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4 16:16:53凌台大

中心與邊陲?


 


想寫這篇文章已經很久了。

 

我很以我的工作為榮,

這是一個充滿夢想、理念、歡樂、團結的地方,

和我以前在台灣所受的大學與研究所教育中,

感受到的疏離、自私、冷漠和惡性競爭截然不同的一個學術環境。

我們的老師流動率很低、

彼此間發展出像家人一樣的感情。

我們的學生不只優秀,

在品格、道德與為人處事上,

都受到嚴格的訓練與要求。

我們有良好的師生比,

我敢保證每一個進來的學生都可以受到良好的照顧。

我非常尊敬我們的創辦人,

因為他的大視野與大氣度,

使我對教育改革的理念得以一一實現。

 

因此,當前一陣子,我們有老師離職去了台北的學校,

如此突如其來的離職又加上處理過程的技巧問題,

(反省起來,我和對方的處理技巧都有待改進)

使得大家不免充滿難堪與傷感的情緒。

同一時間,我們希望爭取的一位新老師,

以同樣的「留在台北」為理由,

選擇了台北的一間大學,

雖然彼此間有深厚的交情與默契,

但聽到此消息時,心中仍是十分遺憾。

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有很多理由,

我尊重別人的選擇,

但也有我想說的話。

 

我從五歲到二十五歲,

整整二十年住在台北國的大安區裡面

─友人甚至認為大安區也應獨立成為大安國─,

我當然很清楚台北的優勢。

自國民政府遷台以來,

傾其全力將資源財力挹注於台北國,

長期的重北、輕乎台灣的東、中、南與離島,

使台北國呈現異常畸形的發展。

過去就業、就學、就醫,無一不是往台北國跑,

每逢過年過節,週末收假時,

光看任何一條公路上,

塞滿台北國人的返國車輛,

就知道台北國吸納了多少的工作機會與移民人口。

然而,台北的房價、污染、人口壓力,

無時無刻不在摧殘台北國人的身心,

在都市光鮮華美的外衣縫細和內裡下,

藏污納垢爬滿虱子跳蚤,

違反自然生態的生活使某些台北國人產生嚴重的分裂症狀。

 

我最受不了某些台北國人:

「普天之下、莫非台北國土」、

「率土之濱、莫非台北國民」的理所當然。

由於中央政府機關、掌握公家資源較多的幾所學校在台北國,

這些地方若要開會,

從沒考慮過非台北國人的通車距離與時間。

奇怪的是,一旦叫台北國人移樽到其他地方開會,

他們才突然領悟到所謂的距離是怎麼回事,

推三阻四,

更差者是那種還沒出台北國境,

就開始抱怨東抱怨西的台北國人,

目光如豆卻自以為高尚,

好像其他地方的人事物全然的不入流。

 

如果說,成語中的「夜郎自大」是漢人中心的偏狹,

台灣目前某些以台北國為中心,

以其他地方為邊陲的想法,

真正是不符合時代、無法回收、該被徹底淘汰的舊物。

 

殊不知,台北國今日還有些好光景,

那是祖產留下來的餘蔭,

如果台北國人繼續揮霍,

很抱歉,祖產馬上就要吃完了!

何況在網路發達、知識快速傳遞、

各縣市急起直追、返鄉就業機會增加的情況下,

我個人居住在風城四年,

深深為新竹縣市的舒適、便利、年輕、活力所感動。

這裡的人口素質高、左鄰右舍都是能溝通也重家庭的年輕人,

這裡有許多大學與研究機構,更有好山好水和美麗的海岸線。

至於我的寶寶大多數時候住在南部,

那裡有綠色的田秧、飛舞的蝴蝶、遠方看得到山的稜線,

空氣新鮮,步調舒緩。

 

曾有人問我,會不會擔心把寶寶託給南部親人,

或之後接回風城,會耽誤小孩的教養?

是不是應該把小孩送到台北的學校比較好?

