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Elliot一樣遠遠地站著,看《胡士托風波》
片名:《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導演:李安
演員:Demetri Martin、Henry Goodman、Imelda Staunton、Liev Schreiber、Jonathan Groff
看完《胡士托風波》,心中納悶似乎少了些什麼,有種不滿足感。
總覺得這部電影結構鬆散。 李安導演在片中安排許多情節發展,或許想藉此拋出些什麼想法給觀眾,可我一個都沒接到,通通掉在座位身旁地板上碎光光。 不論男主角Elliot的家庭糾紛,或是他自身出路考量,以及其他角色的種種問題等等等,一個接一個在螢幕上呈現,像小方塊一角角連接成整部電影,東西很多,但我有點茫然:所以呢?
而一切疑問直到Elliot前往現場觀賞表演才有了解答。 Woodstock連續三天演出,Elliot沒有一次真正抵達舞台,途中老發生別的事拖住他腳步,除了某次嗑藥讓他目睹遠方絢爛舞台的美妙幻景,下一次再看到實景已是表演結束,工作人員忙著收拾遍地垃圾的情況。 其實,李安的情形不也差不多?
他聽過Woodstock盛況,當時的樂風,大麻,嬉皮,愛與和平… 海的遙遠那一邊曾經發生過這麼震撼全球的事件,就像Elliot遠遠望著舞台,李安亦遙想著美國某小鎮的種種,腦海裡想像美好情境。 所以,《胡士托風波》比較算從旁觀者角度詮釋,即便主角Elliot主導促成整場盛會,事實上他並沒有真正進入到Woodstock中心點,一直在外圍繞圈,然後回家。
我也一樣,耳聞卻沒有機會參與Woodstock,同樣站得遠遠遙望著。 只不過我能看到的風景可能比Elliot和李安還要模糊上好幾倍。
《胡士托風波》應該算紀錄片,但主題不在於音樂節本身有多轟動,而是被牽動的人們: 透過影片可以發現,這場表演對多少人有深刻影響,生活態度與觀念因此改變。
而,或許與當初預想不同,觀賞《胡士托風波》本片反而沒有看預告時的感動。 認同友人想法,因為我們不曾體驗過那個年代,所以不懂箇中滋味吧~~~
上一篇:心領神會《香奈兒的秘密》
下一篇:一半好吃,看《美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