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8 14:08:18術龍

【本草備要-半夏】

本草備要-半夏

草部·半夏

 

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辛溫有毒,體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潤。

 

和胃健脾(去濕)。

 

補肝(辛散)潤腎。

 

除濕化痰,發表開鬱,下逆氣,止煩嘔,發音聲。

 

利水道(燥去濕,故利水;辛通氣,能化液,故潤燥。

 

丹溪謂: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救暴卒(葛生曰:凡遇五絕之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蓋取其能作嚏也。五絕,謂縊死、溺死、壓死、魘死、產死也)。

 

治咳逆頭眩(火炎痰升則眩)。

 

痰厥頭痛,眉棱骨痛(風熱與痰)。

 

咽痛(成無己曰:半夏辛散,行水氣而潤腎燥。

 

又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秘,皆取其潤滑也。

 

俗以半夏、南星為性燥誤矣,濕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

 

古方用治咽痛、喉痹、吐血,非禁劑也。

 

二物亦能散血,故破傷、撲打皆主之。

 

惟陰虛勞損,則非濕熱之邪,而用利竅行濕之藥,是重竭其津液,醫之罪也,豈藥之咎哉。

 

《甲乙經》用治之眠,是果性燥者乎!

 

半夏、硫黃等分,生薑糊丸,名半硫丸)。 

 

胸脹(仲景小陷胸湯用之)。

 

傷寒寒熱(故小柴胡湯用之)。

 

痰瘧不眠(《素問》曰:胃不和,則臥不安。

 

半夏能和胃氣而通陰陽。

 

《靈樞》曰:陽氣滿,不得入于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飲以半夏湯,陰陽既通,其臥立安。

 

又有喘嗽不得眠者。

 

左不得眠屬肝脹,宜清肝;右不得眠屬肺脹,宜清肺)。 

 

反胃吐食(痰膈)。

 

散痞除癭(癭多屬痰)。

 

消腫止汗(勝濕)。 

 

孕婦忌之(王好古曰:腎主五液,化為五濕,本經為唾、入肝為淚、入心為汗、入肺為涕、入脾為痰。

 

痰者因咳而動,脾之濕也,半夏泄痰之際,不能治痰之本,治本者治腎也。

 

咳無形,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脾濕而潤腎燥之劑也。

 

俗以半夏為肺藥非也。

 

止嘔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

 

柴胡為之使,故柴胡湯用之。

 

雖云止嘔,亦助柴、芩主寒熱往來,是又為足少陽也。

 

時珍曰:脾無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按:有聲無痰曰咳,蓋傷于肺氣;

 

有痰無聲曰嗽,蓋動于脾濕也;

 

有聲有痰曰咳嗽,或因火、因風、因寒、因濕、因虛勞、因食積,宜分證論治。

 

大法治嗽,當以治痰為先,而治痰又以順氣為主。

 

宜以半夏、南星燥其濕,枳殼、橘紅利其氣,肺虛加溫斂之味,肺熱加涼瀉之劑。

 

趙繼宗曰:二陳治痰,世醫執之,內有半夏,其性燥烈,若風、寒、濕、食諸痰則相宜,至于勞痰、失血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

 

按古有三禁,血家、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間有用之者。

 

俗以半夏專為除痰,而半夏之功用,不復見知于世矣。

 

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皆用半夏,豈為除痰乎?

 

火結為痰,氣順則火降而痰消)。 

 

圓白而大,陳久者良,浸七日,逐日換水,瀝去涎,切片,薑汁拌(性畏生薑,用之以制其毒,得薑而功愈彰)。

 

柴胡、射干為使。

 

畏生薑、秦皮、龜甲、雄黃。

 

忌羊肉、海藻、飴糖。

 

惡皂角。

 

反烏頭(合陳皮、茯苓、甘草、名二陳湯,為治痰之總劑。

 

寒痰佐以乾薑、芥子,熱痰佐以黃芩、栝蔞,濕痰佐以蒼朮、茯苓,風痰佐以南星、前胡,痞痰佐以枳實、白朮。

 

更看痰之所在,加導引藥,惟燥痰非半夏所司也)。

 

韓飛霞造曲十法(一薑汁浸造,名生薑曲,治淺近諸痰。

 

一礬水煮透,兼薑糊造,名礬曲,礬最能卻水,治清水痰。

 

一煮皂角汁,煉膏,和半夏末為曲,或加南星,或加麝香,名『皂角曲』,治風痰開經絡。

 

一用白芥子等分,或三分之一,竹瀝和成,略加曲糊,名竹瀝曲,治皮里膜外結核隱顯之痰。

 

一麻油浸半夏三五日,炒乾為末,曲糊造成。油以潤燥,名麻油曲,治虛熱勞咳之痰。

 

一用臘月黃牛膽汁,略加熱蜜和造,名牛膽曲,治癲癇風痰。

 

一用香附、蒼朮、撫芎等分,熬膏,和半夏末作曲,名開鬱曲,治鬱痰;

 

一用芒硝居半夏十分之三,煮透為末,煎大黃膏和成,名硝磺曲,治中風、卒厥、傷寒宜下由于痰者。

 

一用海粉一兩、雄黃一兩、半夏二兩,為末煉蜜和造,名海粉曲,治積痰沉痼;

 

一用黃牛肉煎汁煉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為曲,名霞天曲,治沉痼痰,功效最烈)。

 

以上並照造麴法,草奄七日,待生黃衣曬乾,懸掛風處,愈久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