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7 07:12:00小若
Day12007.4.28。羅騰堡.德國
下飛機後。
步出機場,迎接我的,是美麗迷人的陽光,
在初夏的早晨,在旅行的首日,
被金黃色的陽光包圍著,也展開了首日的中古世紀行程。
◎4月27日深夜 - 4月28日 (六) 清晨 機上 Fly to Frankfurt, Germany
Time: 4/27 11:15 - 4/28 7:30
我們在4/27午夜時分,搭上前往Frankfurt的班機,
這是我第二次飛往德國,距離第一次,已有七年。
七年前的我,
還只是一個思想單純,涉事未深的二十初頭女孩,
七年後的我,
卻已是一個十足的熟女,不能說是經歷了滄桑,
但七年之間卻有了許多不一樣的經歷與成長。
於是,七年後搭上前往德國的班機,
心境不一樣。
時空亦不同。
唯一相同的是,德國是我的目的地。
下飛機後。
步出機場,迎接我的,是美麗迷人的陽光,
在初夏的早晨,在旅行的首日,
被金黃色的陽光包圍著,也展開了首日的中古世紀行程。
◎4月28日 (六) Stay in 羅騰堡, 福森 - Part I
◎8:00-11:00 Frankfurt - Rothenburg (法蘭克福 - 羅騰堡) in Germany
不得不說沿途的田野,非常迷人,
黃澄澄的片地田園,和數也數不清的綠色山丘與尖型小木屋。
就這樣散佈在我們的四周,透過車窗,每一幕都是驚豔,
像走入時光隧道,來到了中古世紀的所在地,
要不是路途上的指標,要不是我們坐的車子,
恐怕我們的錯覺,已一步步帶領我們走向數百年前,
那古老的世代....
◎11:00-15:30 Rothenburg (羅騰堡)
數小時後,我們的錯覺,突然成真,
站在古牆城入口處,中古世紀的古城就在前方,
迫不急待的心情,早隨著雲朵飄進小鎮裡...
在用過中餐後,我們開始準備探索這...
被譽為「中世紀之寶」,也是是德國所有城市中,
中世紀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城市-羅騰堡。
據說這個城市不是太大,人口約只有一萬二千人,
而就算徒步走,不用幾個小時也可走完整個小鎮。
我們就在溫和的初夏陽光下,開始我們的第一站行程,
想像一下,若我們就是中古世紀的人們,
這樣地走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之間,
當下有一種無法言語形容的時空交錯在當下感觸著,
也難怪這座古城是德國羅曼蒂克大道上最美麗的一座城市,
遠處望去,那是陶伯河的河流,而羅騰堡就位於這河流上,
大大小小的綠色小山丘散佈在整個城市周圍,
攀上城堡後端的花圍,只能用「五顏六色」來形容它們,
因為鮮豔美麗的各式花朵,有的我記得住名字,有的,卻從未見過,
難怪人家說,歐洲有許多美麗的花朵,
在這兒,我見識了它們的美麗,也感受到那繽紛的色彩。
接著,我們佇立在城牆對岸,隔著我們和城牆的,是腳下的陶伯河,
碧綠色的河流,有著寧靜和優雅的面貌,
就這麼地在城市後花園頂端,拍下了不少我們身置其中的愉悅身影,
另一頭,大大小小塔狀的紅色屋脊,是中古世紀間遺留下的許多房子,
我們不僅在後花園飽覽整片花園廣場,
而這整個美麗浪漫的羅騰堡,也在我們眼前展露無遺,
而這整個美麗浪漫的羅騰堡,也在我們眼前展露無遺,
當然,
我們也捨不得放過這個好機會,就這麼地在城市後花園頂端,拍下了不少我們身置其中的愉悅身影,
步出花園的小徑間,有個老翁正拉著小提琴,
琴聲輕輕吟唱著優雅的旋律,
在午后的晴空下,悠閒的居民就仰躺在草地上,
不畏日光的照射,卻是享受著日光的醺陶,
在人來人往的花園間,處處是優雅景緻,
我們,也成了這裡的一幕,在時空交錯間,細細品味著。
越過了小城門,腳底踏的是石板坡道,蜿蜒街道兩旁的,
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當然也有哥德式的聖雅各教堂(St.Wolfgangs),
也有許多在路間經營的餐館,許多遊客就這麼地在石板子間的餐桌間,
在日光沐浴下,享用著午餐,暢飲著德國啤酒,體會遊走異鄉樂趣。
不知不覺,我們從街道間慢慢遊走到了古城牆,
來到舊市區入口處的羅得城門「Roedertor」,
我們攀爬上了有七百多公尺長的城牆,從城牆往外看,舊市區映入眼簾,
盡是一片紅色的屋頂,
盡是一片紅色的屋頂,
石板子的街道就順著各種具有特色的房子而立。
此時,我想起了方才站在街道間的景象,
再看看此刻的市容,果然攀高的我們,看到了另一番不同的雅景,
只能說,如此地美不勝收,真捨不得離開。
回到市政廳後,看見歌德式的鐘樓,就這樣高聳地佇立在市廣場,
這是羅騰堡的標誌,也是偉大的建築物。
在廣場前,有賣黑啤酒的小販,和水果攤,
來往的人群,個個都是悠閒自在,而我們也褪去了繁華的印記,
在這裡,成為那不急不徐的優雅過客。
也在響過了木偶鐘聲的數十分後,離開這德國最美麗之一的城市。
當下,15 點30分。
陽光依然耀眼動人...
