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歐洲的日本「南蠻漆器」
大約在17世紀中後期左右,日本出口到歐洲的漆器,受到該地區市場和人們的喜愛。原因是16世紀以降,西方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陸陸續續來到東亞尋求貿易,賺取差價藉此民富國強。
(相片摘自:南蛮漆器物語(なんばんしっきものがたり)博物館ディクショナリー京都国立博物館。若有侵權竟請告知)
那日本的漆器是何時銷往歐洲的呢?學者一般認為最早該是16世紀末期,已經有西方人向日方訂購這樣的物品。至於他們那又是何方的神聖?這就不得不提及想對日本進行傳教的耶穌會傳教士,先是向日本的漆器師傅訂訂製收納聖經的櫥櫃盒(聖龕)以及聖經架。此外,見此物美價廉的東西,也還當成貿易商品,對漆藝師大量下單要求製作各種尺寸附有抽屜的櫃子、書櫃,並藉著強大的海運機能出口到海外。
日本的桃山時代,即16至17世紀交替的那時,將葡萄牙、西班牙稱為「南蠻人」透過他們經手出口的漆器,也就稱為「南蠻漆器」。
南蠻漆器的特徵為:形式採南蠻人所指定的具體西洋形式,除符合歐洲外也適宜沿途殖民地的印度(葡萄牙領地)、墨西哥(西班牙佔領)人士所欣賞和接受。因此,這自然與日本素來使用的家具或器物有所不同,為專供出口的特別型態之漆器,像是帶有絞鍊、鎖具、幾何圖案、沒有留白的滿艦飾*圖案。不過仍有些日本圖案的楓葉、桔梗、山茶花等,要求作成日本漆藝的「蒔繪」之紋樣,保留於其上。混血(Half)的結果,自然越發引起顧客對於陌生遠東國度的憧憬,物以稀為貴,要買早下手,我有你沒有,不買請離手!
(螺鈿的貝殼取法有:
厚貝法:用砥石取原貝較平面的部分,厚度約0.8-1.2mm。
擦貝法:把原貝較大部分切下,用砥石研磨到厚約0.07-0.1mm的薄片。
煮貝法:原貝浸泡於海水中,約持續十天煮的過程中,厚度約0.04-0.05mm。
剝貝法:海水浸泡3-4天煮的過程,可得到0.06-0.07mm的薄貝片。
日、韓多用煮貝法、剝貝法此二法,他們的螺鈿容易雕切因此作品也都較薄。
張茂森螺鈿薪傳展之作品展之相片)
「南蠻漆器」另又有個很重要的特色是,使用非常多的「螺鈿」裝飾在其上面,Bling bling燦亮無比為一大特色。訂購方之所以會想用到大量的螺鈿,據說此受到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Gujara)特產之貝殼工藝品的影響,因而使得日本漆具器物,出現西洋人士參與指導的嶄新款式。
古吉拉特邦的西部、西南部靠近阿拉伯灣,阿拉伯灣尚未改名為波斯灣以前,此域盛產能出珍珠的阿古屋貝,耳濡目染,大匠手下無棄材,發展出與貝殼廢物利用的工藝也就不足為奇了,不是?(好比福建泉州蟳浦的古早民居,會拿船隻自阿拉伯灣帶回做壓艙的貝殼,後被丟棄港岸邊再當成牆壁的”太魯”同樣意思)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76616626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蟳埔
當初為尋找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書上提及的「珍珠」竟然引發海上霸權的爭奪。哥倫布帶領西班牙船隻往西繞過合恩角,於委內瑞拉找到珍珠,達伽馬率領葡萄牙船隊向東繞過好望角,竟在阿拉伯灣發現珍珠,殊途同歸的結果「螺鈿」也成了歐洲人的一大癖好!
可惜的是「燈塔底下比較暗」向來有螺鈿製作之鄉美名的新竹市,明白這項工藝重要性的人今日已經寥寥可數了。
*滿艦飾,向來為海權國家所尊崇的一種船艦裝飾方式,下水典禮、元首視察、艦隊遠征、重要典禮等都會於船首、船桅、船尾滿掛各種的旗幟、彩帶,壯其形色。至於古早那些個王后、太后,一是將珍珠掛滿身上”滿珠飾”的伊莉莎白一世(頭先變賣首飾供發展海軍之用,能成海上霸權絕非偶然),一是把翡翠裝滿一身”滿翠飾”的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蓋頤和園做壽,陸上操舟導致甲午敗戰)有捨必有得VS.有得必會捨,各有千秋真還無法殊途同歸呢!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0546573
「伊莉莎白1世」肖像畫中看珠寶首飾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23232047
螺鈿名片盒
後記:
中國大陸四大木雕之首的浙江東陽(另三處為:福建龍眼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潮州金漆木雕)向來以平面浮雕為主要的雕刻藝術。多層次的浮雕、散點透視構圖、保留平面的裝飾,形成著當地鮮明的特色。又因色澤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格調高雅,不同於彩繪的木材天然色澤示之,又有「白木雕」之稱。
已故東陽出身之螺鈿大師陳志升先生,按他的公子陳甫強老師說,在二戰後他的父親隨同眾多的木雕師傅,一起應聘到香港工作,但工會因有親共與親中派系的對立,接著,才再與幾位不同手藝的木匠師傅,移來新竹定居。浙江省內的東陽與盛產蚌貝的諸暨,車程不到百公里,貝殼螺鈿會被運用於木器上邊,可見是有其原由的。
後記
看到一則中國大陸螺鈿工藝的報導,有關螺鈿漆器其工序為:
◎拉花---描圖紙上畫花樣,接著剪下貼於貝殼內側有珍珠層此一面,鋸下後磨成一定的平均厚度。
◎製作木器盒子,上大漆。
◎瓦灰---瓦片搗碎成灰,並與大漆攪拌。
◎用木賊草(接骨草)打磨木器盒子,上瓦灰後陰乾半個月,再用稻草磨擦後再反復上大漆。
◎將拉花並磨成一定厚度的貝殼圖案,放在木器盒子上勾勒出全體圖樣,然後用貝殼粉撒在木器盒子上,讓紋樣現出該有的圖案線條。
◎清底---用斬刀斬出輪廓,接下挖出一定平均凹度的凹槽。
◎填漆膠---用瓦灰填滿花樣的凹槽。
◎鑲嵌---安上拉花的貝殼圖樣後,用瓦灰塗在圖案花樣的上面。
◎打磨---用稻草打磨鑲嵌螺鈿的木器表面,直至圖案出現。
◎雕根---用雕刻刀刻出線條,讓不具線條的貝殼紋樣更加清晰易見,活靈活現。
◎銀絲鑲嵌---木器盒子畫刻出線條凹槽,再用小鎚在凹槽安上銀絲線。
◎擦大漆---上漆打磨重複多次。
◎木器盒子的四角安上金屬片及鑰匙片。
經過以上這些手續,一件完美的螺鈿藝品才算大功告成!(以上為中國大陸的傳統螺鈿製法)
上一篇:珍珠與《水墨雪》歌詞攀親搭故
下一篇:激變中的實驗室培育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