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彌勒祖師-慈心三昧
慈心三昧
慈心:是慈悲心,是予樂之心,給予眾生快樂,樂即離苦。
三昧:三昧,又名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念,把心安住於一處(本心.原心),而內心不散亂的意思。
慈心三昧:即專心致力於慈心,觀想一切眾生普遍蒙受喜樂。去除念雜慮,遠離瞋恚怨憎的念頭,定於慈心,永不改變。慈心三昧又稱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稱慈心觀。是大乘菩薩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雜慮、遠離嗔恚怨憎之念,專致於慈悲心,觀一切眾生普遍受樂的三昧。這是行者憐念眾生、關懷眾生的心理境界。
《賢愚經》卷十二云︰
‘是時如來,大眾圍繞,各悉默然端坐入定。有一比丘入慈三昧,放金光明,如大火聚。曇摩留支遙見世尊光明顯赫,明曜逾日,大眾圍繞,如星中月,為佛作禮,問訊如法,見此比丘光明特顯,即白世尊︰此一比丘入何等定,光曜乃爾?佛告大王︰此比丘者,入慈等定。王聞是語,倍增欽仰,言此慈定巍巍乃爾,我會當習此慈三昧。作是願已,志慕慈定,意甚柔濡,更無害心。(中略)爾時大王曇摩留支者,今彌勒是,始於彼世發此慈心,自此以來常字彌勒。’
何等是慈三昧?觀一切眾生悉見受樂,又經中說慈心三昧,遍滿十方皆見受樂。雲何但言願令眾生得樂?答曰︰初習慈心願令得樂,深入慈心三昧已,悉見眾生無不受樂,如鑽燧出火,初然細軟乾草,火勢轉大,濕木山林一時俱然,慈亦如是。
由此可知,此即住於慈心、離嗔恚怨憎之念、遍念令眾生受樂之三昧。故被視為大乘菩薩慈悲行之基礎。
白陽修士所修持的是佛願、天命法門;而一貫道所強調的是天命,若無天命存在則無殊勝可言。天命就是彌勒佛的願力,祖師彌勒佛所修持的是慈心,亦即慈心三昧。
所謂慈心三昧乃唯心識界,由心識下手,轉識成智。其方法在去我執,眾生我執太重故無法破繭而出。我執即我相,亦即內心所存的一切知障。衆生在生死輪迴中,多以恩怨、愛憎交織,而累世牽扯纏繞,立願吃素是斷生生世世的因果輪迴。
彌勒祖師說:「寧可自己殺身破眼目,受種種痛苦,也不忍食眾生肉!願我生生世世不起殺想,常不食肉,而入慈心三昧,直到成佛,永遠守住不食肉戒!」彌勒佛從初發心即不食衆生肉,故今人欲效法彌勒祖師修持慈心者,應同樣護持此大慈悲心,即是時時關懷愛護一切衆生,並發願生生世世不起殺念、不食眾生肉。原來在佛陀時代的彌勒菩薩,還有一個師父,也叫做彌勒佛,也就是點道辭念「末後一著」時,所說的「彌勒古佛」,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就已經有彌勒古佛。
呂祖:
千百年來碗裡羹
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前人云: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
上一篇:求道點燃心燈-傳燈永續
下一篇:一貫道-傳道儀式的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