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訊工程界的奇才,卻同時也是位印度原始佛教的信徒,科學與宗教竟然能在他身上如此調和,毫不衝突

有思維,我們才能有創意,才能有發想的想之又想,如同思念久違的老友知己那般。

以這樣的觀點,如今蘋果電腦的老董兼執行長賈伯斯 〈 Steve Jobs 〉,顯然就是一位很懂得「學而時習之」精髓的典範人物。

就在不到十天前,這個人人都以為他已然病重,顯然不久於人世的當代資訊科技界菁英,又在 Ipad2 的發表會 上,神采奕奕的出現在眾人面前,領兵親征,跌破了業界的眼鏡。

這麼講吧,在時下的這個世界上,但有電腦所在處,賈伯斯之大名也,又有哪個不如雷貫耳的?雖然如此,卻很少人知道他也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喜歡靜心和冥思,所以他的不見外界,當然有可能是老病侵尋,但也難保不是在閉關思維。

這不是很讓人很困惑的事嗎?──如此一位資訊工程界的奇才,卻同時也是位印度原始佛教的信徒,科學與宗教竟然能在他身上如此調和,毫不衝突?

這和他的出身,其實大有關係。

1955 年,賈伯斯出生於美國的加州 生母是一位還在大學念研究所的未婚媽媽。要知當時美國的社會風氣其實是極為保守的,未婚懷孕就已為道德規範所不容,墮胎的念頭更是動都不能動。於是,幾經波折之下,這位年輕的未婚媽媽只好把剛生下的嬰兒,託付給在當工人,沒有大學程度,只是藍領階級的家庭所領養。

生命的無常感,自此就一路如影隨形的伴隨著賈伯斯成長,直到老去的今天。如今回首他的昔年往事,賈伯斯想要「學而時習之」的機會,能不像 2500 年前中國春秋時代的那些人民嗎?

無常,讓他比誰都更知道學習的機不可失;無常,卻也讓他時時在思索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也因此,賈伯斯固然多少有些幸運的,在養父母的視如己出下,以及辦理領養手續時對他生母的親口承諾,得以在 17 歲這一年上了學費昂貴的奧勒岡州里德學院。

可卻是不到半年,他就打了退堂鼓,辦理休學。為什麼?

因為,賈伯斯實在看不出當年正規大學的教育課程,對他有什麼價值。他總覺得如此人云亦云的「擺盪」〈有興趣者,可讀梭爾‧貝婁名著《擺盪的人》,反映當時美國知識份子的無所依歸感〉下去,太浪費時間也不必要。

思索人生,開始讓他親近原始佛家的克里須那宗派學說;思維,讓他對正規所修的課程產生排斥感。

1972 年他休學後的某一天,賈伯斯走在校園中,無意間看到一旁的海報,正在招收書法班的學生。當下,他就被上面一手漂亮的英語書法字體給吸引了。啊,多有趣啊,每一個單字,每一筆線條,何其靈動何其曼妙,這才是他要學的。既然所耗不貲的學費都已繳了,那何不去上上這英語書法課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在那當下,賈伯斯絕對不會知道,他在這一課堂上所學會的英語襯線和無襯線字體的書寫方式,乃至字母與字母間、字距字行彼此間要如何組合,才會寫得更有空間感,更具美學趣味,十年後竟是讓他派上用場的,在家裡的車庫研發出全世界第一台麥金塔電腦的華麗優美版面。

沒有這一英語書法課,就不會有蘋果電腦,更不會有今日的 Iphone 和 Ipad ,當然也不會有在奧斯卡屢屢大放異采的皮克斯動畫電影公司 ,「玩具總動員」正是賈伯斯的不世出傑作。

於是,孔子這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下半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又在 2500 年後美國人賈伯斯的身上,再一次得到驗證。

你伸腳入河,你所踩到的絕對不會是先前相同的水流。

學習是探險,思索,是讓你開啟人生之門的解謎金鑰。〈論語講古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