默默耕耘,本著平實的科學態度來記錄.但下班後已無暇,我選擇放棄與下一世代對氣象有興趣者討論並給予心得的機會,很抱歉.
對於部分喜好誇大不實的白丁,請你們自己去學習,自己去體會別人苦心近20年換來的成果.嗆聲別人的自大時,試問您們自己做了些什麼???
祝福所有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