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3 17:16:45術龍

【本草備要-澤瀉】

本草備要-澤瀉

本草備要 草部 澤瀉 

 

通、利小便、瀉膀胱火

 

甘淡微鹹,入膀胱。

 

利小便,瀉腎經之火邪,功專利濕行水。

 

治消渴痰飲,嘔吐瀉痢,腫脹水痞,腳氣疝痛,淋瀝陰汗,陰間有汗。

 

尿血洩精,既利水,而又止洩精,何也?

 

此乃溼熱為病,不為虛滑者言也。

 

虛滑,則當用補澀之藥。

 

溼熱之病,溼熱既除,則清氣上行。

 

又能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止頭旋,有聰耳明目之功。

 

脾、胃有溼熱,則頭重、耳鳴、目昏。

 

滲去其溼,則熱亦隨去,土乃得令,而清氣上行,故本經列之上品。

 

云聰耳明目,而六味丸用之,今人多以昏目疑之。

 

多服昏目。

 

小便過利,而腎水虛故也。

 

眼中有水,屬膀胱,過利則水涸而火生。

 

(仲景)八味丸用澤瀉,(寇宗奭)謂其接引桂、附入腎經。

 

(李時珍曰)非接引也,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也。

 

古人用補藥,必須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闔一闢,此戶玄妙,後人不知此理,專一於補,必致偏勝之患矣。

 

(王履曰)地黃、山茱、茯苓、丹皮皆腎經藥,桂、附右腎命門之藥,可待接引乎。

 

(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或云脾虛腎旺,故瀉腎扶脾,不知腎之真水不可瀉,瀉其伏留之邪耳。

 

脾喜燥,腎惡燥,故兼補為難。

 

(易老云)去脬中留垢,以其微鹹能瀉伏火故也。

 

(昂按)六味丸有熟地之溫,丹皮之涼,山藥之濇,茯苓之滲,山茱之收,澤瀉之瀉,補腎而兼補脾,有補而必有瀉,相和相濟以成平補之功,乃平淡之神奇,所以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

 

即有加減,或加紫河車一具,或五味、麥冬、杜仲、牛膝之類,不過一二味,極三四味而止。

 

今人或疑澤瀉之瀉而減之,多揀本草補藥,恣意加入,有補無瀉,且客倍於主,責成不專,而六味之功,且退處於虛位,失製方配合之本旨矣,此近世庸師之誤也。

 

鹽水拌,酒浸用,忌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