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燃放水燈圖》裡的首飾
真是難得!此次北美館「走向世界」的畫展,居然將兩幅同樣表現中元節的不同畫作給展示一起。礙於個人職業病之故,雞蛋裡頭挑骨頭,畫作之間論珠寶,就這兩幅是有很大很大的不一斑。
村上英夫畫的《基隆燃放水燈圖》(1927年)之風格,趨近日本盂盆蘭節的味道,那時的他,方才踏上台灣土地不到一年時間,為親人點燈消除累世業罪,戴各種寶物可以辟邪護身,從畫作裡被清楚表達出來。
(村上英夫《基隆燃放水燈圖》1927年)
(不倚矮窗,怎知窗外之美)
若眼睛再用力一下下,您還能發現到,樓上與街上這位和那位的珠寶首飾全都不一樣!為何就分出上下不同來著呢?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千金不拋頭拋頭非千金,因此大小姐、二小姐、歐卡桑、歐啾桑…不出三門四戶窺視屋外佳景,其中奧妙稍微一想自有答案。
大稻埕人郭雪湖1930年所畫的《南街殷賑》主在描繪在地土產與舶來雜貨,林立的各色招牌聳立半空,將傳統與現代共"繪”一圖,把「慶讚中元」和「中元大賣出」收納一起,毫無違和。熱鬧滾滾的人群裡邊,樓上看人的樓下被看的,這些女性身上出現12條的項墜(隔了一星期再次去觀賞又數了數,可辨認的正確該是15條),全都雷同!
(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年)
迎鬧熱ngiâ-lāu-jia̍t,看鬧熱khuànn lāu-jia̍t,鬥鬧熱tàu-lāu-jia̍t,隔牆有耳隔樓有眼,此二幅畫真是讓蔡蟳"看著心狂火熱khuànn tio̍h sim-kông-hué-jia̍t,目睭仁攏袂振動ba̍k-tsiu-jîn lóng bē tín-tān!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內佳人笑)
(女兒牆在古代時叫“女牆”有著「窺視」的意思,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態,在牆上築起的牆垛,所以後來便演變成一種建築專用術語,專指房屋外牆高出屋面的矮牆。後來女兒牆這種建築形式既成全了古代女子窺視心理的需要,又可以避免被人恥笑的尷尬。)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0408090
《南街殷賑》畫作裡的「金銀細工」
上一篇:珍珠成語知多少---貝闕珠宮
下一篇:達悟族銀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