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1 12:46:53咖啡海

圖書館救兵與Levis-Strauss與神話學

李維史陀(Claude Levis-Strauss)如果不是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大概也是活得最老的人類學家。我深深懷疑,他在年輕的田野工作中,從印度還是巴西土著口中得到了什麼不死的祕密,不然怎麼在Pierre Bourdieu, Clifford Geertz, Mary Douglas  都相繼辭世後,他老人家還是如此硬朗。

記得大學時代在「宗教現象學」這門課時,就已經讀到李維史陀Levis-Strauss的《神話學》。在缺乏結構主義與語言學基礎下,那時只是覺得一整個難懂,含糊帶了過去。研究所時期,雖然也讀了同樣的內容,但那時的英文能力還是個問題,也還缺乏足夠的人類學訓練,所以還是一知半解。但記得某日林開世老師曾提過他在芝加哥大學唸李維史陀的經驗,他提到這玩意兒就是要很深刻的讀過一遍,才會真正搞懂他在想什麼。

來到匹茲堡的第一學期,「語言人類學」成為目前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讀過了Sassure與一些語言人類學的概念後,對於過去所無法進入的領域,總算看到了模糊的輪廓。只是,在仍還是沒有足夠的英文閱讀速度與體悟力,又不能忍受自己再含糊帶過的狀況下,跑到了圖書館找救兵。

好在,匹茲堡大學的東亞藏書尚稱豐富,除了可以當廁所大便書的小說很多外,區域研究下人類學圖書也還不少,因此中國大陸的《20世紀宗教人類學文選》,還有民國六十年代李亦園院士所編的《文化人類學選讀》中黃道琳老師的「李維史陀的神話分析」,成了我手邊的兵器,助我一臂之力。

這個感覺有點羞愧,畢竟人身在美國求學,卻還是需要依賴一些中文材料,而且還是使用這麼遠古的文本。但,就先讓自己這樣殺過去吧!畢竟,這位偉大的不死老妖人類學家的心靈世界,實在不是這麼好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