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6 18:19:17蔡蟳

中國珍建築---大清郵政津局



(天津解北路上的舊大清郵政津局建築)

  中國近代郵政的發軔,始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此是按中英天津條約各國公使及屬員可在中國設郵政專差,往來於北京、天津之間。不過,各國收各國的很是不便,後改為總理衙門代收、代寄各國的郵件。

 

  1866年大清朝總理衙門委託總稅務司赫德(英國人),在總稅務司衙門裡設立“郵政部”按照西方的郵政模式,代管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郵件傳遞。




(桃園機場第二航站內的展示郵筒1)






(舊大清郵政津局建築旁的展示郵筒)

  1878年總理衙門指派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德國出身的英國人)以天津為中心,仿造西方郵政模式,在天津、北京、煙台、牛庄、上海等地開始試辦“海關書信館”對公眾開放營業收寄華洋的信件,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枚“大龍郵票”於此開始發行。




(桃園機場第二航站內的展示郵筒2)

  隔年,海關書信館的名稱改為“海關撥駟達局”撥駟達即“POST”的音譯,不曉得是哪位仁兄翻譯的,意譯聽起來,也有著那麼樣的意思在裡邊;由於李鴻章的大力支持,天津還成為中國的郵政總匯之地,當年在解放北路與營口道交叉口(營口道以北的是法國租界區,以南的為英國租界區)上蓋的中西合璧青磚建築『大清郵政津局』至今仍保存完好。

 


(東京上野公園不忍池旁的展示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