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15:30:17蔡蟳

頭城喚醒堂收藏的詩報(二)

詩報裡的詩文集是用閩南語來寫,韻腳、平仄、對仗都得用閩南語的八個音來做,此樣的詩文唸來因此會是特別的好聽!正如唐詩一般,若用閩南語唸來絕對比國語有韻味多了。(唐朝正式的官話即是閩南語主體之河洛話)

 

  詩報,從1930年到1944年總共15年間,每15天發行一期共有359期,是將台灣各地約300多個詩社投稿來的詩給列印出來。

 

(相當感謝堂內的執事人員將盧一洲主委給請來喚醒堂,經說明原委後,盧主任委員更是大方地把【就正書軒】典藏的詩報取出讓我找尋內容並且拍照)

 

  由清水楊同興號」長房第七代的楊基礎先生作的《輓陳茂才基成先生》乙詩,「鰲峰物望久推崇,少日懷才入泮宮。漢學興隆憑鼓吹,藝林拔幟建奇功。」登於詩報的371932615

 

  陳基成(1858---1932)為牛罵頭(清水),清代庠生(秀才之意),日據改隸後曾任牛罵頭區街庄長數年,對公務極度投入後積勞成疾,於1901(34)辭職。他的弟弟陳基六(清代庠生)對兄長基成的辭世也寫有《哭胞兄基成先生》兩首詩詞

 

「海外靈光殿,人間野史亭。天催雙鬢白,鬼妒一衿青。影忽分鴻雁,原愁過鶺鴒。吹壎何處去,丹旐嘆飄零。」

 

「世世為兄弟,來生可有緣。昔稱三列宿,今剩一臞仙。花萼樓無色,池塘草不鮮。眉山風雨夜,腸斷對床眠。」

 

  時人並稱他們兩人為陳家二難參考洪以南〈廿四日赴陳世科君午宴於福建會館〉、〈同夜又赴陳世望君之宴於富春亭〉以陳世科、陳世望稱「陳家好二難」,因之當時亦有稱陳基成、陳基六兄弟為「陳家二難」。

 

  陳基六的女兒嫁給大雅鄉人同科張書炳秀才的孫子張添根即為張秀政的母親。張添根之後會成立國產汽車總代銷售裕隆汽車,聽長輩說主要由代理日立電梯之永大機電的妹婿許雲霞居中牽線。至於母親常說她的堂姑姑剛嫁過去張家屢招夫弟(台大畢業)的老婆欺負,淨是拿一些潮濕的柴木給她燒飯做菜!

 

  《詩報》是日據時代發行最久的傳統文學刊物,要掌握當時各詩社及傳統文學活動的實況,絕對是不容忽略的雅作刊物文人階層彼此結社藉由詩歌抒發情感表達思想彼此倡和相互交流此一情形日據初期也不難見到日籍官員與台灣文人藉此拉近情感光復後來台的外省高官和台灣本地的知識人士亦也如此

 

  在台大圖書館的杜聰明文庫,除收藏著不少此樣的文件書籍外,由陳三井、許雪姬訪問,楊明哲紀錄《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裡面,林提及:「曾今可在文獻委員會並非委員,平常也沒什麼作用,但一到開詩會作用很大,可以透過他把于右任、賈景德等人邀來…」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600163

同志社許寸金大前輩

 

  至於《臺灣詩報》則為二戰後初期外省詩人與臺籍詩人相互切磋的一個舞台,八年抗戰結束,來臺成為臺灣省行政幹部訓練團的某位講師,發現這個被日本殖民了五十年的地方,漢詩風氣依然興盛得很,因此如魚得水勤跑詩酒雅集。這就好比早年台灣的漁夫,每到一處碼頭停泊不會唱幾段或幾句北管,那是無法交流可真是不行

 

  多年前記得往四舅(清水三田國小老師)家裡客廳堂上可見一幅外曾祖父身著清代服裝手上的大拇指戴著班指這樣的個人畫作以及一張外祖父陳芹芳身穿日式文官服裝的寫真。畫像上有著:

基成老兄小照題詩(壬戌夏,1922)「鷺鷗骨相鶴精神,是我十年前寫真;卻怪兒孫混未識,笑詢這個是何人。」

 

  題字者蔡蓮舫(1875---1936)為蔡源順的後代,里人稱九老爹,15歲補博士弟子員(亦稱生員,俗稱秀才)翌年為廩生,不久為歲貢。日據時期,歷任保良局長、堡長、廳參事、台中區長、州協議會員。任公職40餘載,受勳六等。

 

  網頁上另有查到陳基成茂才七十自壽原韻(1927)

少微星煥海東天,杖國居然陸地仙。庭外吉祥花競發,堂中仁壽鏡高懸。青衿得意思當日,絳帳傳經樂晚年。眼見佳兒司木鐸,書香一脈紹綿延。

 

  此是外曾祖父自況古稀之年的心境,詩句中的眼見家兒司木鐸*¹,該是指小兒子的芹芳從事教職於清水第一公學擔任訓導*²的工作。

 

  追跡並記錄祖先的種種現在好比成為了個人的天職,無論好的或者壞的,緬懷先代事蹟、能給後代借鏡,自己得再加把勁多聽、多找、多寫囉!

 

1木鐸:注音ㄇㄨˋㄉㄨㄛˊ,辭典解釋為:1.金口木舌的銅鈴,古代施政教振召集群眾所用。 2.比喻宣揚教化的人。

 

2公立初等學校的合格教師為教諭及訓導;教諭為正教師,由日人擔任。其次為訓導,由台人擔任。代用教師稱為雇教員,後改為訓導心得。日治時代後期,將教諭改為訓導,職務同原教諭,訓導改成准訓導,台日人皆同擔任,代用教員改成教員心得,後又改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