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5 21:25:17flyccblue

誠品的郵包又寄來了

我又上誠品網絡書店訂購書和CD。這回買了村上龍的《69》、《不如去流浪 - 附配樂CD專輯 + 名信片1張》和伊能靜的新專輯+精選《Princess A》。
我想購買村上龍的《69》來看很久了,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與它擦身而過。
幸好還有網絡書店;幸好還有快遞服務公司;幸好還有信用卡;幸好我會用電腦

而這個《不如去流浪 - 附配樂CD專輯 + 名信片1張》呢,認識它是在阿碗的部落格,後來東方日報週末刊也以整個版面介紹這本Across The Universe。看以下的轉貼,來自博客來網絡書店的編輯推薦,相信你也會覺得這本書很有趣。

至於伊能靜的新專輯+精選《Princess A》,我單純的想聽聽伊能靜唱《螢火蟲》,我認識伊能靜的第一首歌,在我中學一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聽後《螢火蟲》就跑去買她的專輯,隨後也買下好幾張接下來的專輯,不知道是甚麼就沒有買了。看著她專輯,讓我想起另一位女星的名字,消失了很久的一把聲音,方季維。
《不如去流浪》 另一面
《不如去流浪 - 附配樂CD專輯 + 名信片1張》 內部.

不如去流浪 - 附配樂CD專輯 + 名信片1張:
編輯推薦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6313

2006挑戰你對「書」的想像

文 / operatic
關於,對於一本書的想像。

《不如去流浪》從出版社和我們介紹時,就充滿了驚喜。它不只是書,它有好多好多我們既定印象中,「書」以外的東西。

我們每天接觸的許多書籍,都在我們一般認定的「書」的概念裡。一直這樣當然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對於「閱讀」來講,一本書要注意的細節就如此的多。從裡面的文字、排版、設計、封面、印刷、紙質……在「編輯」這一行,有太多的學問在一本書裡都無法完成,要有多大的企圖和努力,才能跨越這些想法,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完成不只是一本書,而是完成一個概念?

用書的形式,完成一個概念。在「人文藝術」的區塊裡面,我們樂見有這樣不同的企圖。藉由更多不同與新鮮的元素,將「書」的可能性,發展到極致。

關於《不如去流浪》這本書,首批會有一張報紙,上面蓋了「不如去流浪」的印章。因為報紙是流浪漢的衣服,他們冬天以此取暖。

裡面還有一張明信片,可以讓你寄出去(或寄回家),這是流浪漢的家書。

裡面有兩本冊子,一本是小說,有著五位作家,專為這五個城市所創作的小說。

一本是散文,十位作家寫下了他們在這十個城市的身影。

這兩本冊子內頁與封面大小長短不一,是因為流浪漢總是多層次的穿著。

裡面有著一張CD,有四首歌,這是流浪漢的氣味。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歌詞本,是一張登機證。

最後,這些元素,會納入一個包裹裡,就成了一本「書」。包裹上你可以填寫一個地址,直接寄去某個地方。

這個「包裹」,完成了我們對「流浪」的一切想像。而我們將它定義成為一本「書」。

誰說,一本書不可以是一個包裹呢?

骨子裡並沒有太多「想要去流浪」的因子的我,在作這本書的活動時卻充滿了不同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在製作時,我一邊聽著歌曲,一面試者去想像那些,好像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城市。

總覺得流浪只是為了離開。
如果身體離不開,或許心可以暫時的離開。
如果沒辦法流浪到另一個地方,或者可以暫時的,流浪在這幾分鐘裡。

我甚至覺得,在看文字之前,拿到書的那一刻,這本書就已經完成了「不如去流浪」這個想法。

教育部國語辭典裡對「流浪」的定義是:飄泊、沒有固定的居所。
就算流浪只是一個嘴上說說的浪漫名詞,我想也無妨了。
生活裡也不是有什麼絕望或者真的受不了的事情,但就是忍不住的一直唸著這幾個字。

不如去流浪。不如去流浪。不如去流浪。

彷彿像個咒語,從收到一個包裹開始,就停不下來。
我想這是這本書最神秘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