我們則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也就是羅曼蒂克大地的終點站:FUSSEN(福森)
註一:可點選紫字看介紹唷!
註二:各地名解釋
1.羅曼蒂克大道(Romantic Road):
這是德國一條最受歡迎的旅遊路徑,全長只有217哩(350公里),
北起Wurzburg(符茲堡), 中間經過多個城堡,
包括(Rothenburg)羅騰堡及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Castle)、
舊天鵝堡(HohenSchwangau),最終南抵(Fussen)福森,
北起Wurzburg(符茲堡), 中間經過多個城堡,
包括(Rothenburg)羅騰堡及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Castle)、
舊天鵝堡(HohenSchwangau),最終南抵(Fussen)福森,
這一條大道如同一串串的珍珠相連著,使得此大道有「歐洲歷史文化寶庫」之稱。
2. 羅騰堡(Rothenburg):
該堡一向被譽為「中世紀之寶」,是德國所有城市中,
中世紀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城市。
中世紀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城市。
位於陶伯河上游的羅騰堡,其周邊的城牆皆保存良好,
城中則矗立著歌德式及文藝復興時間風格的尖頂桁架房屋,
城中則矗立著歌德式及文藝復興時間風格的尖頂桁架房屋,
此堡位於羅曼蒂克大道約250公里處。
註三:各名稱解釋
1.哥德式建築 (Gothic)
哥德式的建築大體來說有下列幾點特徵:尖拱(pointed arch)、
交叉拱肋(ribbed vault)、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玫瑰花窗(rose window)、
花飾窗格(tracery)、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鋸齒狀的尖塔等等。
交叉拱肋(ribbed vault)、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玫瑰花窗(rose window)、
花飾窗格(tracery)、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鋸齒狀的尖塔等等。
該建築典型的特徵,在外觀上呈現瘦高的骨架,
通常可見高高的尖塔、頂部成尖形的拱門以及佈滿繁複雕刻的牆面;
通常可見高高的尖塔、頂部成尖形的拱門以及佈滿繁複雕刻的牆面;
為了保持高窕的身材,牆壁不能太厚,於是出現大片大片的玻璃窗,
後來玻璃窗更發展出描寫聖經故事的彩繪玻璃;
後來玻璃窗更發展出描寫聖經故事的彩繪玻璃;
又由於個子高、窗戶大、牆壁薄,主體建築支撐的力量有限,
於是在牆壁外側發展出扶壁(buttress)和飛扶壁(flying buttress),
以加強橫向支撐的力量。
以加強橫向支撐的力量。
「哥德式」這個用語,原先含有輕蔑的意味,因為以「藝術正統」自居的義大利人,
西元第五世紀以後的500年間遭受來自北方的野蠻民族入侵,
羅馬帝國豐碩的文化成果被蹂躪破壞,進入所謂的「黑暗時代」。
文藝復興之後,義大利人把北方蠻族統稱為「哥德人」,
文藝復興之後,義大利人把北方蠻族統稱為「哥德人」,
「哥德式的藝術」便成為他們眼中「北方野蠻人的把戲」。
但隨著哥德式藝術被後世肯定,「哥德式」目前已經沒有辱罵的意味,
反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藝術派別名詞了。
但隨著哥德式藝術被後世肯定,「哥德式」目前已經沒有辱罵的意味,
反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藝術派別名詞了。
哥德式建築以教堂、修道院最為普遍,
後來西歐境內許多城堡、市政廳甚至有錢人的宅邸,也紛紛採取哥德樣式,
後來西歐境內許多城堡、市政廳甚至有錢人的宅邸,也紛紛採取哥德樣式,
以展現巍峨、華麗與威嚴的氣勢。哥德式建築首見於西元12世紀左右,
從法國北部發展出來,巴黎市區偏北、建於1137年的聖丹尼(St. Denis)教堂,
被視為最早的一座哥德式建築物;
從法國北部發展出來,巴黎市區偏北、建於1137年的聖丹尼(St. Denis)教堂,
被視為最早的一座哥德式建築物;
13世紀期間,整個西歐延伸到義大利中部以北地區,哥德式建築蔚為風尚;
直到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勢力興起,完全否定繁複的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才逐漸式微。
哥德式建築才逐漸式微。
☆ 點我看文章來源
2.文藝復興時期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畫成平面圖,其共同特點是正方形、圓形和十字形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乃企圖重現羅馬時期一再出現的基本古典元素,
如多利斯柱式和艾奧尼克柱式結合支撐拱圈的柱敦,
如多利斯柱式和艾奧尼克柱式結合支撐拱圈的柱敦,
多利斯柱在下,艾奧尼克柱在上有各自的柱礎、柱頭、頂線盤。
其主要的觀念在於針對希臘羅馬時期的一種推崇,
也是對於當代建築形式的一種反省與檢討過程。
也是對於當代建築形式的一種反省與檢討過程。
上一篇:Hi, there.
(悄悄話)
2007-05-10 21:51:00
(悄悄話)
2007-05-07 1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