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陶:金煉成 劉峯松收藏展
新竹陶:金煉成 劉峯松收藏展
地點: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藝廊
時間:2022/11/6---12/4
儲水、儲米、做醬菜...無不需要用到的器皿,自己對它的認識還真淺薄!
真是汗顏得很...
與劉峯松館長的接觸,始於一本“台灣阿美族語字典”時任台北縣文化中心主任的他,有鑑於阿美族人離鄉背井來到新店,許多人已不再說族語(尤其在此誕生的後代)!遂有此族語的參考書,供他們來查閱學習忘記的單詞,以及造句.
個人在同志社大學的圖書館,當年發現一本以日語編撰的此語字典,頗覺珍稀影印攜回.
多年後,某次看到報紙報導台北縣也做此文化保存的工作,野人獻曝寄去供他們參考.
劉(峯松)主任還特別來信嘉獎感謝,此一則故事回憶,是寫入在拙作“同志社台灣校友流芳錄”的章節裡.
金煉成是新竹在地人不可不知的故事.
27年後,經清大鄧教授的介紹,兩人才有了更近一步的接觸.
真是大“器”的啊!
半年多前,阮文盟老師向我提說預備將台灣的珠寶首飾收集整理後,送往德國展覽.
先前的物品打聽和收集,小蔡可否協助?當然這是“義”不容辭.
翁(金珠)縣長講道夫婿昔日收藏該些陶甕的故事,相當有趣及非常溫馨!翁、甕、尪,扶持一家子,包容一肚子,情深一輩子。
可惜該項台灣珠寶首飾德國展,後來無法成行!
原因是,出土文物各有各的地盤(屬那個教授或大學,甚至藍或綠的地方政府),現代珠寶設計師誰也不服誰(你說你的是大作,難不成我的是小作),至於館藏的想要出國那就更難交涉處理了!
就像阮老師說的,台灣文物居然都是被那故宮文物給取代,只有那些真能代表台灣嗎?
未必然!台灣的鍋、盆、缸、甕各式器皿,也是我們的文化底蘊,您說呢?
向劉館長提示當初他寫給小蔡的感謝信函,他是露出驚訝的神情.
聽說以木模具拍打甕胎體產生紋路的"金+芒角”(mê-kak,事情的原則、範圍、輕重關鍵)得先用木模具拍打布袋練習至紋風不動,方才出師!
精工作品的陶甕不僅紋路獨特(自家)、釉彩別色、捏工細膩…這一切只能由遺留下來的窺得其一二了。感謝劉館長的特別用心,搶救下這麼好的台灣文化遺產。
上一篇:新莊老街漫步
下一篇:母校致理58周年校慶的返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