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3 09:26:01凌台大

波士頓的鄉愁

第一次來到波士頓是三年前,當時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查爾斯河的景致好像在夢裡曾經出現過一樣。在哈佛廣場和市中心的公園散步,雖是初來乍到,我一點也沒有陌生的感覺。當時在感情的漩渦裡轉不出來,再繼續待在杜克森林裡不出走,四方的綠樹好像巨獸一般,隨時有將我吞噬的可能。之選擇來波士頓,是因為幾位在美國的好友都在這個城市,算是異鄉中有著歸屬感的地方,不料來了之後,除了情感上的依靠,整個城市好像在我心裡生了根,拔都拔不掉,我才發現原來人和空間也有一見鍾情的可能。於是第二次拉了媽媽一起來,在大雪裡看到查爾斯河緩慢的結霜,一切像動畫一般,美得很不真實。第三次來是陪丈夫來此安頓,初為新婦,開始操持家務,洗刷地板和廁所,布置著一個月一千美元租來的小房間。安頓別人和安頓自己感受不同,多了責任而少了閒情。至此,結婚這件事才算是結結實實的落到了身上,再也不能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了。

世界各地這麼多的學生,許多最優秀的都集中這個城市,這使得波士頓煥發出一種特殊的光彩,雖沒有經過千年文化的浸潤,但是卻有種蓬勃的朝氣,知識的味道瀰漫在咖啡香裡,學術彷彿關不住的春光,隨時要跨過圍牆來和你親近。

丈夫有幸在此讀書一年,我原來以為他會迷戀此城不能自己,不料真實的居住與過客的遊走截然不同。旅客們看到的是波士頓的明媚風光,在地讀書的學生卻必須忍受波士頓風雪冰霜的酷寒、曲折複雜的道路、擁擠的交通,昂貴的房租與生活費,以及沈重的課業負擔。丈夫「含辛茹苦」的度過了一年,飛也似的逃回聖路易,在寬大筆直的馬路上橫著開車,享受陽光的溫暖和美國中西部的空曠,過去一年彷彿惡夢一場。

我仍不死心的說服丈夫,描述我的原鄉情懷,絮絮叨叨,終於說的他點頭,明春趁著發表文章之時,願意與我再次重遊。在卸下學生身份的擔子後,我希望他能在春光中感受到波士頓的美,多年之後,或許那一年的日子,也能發酵成另一種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