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先天解:「三綱者 〝父子親〞」
三字經先天解: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三綱者 〝父子親〞父為子綱」
「父子親」,父子曰卒天倫,這種親密關係是天生的,修道必須父慈子孝:父親因為慈愛,而教子向正向善;兒子因為孝順,而聽從教誨立身行道。這樣齊家把家整頓好了,再出來在道埸修辦行道,才有辦法把道務佛事辦好,所謂家齊而後國治天下平,化娑婆為淨土啊!
一貫道的天道七奇,排在第一為「在家出家」,在家修因緣,家是人的歸宿,人類以家為重,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家中有生我;育我、愛我的父母,人的誕生就離不開家,一貫道重視家庭,修道辦道從齊家做起,因家有我們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家中的父母佔有很重要的角色,父母是我們一家之主,也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影響著整個家庭教育,所以父母要做兒女的模範,所以說修身為齊家之本。想治國平天下,必須齊家,想齊家必須修身立綱,父為子綱,父慈子孝,才有美滿得家庭,大學云: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人道為天道之梯,人都做不好,那來成佛。人道之綱在於父為子綱,故要父子親,父慈子孝,擴大對 明明上帝和老的忠孝,盡性了命,克盡先天孝悌,渡眾利生,共返理庭故家鄉。
如何做好父子親
父止於慈,子止於孝。父母是一家之主,要有教子的道理,以身作則,處事要有規矩,舉動要有禮讓,做模範的父親與母親。
父母為一家之主,要有教子的道理與方法,並以身做作則。待人處事,要有規矩,舉動要有禮讓,做個模範的父母親。只要是為人長輩的一定要身體力行,才能讓晚輩的人有好規矩的言行可以效法。如此當晚輩的自然知「孝、敬、明、禮、義」,對工作能勤勉、耐勞,又不懶惰、奢華,也不會隨便浪費、透支開銷。這就是「父慈子孝、父寬子順」了。
身為父母,在小孩生出來後就要能教導、養育。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身為父母要教導兒女做好的言行舉止,當然父母就要以身作則。譬如說教小孩不要去不良場所,可是父親卻每日醉醺醺的回家。教導小孩不能抽煙,但是父親卻每天煙不離手。這樣想把小孩教育好嗎?一定很難的事。
父母已經是成年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正確的道路。前面提過「綱」是領導、勸化、指揮的責任,這是三個「綱領」都共有的。所以領導自己的兒女,要做好榜樣給小孩看。我們經看到一些小孩跟父母講話、走路的樣子很像。父母熱心助人,小孩也會見義勇為。父母自己好就好,小孩也會比較自私。因為小孩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父母的習性,所以為人父母,要做正確的模範給小孩做好模範,因此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子之道嚴父慈母
在家庭中做父親要能嚴厲,做母親要慈愛,一個是白臉,一個唱黑臉。有時父親慈祥、母親嚴格。不能父母都寵小孩,也不能都兇或責打小孩。
教育小孩的方法有六項:
1.從小調教:台灣俗語說「小時偷葫蘆瓜,長大就會偷牽牛。」從小就應開始教育倫理道德、知書達禮、勤儉務實。稍微懂事就應趁早教育起。
2.注意交友:小孩懂事後就要注意他們的交友,小孩的行為只要看他們的朋友就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不好的環境,會影響小孩的身心發展。如果交到的朋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這是益友;應鼓勵交往。如果交到的朋友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是損友,應糾正交友方向。
小孩基本上很單純,所以不一定會區分益友或損友。父母要多費精神去瞭解小孩的朋友交往情況。應該鼓勵小孩多交「三益友」這些朋友,如果從小交友不慎,又管教不妥當的話,將來就很難管教了,更要防範小孩交到損友。
三益友:
☆友直----很正直、很忠誠的朋友。
☆友諒----有信用、腳踏實地的朋友,不欺瞞不作假。
☆友多聞----有博學多聞,又好學習的朋友。
三損友:
☆友柔善----諂媚奉承的朋友,表面很忠實,其實不然,根本表裡不一。
☆友便辟----兩面奉承的朋友,沒有忠誠信實。
☆友便佞----說話很圓滑,但無實學,不實際。
3.教育禮貌:父母教育小孩從小要有禮貌,也要教育怎樣以禮和別人相處,怎樣以克勤克儉之禮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的道理。落實在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當中。
4.鼓勵學習:學習是長期投資自己,父母親要多鼓勵學習。如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生命教育、人文藝術、健康醫學等。從中再找尋小孩興趣所在,最好的還是人文教育先打基礎,並且要半鼓勵、半勉強,視小孩個性而定。
5.為人處事要有規矩:為人父母,在處理人與事當中,在家庭內不要認為我們的小孩還小,就可以用騙的,用哄的。也是要依照規矩,要守信用。不能以為是自己的小孩,就可以隨便對待。對待小孩一樣要有規矩,照樣要守信用,以樹立典範。
6.舉動要有禮讓:為人父母的言行舉止,各方面的一舉一動,都要有禮讓。因為父母是家庭的標竿,是燈塔。所以一舉一動都要有禮節,這也是無形中給孩子效法的地方。有禮讓才能做個模範的父母,做好優秀的示範。
所以父母教育小孩要有方法,要有綱領,要以身作則,如此方稱「父為子綱」。
(二)子對父之道
做子女的應該從小努力用功讀書,修養品德,鍛鍊體魄,不讓父母親擔憂。成家立業後,父母親年老體衰時,除了飲食的奉養外,還要對父母說話和顏悅色、婉轉得體,讓父母聽到心情愉快。
並且要能做到以下幾點:
1.居則致其敬:在生活起居中尊敬、孝養父母。以誠敬之心,孝順父母。父母親在乎的是兒女的真誠心,不必山珍海味、不必豪宅大院,如果沒有真誠心,又與飼養動物有何差別。
2.養則致其樂:奉養父母,要抱著愉悅快樂的心情,使父母也能高興。另外也要分擔父母的勞苦。
3.病則致其憂:父母親生病,應該擔憂,有人說久病無孝子,但是反思我們小時候生病時,父母不眠不休的照顧我們。所以在父母生病時也要不離不棄、盡心盡力照顧。
4.喪則致其哀:父母過世,真心的傷悲。
5.百善孝為先:做任何善事之前,應把孝道擺在第一位。須記得有一句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說明隨時隨刻都要對父母盡到孝道。
身修而后家齊,父母立綱兒女乖順,人道圓滿天道自成,心性清淨,定慧俱全,入佛知見,行功立德福慧雙修,一子得道,九玄七祖皆沾光;一子成道 ,九玄七祖盡超生。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父子親,理天團圓會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