我啞然失笑,

凌台大五歲以前在泥地打滾,

在田裡抓泥鰍,

和同伴直接在泵浦下沖澡,

寒暑假坐著火車來回北部和南部,

現在想來都覺得是好快樂的童年。

再說,風城的教育一點都不比台北差,

這裡的國際化程度和密度很高,

只能說,問這話的人,

很少理解台北以外的地區發展吧!

 

簡單講,

我個人認為,

作為一個現代的知識生產者,

應該有: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心的格局和氣魄。

我所在的地方不夠好,

我們就努力將他變好。

倘若只是一味和想像中的中心朝貢獻媚,

或許可以得到短期的好處,

卻永遠只能依附於權力,

最後喪失主體性以及別人對你的尊重。

 

我相信台北國憑藉過去的榮景,

以及不斷炒作的房地產,

或許還可風光一時,

我也相信因著官方機構所在地的優勢,

台北國仍有一些無可取代的機能。

然而,台灣是如此美麗多元的地方,

每個城鄉都在默默地成長茁壯,

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離開這個畸形發展而且還越變越大(縣市合一)的國家,

到其他地方扎根落戶。

就以法律人來說,

不只風城,在台中、台南、花東、離島,

都有讓我非常尊敬的法學先進和實務工作者選擇定居。

 

偵辦國務機要費的陳瑞仁檢察官,

報紙上說他第一志願是回新竹地檢署,

當一個基層檢察官。

我一點都不懷疑他的話,

你若看過他在新竹那桃花源一般的山林美地,

就能理解他確然希望在此地種豆南山下。

我也完全理解常常在報紙上寫文章的吳巡龍檢察官,

選擇回故鄉澎湖地檢署工作,且完全沒有打算搬回本島,

當他講起澎湖的美,

你可以看到他眼中飛揚的神采和驕傲。

文章的最後,

我要感謝兩個人,

我的同事王立達老師和林建中老師。

他們都是道地的台北國人,

但是有著包容寬大、多元創新的理念,

雖然因著家庭因素不得不通勤,

但他們仍選擇留在這裡和我們一起工作和革命。

在過去這段我極其辛苦的時間中,

如果沒有他們兩人的大力支持,

我恐怕是難以為繼的,

能在這裡擁有這樣的同事,

我深感榮幸。

 

是的,我在,即中心。

 

附註:陳大牛、小包子和凌台大在船帆石前留影,且是台長第一次不戴墨鏡之照


gk 2009-11-26 11:37:26

一年能有幾個學生進科法所
幫科法所學生找出路
這至多只是科法所的招生策略
不是一種改革運動
不是一種打破目前考試弊端
幫助整個受害階層的運動
我倒是有個想法
大張旗鼓地
用政府資訊公開法第十條去要考選部給個交待
當然要大張旗鼓
找一兩個小落榜生單打獨鬥是沒搞頭的
考選部當然會用十八條一項五款擋回來
行政訴訟上要有人支援

學界也要有人不怕得罪人
不怕給教授階層找碴
敢做嗎?
出題的哪個不怕被修理

這種事考上的不想鳥
沒考上的沒空鳥
其他什麼複雜的度缺失也不用大作文章啦
公開標準或參考答案或評分點就好了

凌台大 2009-11-25 15:44:21

以國考來說,如果你不滿意一個考試的方試,我們可以來想想有哪些作法?第一、你要對現行制度的缺失有深刻的瞭解,第二、你要有能力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第三、你有落實方案的意願和行動。

至少這三點,我在科法所的同事們以及學生們都很努力在做。因此我才會說,與其坐而抱怨,不如起而行動。既然抱怨國考,就應該拿出行動來,或幫助學生通過考試,或替無法勝任此考試的學生尋找出路,這些就是科法所的辦學宗旨,我認為一點也不空泛。

gk 2009-11-25 12:54:17

連江縣的金門好像正籌備升大學
不過這種人身攻擊倒是不需處理
但是
"樓上網友若對台灣的法治和法學環境不滿意,不如一起加入我們改革的陣營,和我們一起奮鬥吧! "
這種詞彙也是空泛了些
改革的事情,不是一種陣營的加入與否
總要有些實際的籌劃.具體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