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10:05:59carneyone1

疫苗與疾病 壹對“天敵”的兩百年鬥爭史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人類面對傳染病,往往都只有壹個結局——節節敗退,直到1796年第壹只疫苗誕生開始,人類才有了還手之力。通過接種疫苗,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病例也減少了99%,白喉等傳染病發病也變得十分罕見,可以說,這200年來,每壹種疫苗的誕生都意味著人類面對傳染病的壹次偉大勝利。

  當前,中美兩國關於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均有了階段性進展,倍愛力持久液不過兩國啟動臨床試驗的兩款疫苗采用的卻是不同類型的技術路線:重組疫苗和mRNA疫苗。那麽妳知道自誕生起至今,疫苗都出現了哪些類型?疫苗的發展又經歷了幾代變革?如今應用的疫苗技術與最初有了什麽變化?兩百年的人類疫苗發展史,本期網易健康《線粒體課堂》欄目壹文帶您回顧。

  壹、萌芽期(公元1567-1796年)——人痘與牛痘

  中國的人痘接種法

  天花,作為壹種傳入中國的瘟疫,不但造成了流行和泛濫,同時也激發了古代醫學家的靈感和智慧,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導下,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即通過收集感染者的傷疤,磨成粉末後,放入健康人的鼻子裏,以達到免疫的效果。

  那麽人痘技術最早出現在什麽時候呢?據清代的《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記載說: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許多學者認為,2H2D持久液中國的人痘接種技術是人類免疫學的先驅。

  疫苗之父與牛痘接種法

  1796年前後,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聽說農場的擠牛奶女工從來不會得天花。大感興趣之余,他從壹個叫莎拉·內爾姆斯(Sarah Nelmes)的擠牛奶女工手上取出膿液,接種到壹個男孩的胳膊裏。

  這個男孩長出了幾個小膿皰,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癥狀。6個星期後,詹納又用人痘對男孩進行了測試——換句話說,他讓男孩暴露在真正的人類天花面前。結果完全沒有新的膿皰長出來。彼時,狂熱的詹納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壹發現對於醫學界帶來了壹場怎樣的革命,在壹本印刷於1798年的小冊子裏,他提到了這種嶄新且更為安全的天花預防方法。並把它稱為種痘。這壹劃時代的發明開啟了屬於人類醫學史的全新時代。詹納由此被譽為疫苗之父

  二、發展期(19世紀末-20世紀50年代)——滅活疫苗與減毒活疫苗

  這壹階段疫苗的發展歸功於路易·巴斯德於19世紀末在疫苗研制領域的先鋒作用和卓越貢獻。2H2D延時噴劑與詹納壹樣被譽為疫苗之父的巴斯德的偉大貢獻在於:用人工培育疫苗基本方法為未來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打開了綠色通道。

  滅活疫苗與減毒活疫苗的誕生

  1878年,巴斯德用雞作為實驗動物研究傳染病霍亂。目的是找出霍亂弧菌這種致病細菌在動物體內的活動規律。壹次偶然的機會,他的壹名助手不小心把把放置了接近2個星期的霍亂病毒溶液給雞做了註射。讓這群幸運的小雞成功躲過了死神。這群雞當時只出現了壹些輕微的霍亂癥狀,但沒幾天就全部完全康復了。

  壹束靈感之光照向了巴斯德,他斷然認定,自己手上已經過期的霍亂病毒溶液壹定與牛痘壹樣,兩者都是能夠導致發病的微生物,且同樣都是毒性已經得到削弱的品種。更重要的是兩者都可以作為疫苗來投入使用。

  緊接著,巴斯德的團隊重復了霍亂病毒溶液的過期過程,並嘗試了不同的方法降低霍亂病毒溶液的毒性,改變各種條件來進行工藝優化。經過壹系列的努力,他總結出壹套嚴格的人工培育疫苗的基本方法,耐氏持久液造就了現代疫苗的壹種重要類型,滅活疫苗。

  另外,在順利研制出炭疽疫苗後,1881年,巴斯德著手研究狂犬病,並於1885年以減毒的方式研制出了減毒狂犬病疫苗。可以說滅活疫苗與減毒活疫苗的誕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減毒疫苗是由已經喪失嚴重致病能力的病原體制備的,但仍保留了刺激免疫系統的能力。它們可能產生壹種溫和的或者不明顯的疾病。減毒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質炎(沙賓疫苗)、結核病疫苗。

