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名稱之爭---看台中太陽餅大戰
太陽堂店招的向日葵馬賽克壁畫
電視新聞裡除了播報者的聲音、表情、畫面外,直的、橫的跑馬燈字幕又上、下、左、右跑個不停,眼花撩亂之際好不容易看到“台中太陽堂再起,同業反擊推促銷”的字一溜煙過了去。
記得小時候清水地區的結婚習俗是,除了送親友的大餅外,還有送一般朋友的小餅。小餅就是用麥芽糖做的,這麥芽餅經過改良,也衍生了大小與做法不同上的太陽餅、奶油酥餅等等。
當年製作、販賣此種改良麥芽餅的太陽堂,在打響名號後,大家都說要到太陽堂買麥芽餅,久而久之才變成今天大家稱呼的太陽餅。
太陽堂除了該店製作的餅好吃之外,店招、包裝、圖騰還邀請了知名畫家顏水龍設計意象接近太陽堂的向日葵圖案,在那個時候,有此種文化水平的店家,說起來還真不多呢!
大白天降下大門的太陽堂餅店
『向日葵又名太陽花,該店委託他來做此創作,好為餅店的店飾,名符相實並無不當。可是相傳向日葵為毛澤東最喜歡的花朵,自認最紅的紅太陽的他,特別喜歡「朵朵葵花向太陽」的意涵,因而臺灣情治當局認為有為中國大陸宣傳的嫌疑,就下令不准裝飾。所幸店主不畏恫嚇,心領神會的將餅店的產品,即太陽餅內的麥芽糖特性「有點黏,又有點不太黏」發揮至恰到好處,不破壞不拆除,僅用木板封住壁畫,讓時間與公理來做見證。
向日葵因為政治的禁忌,就這樣渡過暗無天日的二十餘載,才在解嚴後重見光明。』摘自~《珠寶情真》「珠寶的圖像」~
除了好吃的之外,又有了茶餘飯後的話題,太陽餅就這樣成為了台中的特色伴手禮。
太陽堂餅店感謝顧客長期以來的照顧
位於自由路上太陽堂餅店的“太陽餅”當初沒做專用名稱的註冊,同行業者也無不沿用此個名稱,頗讓該行行東耿耿於懷,加上行東沒結婚後繼無人,經營意願頗感闌珊,終於在今年的母親節宣布結束營業!
聽到此消息的消費者是會得覺可惜,可聽到此的同行業者,心底相信應該是暗自高興才對。未料老字號歇業的短短幾個月內,卻明顯衝擊了許多同行的業績,更沒料到的是,原來太陽堂的一群老師傅,現在打著原汁原味的太陽堂招牌,重新另起爐灶,是讓同行又感覺不妙的立刻推出反擊促銷活動。
太陽餅大戰,豈不像似太陽有起有落,從台中的交流道下來太陽餅“老店” “總店” “本舖”……每個都想爭做真正太陽的同時,倒是應了“把餅做大”的這句話!
自由社會的台灣現象,從這太陽林立、電視畫面亂七八糟、職棒制服如貼狗皮膏藥、老店老不老與其都稱老的情況來看,我說,就是有再多的后羿想必也是束手無策吧!
下一篇:隅田川花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