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12:49:56cangcho19
作報告
作報告時。曾追述第三次下野時說:
“我之下野的決定,固不能說全無國際環境之影響,但其重要因素,還是由于我們內在矛盾的關系為多。”《革命文獻》第77輯第92頁。
蔣介石還稱,他的下野還出于對臺灣問題的考慮。“如果我不下野,死守南京,那臺灣就不能兼顧,亦就不能成為‘反共抗俄’的堅強堡壘。”《革命文獻》第77輯第110頁。
蔣這段話雖有些牽強,為自己下野尋找托詞,但也符合蔣介石的思維邏輯。因為早在1946年10月蔣巡視臺灣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臺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凈土,今后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范省,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亡我國家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古屋奎二:《蔣總統秘錄》第4卷第461—462頁。
當時蔣介石還沒料到3年后他會被趕到臺灣,但是他卻看到了臺灣的重要性及有利條件,初步形成了經營臺灣以作為內戰后盾的設想。后來他在國民黨七大上作政治報告時稱:“就算是整個大陸被共產黨拿去了,只要保著臺灣,我就可以用來恢復大陸。因此,我就不顧一切,毅然決然的下野。”《革命文獻》第77輯第93頁。
據筆者觀之,蔣介石之所以在下野時選中臺灣作為他的“反共復興”基地,是出于以下幾種考慮:
其一,
向您推薦:燕窩 團體服 永和睫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