  滅活疫苗是通過對病原體進行熱處理或化學滅活的生物制品。滅活疫苗可引起免疫應答,但其應答常常不如減毒疫苗完整。因此滅活疫苗在抗擊感染方面不如減毒疫苗有效,陰莖增大增粗軟膏需要使用較大劑量。狂犬病、脊髓灰質炎(索爾克疫苗)、某些形式的流感和霍亂疫苗是由滅活病原體制成的。

  根據巴斯德制備疫苗的原理,1890年醫學家們研制出首支抗破傷風、白喉疫苗,1921年卡介苗問世,1952年康小兒麻痹疫苗問世。從上世紀50年代起,全球醫學發展突飛猛進,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先後成功問世。

  最後值得壹提的是巴斯德也是巴氏消毒法的發明者。

  三、成熟期(20世紀50年代-90年代)——亞單位疫苗、基因重組疫苗、核酸疫苗

  20世紀以來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生物化學、遺傳學和免疫學的迅速發展,疫苗研制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水平不斷完善和提高,壹些傳統經典疫苗品種又進壹步改造為新的疫苗,而另壹些用經典技術無法開發的疫苗則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針對不同傳染病及非傳染病的亞單位疫苗、重組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不斷問世。

  亞單位疫苗:通過化學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質水解方法使天然蛋白質分離,提取細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質結構,法國的確勁篩選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稱為亞單位疫苗。亞單位疫苗僅有幾種主要表面蛋白質,因而能消除許多無關抗原誘發的抗體,從而減少疫苗的副反應和疫苗引起的相關疾病。

  重組基因疫苗:重組基因技術1972年誕生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此後迅速在全球普及,為生命科學帶來了革命性進步,當然疫苗的制備也不例外。

  重組基因技術的應用為疫苗研究開辟了壹個全新途徑。基因工程疫苗是使用DNA重組生物技術,把病原體外殼蛋白質中能誘發機體免疫應答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遺傳物質定向插入細菌、酵母或哺乳動物細胞中,經表達、純化後而制得的疫苗。現正在研究的重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卡介苗、SARS疫苗、HIV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等。

  由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究的新冠病毒疫苗便是壹種重組疫苗,即把新冠病毒外殼蛋白質上能誘發免疫應答的遺傳物質插入腺病毒中,從而得到壹個攜帶新冠病毒基因、可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新病毒。利用它來讓人體免疫系統生成抗體而幫助人體達到免疫的效果。

  核酸疫苗:核酸疫苗又稱基因疫苗或DNA疫苗,泰坦凝膠由於核酸疫苗在作肌肉註射時不需要載體和佐劑,因而又稱為裸核酸疫苗。這種疫苗通過肌肉註射,能在肌細胞中獲得較持久的抗原表達,該抗原能誘導抗體產生、T細胞增殖和細胞因子釋放,尤其是能誘導細胞毒性T細胞(CTL)的殺傷作用。而細胞毒性T細胞介導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在抗腫瘤、抗病毒及清除胞內寄生物感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眾多的疫苗中核酸疫苗因其獨特的優勢倍受人們關註。當下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便是壹種核酸疫苗(mRNA疫苗)。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沃夫(Wolff)等人采用表達基因產物的核酸來做基因治療實驗,發現未經任何處理的裸基因能在肌肉細胞表達蛋白,這種產物可在骨骼肌細胞中表達2個月之久,並能誘導機體出現免疫應答,從而掀起了核酸疫苗的研究熱潮。

  四、變革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治療性疫苗

  1995年前醫學界普遍認為,疫苗只作預防疾病用。隨著免疫學研究的發展,人們發現了疫苗的新用途,即可以治療壹些難治性疾病。美國MAXMAN從此,疫苗兼有了預防與治療雙重作用,治療性疫苗屬於特異性主動免疫療法,即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機體中,通過誘導特異性的免疫應答,達到治療或防止疾病惡化的。

  目前已有在研究的治療性疫苗有:

  用於腫瘤的治療:腫瘤疫苗的治療作用是利用腫瘤抗原進行主動免疫,刺激肌體對腫瘤的主動特異性免疫反應,以阻止腫瘤的生長、擴散與轉移;

  用於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用疫苗幹預免疫過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AS)的發生和發展,現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

  用於高血壓的治療:瑞士壹家生物技術公司稱,從IIa期臨床試驗研究得到的初步結果表明,壹種用於治療高血壓病的疫苗CYT006-AngQb有良好的臨床開發前景。

  用於I型糖尿病的治療:美國FDA公布的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1型糖尿病疫苗已有3種。

疫苗從誕生開始,VigRX Plus便是人類抵禦疾病的重要武器,如今,新冠病毒疫苗也正在如火如荼地研究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它壹定可以幫助人類擺脫新冠病毒這只磨人的小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