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篇-第一章
《論語》-為政篇-第一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共之。」
讀論語心得
孔子說:一位為政者,承當起天命,教化為天職的人,要以「德」來施理政事教化人們,就好像北辰的帝星,居其中而不動,因其居中不動,故能統四端之德,如大海眾水來朝,而四周的星系圍繞著它,運轉著。
因北辰的帝星居中,而使得宇宙產生平衡的中道。因而太陽系依中而運行著,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以太陽為中心,太陽如同北辰,也依這平衡(道)的力量,而施(德)育化萬物生生不息。
聖人觀天象之德,而教化於民,以北辰的帝星居中(道),統衡四端為(德),使得眾星受北辰平衡之德而拱之,圍繞著它,以感其德而運轉著。
此章最重要的點在「居其所」及「德」
「居其所」是居中,守中抱一、守玄,也就是居中守「道」。「所」就是中的意思,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和」就是德,和就是平衡的德,宇宙因平衡,故能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佛家言:平等心是〝道〞。道家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其「德」佛曰:慈悲。儒曰:忠恕。道曰:清淨。耶曰:博愛。回曰:清真。
「為政以德」以孔子思想的核心曰「仁」,仁德也。仁是整個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者就是人的惻隱之心、良心、慈悲、正直、良知、良能、善性等。
仁是五常之德之一,五常:仁義禮知信,「仁」居首要,「信」為總結,誠信也;孔子以仁為核心,以誠為動力。
中庸云: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 天地參矣。」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誠者信也,統四端兼萬善。誠信於內,不可見,顯其德曰:仁義禮智;義禮智失去仁就沒什麼意義,故為儒家的核心價值。
「仁」,指的是你的良心、心性。當今社會的人都會說:「現在的人,良心不知道到哪裡去了」良心沒有了,是看不到了嗎?還是故意忽略良心的存在?刻意將慈悲心藏起來?但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別人的良心不見?卻不知道我們自己的良心是否還存在!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良心是否還存在?檢視一下就知道了。「仁」是慈悲的行為,良心的流露。譬如說我們看到別人生病了、受傷了,會不會難過。看到別人家中發生變故,會不會同情、會不會心酸,就可以檢視出來了。還有就是「仁」之本,是惻隱之心,是人人固有的。有惻隱之心,就會慈悲別人、同情別人,這就是「仁」心之行為,這是人所具備的。當我們檢視並看到自己的良心時,還要發露、開發啟端,感受悲憫之情去濟世、度世。
孔子思想的核心曰「仁」,其實是包含了義禮智信,及一切萬善之德行。為政以德(仁)去愛人、愛物,則民心仰向。尤其一貫道場的責任者,更應如是。
道德的本質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常。
道德的內涵是:
1.仁:「恭、寬、信、敏、惠」。
2.義:「忠、勇、廉、恥、悌」。
3.禮:「貌、敬、謙、讓、謹」。
4.智:「博、知、達、命、窮」。
5.信:「中、誠、真、實、篤」。
心得結論
「仁、義、禮、智、信」五常,是人類的智慧寶典,都是人人與生俱來的「本質內涵」。人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能夠頭頂著天、腳立著地,是因為具備五常之德、及綱常倫理。如果每個人都以五常為規範,實踐應該本有的「本質內涵」,那麼做出來的行為也會合乎中庸、中道、不偏不倚的中,為政者若能「居其所」以誠,用之以「德」,則自然眾星拱之,萬民所歸向。這也是一貫道的修辦心法所在。
上一篇:論語-為政篇的認知
下一篇:論語-為政篇-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