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0 15:57:23咖啡海

070120點頭與搖頭

(上圖引用自:http://www.nc.hcc.edu.tw/country/BS/07.htm


070120點頭與搖頭

回到昨天的現場,我當兵的學弟在敦南跟我聊到些關於出版品的觀察,他提到他很不習慣且不喜歡閱讀「橫書」的出版品,較喜歡閱讀「直書」的出版品。這除了與他是中文系畢業有關,他也認為在中文閱讀的過程中,讀者都是在「點頭」,認同書的內容,肯定書的價值。橫書的閱讀方式,在他看來,都是不斷在「搖頭」,對於書本身、書的內容與作者其實透露出一種不尊重。

剎時間,我又社會科學大爆走了!我這樣回應我的學弟:

雖然直書的印刷方式讓人一直點頭,但其實這些動作連貫起來,讀者是由右讀到左,其實是在「搖頭」。相反地,閱讀橫書的出版品雖然你一直搖頭,但卻也是從上到下,你還是在「點頭」。

(上圖引用自 http://www.taipeibook.com.tw/Stores_App/Browse_Item_Details.asp?Shopper_id=4792921429534792&Store_id=142&page_id=142&Item_ID=1756


從這兩個動作來看,中國傳統的閱讀方式雖然在第一時間透露了對於文章與作者肯定,但是在背後卻透露著輕視與鄙睨。正所謂「文人相輕」,表面上雖然肯定對方的文筆,私底下卻常常是大肆批判,不願意承認對方的成就。這最後演變成對於知識的否定,讓書本身成為負面的教材,書的價值自然低落。

反過來看,西式的閱讀透露了一種直接的反省態度,細心檢驗與審視正在閱讀的作品,但最後卻是肯定每一本著作的價值。西方的科學精神、現代主義的反省精神,可說與此相關。而這也正是正確的做學問之態度:檢驗知識的價值,進而肯定他人在書寫上的成就。

這樣看來,東方與西方在出版與著作心態有著根源性的差異。華人以出書為榮但是出書在當代卻是相當容易的事,搞到最後很多沒有價值的書、沒有必要出版的書也都上了架,自然影響了書市,也讓出版業面臨窘境。而在西方,透過較嚴密的審查制度與書評體系,雖然常有批判聲音,但又間接確定了書的價值,也炒作了書的話題性。

這當然是一個相當相當粗糙的分析,也忽略了傳統中文直書的美感,但從點頭與搖頭彷彿看到了華人長久以來對於知識的態度,以及台灣當前出版業問題的根源。
霜降 2007-02-03 20:44:21

其實也許是我把幽默看得太嚴肅了些,呵呵。咖啡海的idea一直很棒,像是宅男系列,也期待您往後的社會觀察文章。

霜降 2007-02-02 20:55:36

咖啡海的這篇文章很有趣,所以忍不住就回應了一下。之前我也在想這個問題,覺得這其中難道沒有一點科技與社會學互相糾結的成分在嗎?

我所知道的幾種書寫類型,傳統中文直寫由右而左、傳統蒙文滿文直寫由左而右、拉丁字母橫寫由左而右、阿拉伯字母橫寫由右而左。幾種簡單的排版類型都有了。

目前有許多文字都有拉丁文字化的趨勢,中文的文字也因為相容性(為了completely呈現拉丁字母),現在的公文改採橫書表現,不過由左而右寫卻完全不利於以阿拉伯字母書寫的語文,如阿、波斯語、維吾爾語,當文件中有英文和阿文混雜時,連XP都會抓狂。

中國則有一段時間將倒著直寫礙眼的外語譯成漢語音訓(明代的蒙古秘史等),結果就有了「煙士批里純」的絕妙靈感,呵呵。

抱歉亂講了哪麼多,其實我想問的是閱讀習慣和排版科技所形成的表現形式是不是互為因果地加強呢?

版主回應
霜降桑的評論立刻讓我無地自容啊!
的確如霜降桑所言,這篇文章所講的只是最簡單的表象,還需要更多的資料,能算是一個完整且靠得住腳的論述。
不過,當初只是為了反駁朋友的想法,沒有想這麼多。現在看來,似乎也需進一步討論不同方向印刷與書寫方式的意義了!

不過最後的問題頗有趣。
我的大陸朋友相當不習慣看台灣直書橫排的印刷方式,在排版系統上也直接省略了這一功能,反倒是台灣與日本的作業系統中保留了下來。
從這個角度來講,閱讀習慣的確與排版科技息息相關啊!
2007-02-02 22:47:53
zen 2007-01-22 14:23:26

Light寶貝

別客氣 有空也來玩
中文書本來都是直書的
大陸幾乎都改成橫書為主 直書只有一些古書翻印

直書也好橫書也好 我以為都沒有回文難讀 繞圈圈讀的我頭都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