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繆司之眼』鑽石珍珠項墜的奧妙之處
昨晚與客人聊得很多也聊到很晚,她們都對『繆司之眼』的鑽石珍珠項墜,到底如何鑲製出來的,饒富興味,經過詳細的解說,個個都露出“原來如此” “那滷猴多”的表情。
話說「江湖一點訣講破不值三分錢」可在研發創作時,製作的人是花了多少的時間,多大的精力,多重的失敗,來構思設計鑲製這項作品,背後故事往往是人們所不知與忽略的,幾句“珍珠上邊鑲嵌鑽石,那顆珍珠肯定是不好的,一定是有瑕疵的”或者“噯呀!這樣豈不可惜了那顆珍珠”很草率的話,就把所有的心血努力給說得毫無價值了!
是不真的如此呢?我想說“鴛鴦繡取從人看,莫與金針度與人”話講的不清不楚,再帶點裝神弄鬼,倒不如“鴛鴦繡取從人看,要與金針度與人”話說的一清二楚,是不是神工鬼斧,做介紹說明會更容易取信客人。
因為賣珠寶的人,表面雖然是說『賣珠寶』,可是買珠寶的人,背地裡對你是『買信用』。人言有信,路才會越走越寬,人言無信,路則會愈走愈窄。
聊天裡,大家對於神乎其技的象牙球、象牙蓆製作,嘖嘖稱奇,無脛而來的故宮御路漢白玉、新疆高山軟玉原石,又如何運到皇宮、作坊,感到好奇。蔡蟳是提了這淺薄的知識供客人佐酒配茶,另外還有兩則小故事忘了講,寫下來作為昨晚小敘的一個延伸。
鰣魚
從字面上看就知道“鰣”字的意思,必須保持時效才能時新鮮美。傳說當年皇帝喜好鎮江的鰣魚,可那時沒有宅急便的冷藏車,由南方要如何送到皇宮,且還保持非常之新鮮呢?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時,有位高人想出了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原來漁翁熬了一桶的豬油,等油涼到半稀半乾的狀態,將剛捕撈到的鰣魚,立刻放入桶內等其凝固,隨後啟程三百里加急送往京城,這才出現在皇帝的餐桌上了。
鰣魚出水即死,捕撈又不能傷其鱗片,特別是牠的鱗片可食,因此總帶著鱗片端上餐桌。咬起來,魚肉的細膩加上魚鱗的酥脆,說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
荔枝
有首詩是這麼寫的“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故事是說唐朝的楊貴妃酷食荔枝。
問題是,廣東距離長安的千里路途,要怎麼包裝運送,才能贏得美人的一笑呢?
有人說整顆的樹砍掉後快馬加鞭運到長安,不就解決了。嗯,可以是可以,但是經過一路的顛簸,到了長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了?就像上邊介紹的鰣魚,從產地築條水渠讓魚兒由南游到北,想必也無效益!
荔枝的原字是離開的“離”即離開樹枝後,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俱變。保存上,同鰣魚一樣,沒冷藏設備及便捷通路是很難辦到的。
方法是將兩頭有節的竹筒浸水幾天,等到竹筒吸滿水分,裡面鋪上濕的稻草,荔枝放入後用蜂蠟封口。以這樣低溫高濕、減震防磕的打包方式,快馬加鞭運到長安,荔枝果然顆顆新鮮清香,粒粒蜜汁流濺,詩句裡則沒提到技術層面的秘密!
上一篇:絕對獨一無二的個性化珠寶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