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舊建築的外觀、改建、整體配置,看珠寶飾品的樣式、改鑲、整體搭配。
(有整體一致性的珠寶---日本珠寶名設計師濱瞳小姐設計的作品)
記得1984年在京都的時候,經過四条與烏丸的交叉口,剛好看見三井銀行京都支店大樓(1914年)在改建,他們將愛奧尼亞式建築的門口給保留了下來,後來同樣也是這種建築的三菱銀行京都支店大樓(1925年)也做如此的處理,新舊相融合的味道,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遙想當年日本三大財閥中的三井銀行與三菱銀行,在這角頭相互對峙互別苗頭,已經歷經了半個世紀。2011年再次來到這裡,泡沫經濟後的這兩大銀行,雙雙改名為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令我不做老舊、蛻變、新生的聯想都很難。
(台北市重慶北路保安街口新舊融合的大樓)
(東京大學某新舊融合的改建校舍)
其實很多的老建築物,是很多人的共同記憶,如果突然間一下子就消失了,不免讓人不勝噓唏!因此如何賦予新的生命,善盡最大的功用,這也就是業主與建築師的智慧考驗了。
自己雖然不是從事建築業,不過,從欣賞的角度來說,一個改造成功的建築物,難道您不會激賞這樣的做法嗎?
在台北市的重慶北路與保安街口,也有一棟台北第一個紅磚舊建築改建的案例,對於業主,我真的是佩服到五體投地。不說金錢上的損失,要做出這種的決定,肯定天人交戰,精神上的付出更是多到不行。
(甫於2012年底在今出川校地落成的良心館 擷取的元素係來自原先Vories所設計的啟明館)
(同志社大學啟明館入口正面)
(同志社大學寒梅館立面 也有採用克拉克館元素的影子)
(同志社大學克拉克館)
延伸閱讀:
同志社寫景1--- Clarke紀念館 啟明館
http://mypaper.pchome.com.tw/sixsixchua/post/1245766077
至於說到一大片建築物的整體性,與獨棟的建築物相比較起來,獨棟的是好處理多了。
像是母校的校舍,一是小學的清水國小(雖然才讀到三年級,不過一直都視她為母校。)一是京都同志社大學,同樣都以紅磚為基調的建築群。小學的,在後來增建的部分,就欠缺整體性的規劃,想必許多學校也是此種,東一塊顏色西一種格調的做法吧!而在大學的建築物規劃上,風格一致性,是要強了許多,往長遠的方向思考,此還是凝聚校友情感的一種力量呢!
比如最近正在蓋的今出川校區新大樓就有啟明館(1920年,國家登陸有形文化財。)的影子,而早先蓋的寒梅館(2004年)則有克拉克館(1894年,國家重要文化財。)的風尚,另外在新町校區新蓋的臨光館(2005年)與舊的尋真館(1962年)亦是如此。
異曲同工,同理可證,如果換作是我的本業,要怎麼向客人建議,處理他的珠寶飾品改鑲?
整體的一致性當然要比個體的胡亂性,要高明且有品味多了。
新舊建築若要拉皮整建,設計規劃,才能賦予新生命,新舊珠寶經過修理改鑲,設計新購,才有好的新表情,不是?即便戒指、耳環、項鍊…除了可以單獨配戴之外,將它們好幾樣配戴上身的話,不僅進得了廚房還出得了廳堂,我想這就是珠寶設計師與珠寶持有者需要共修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