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做田野工作的工廠附近,圍繞著很多新建的公寓,這些公寓主要是為了吸收來從各地來到這兒「打工」的工人。儘管各家工廠都有提供宿舍服務,但畢竟住在廠區裡面有諸多限制,於是很多工人還是願意把部分的薪水(近三分之一)拿出來在外面找個小套房居住。
這些新建好或是興建中的房屋看起來似乎表現了這一地區對勞工市場的熱絡,但實際上在我做田野工作的同時,我不斷聽到我的報導人跟我講他們其實在「缺工」。
中國東南沿海省分貴為改革開放之後的經濟首善之區,吸引了大量從內陸各省所釋放出來的農村人力,這些廉價的勞力自然也成為吸引外資投資的最主要動力之一。但當中國的經濟發展越趨成熟,內陸各省的產業也慢慢發展起來,沿海各省對於內陸省分的年輕一輩來說,吸引力也越來越低。近來,在內陸省分的工廠也開始提供跟沿海一帶差不多的薪資,這也讓許多原本在沿海各省「打工」的工人們,寧願回到家鄉打工,也不願再留在沿海省分與都市裡。
我是在年初五到達廣州的,那時這一帶工廠的工人都還沒完全回到崗位,但各家工廠已經在自己門口前擺出「招工」的看板告示,希望能夠趕快找到足夠的工人。在這些告示上,可以看出,現在一位新進工人的薪水約在2000人民幣上下(約八千多新台幣),而且工廠還會提供保險、住宿與伙食。這與我2009年進廣州做第一次田野預備調查時所聽到的數字已經大大不同,那時一個人最高薪資也才只有1600而已。
從資本家與工廠的角度來說,薪資的提升雖然是必要的招工手段,但卻也代表成本的提升與利潤的縮水。身為工廠幹部的報導人還跟我說,現在廣東省政府還要求資方每年要把薪資提昇10%,齊一性地提昇當地勞工薪資水平。這個說法還待考證,但如果是真的,也能看得出來當中的荒謬,畢竟豈有每家企業的年成長率都超過10%的道理,又有哪家企業願意這樣年年以這麼高的比例提昇員工薪資?當然,員工的薪水與公司的獲利未必成正比,尤其是中國農民工的薪資本來就低廉,但日益增加的人事成本的確會是未來企業從東南沿海,甚至整個中國出走的隱憂!
面對問題的絕對不會是企業主而已,在這樣的環境底下,最辛苦的還是這些領最低薪資的農民工。面對國家經濟的波動與產業出走的可能,進入職場前缺乏專業技術的他們,無法要求更高的薪資,還得必須面對不穩定的景氣所帶來的生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