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20 23:34:36古飄雲

我觀荀彧

廣 告



我常在驚嘆曹操霸業偉大的同時,腦海中就會想起荀彧!我常常在想,若是曹操在舉事之初沒有任用荀彧,曹操的霸業會如此地成功嗎?又或者換一句話說,曹操會如此迅速的稱雄於華北嗎?

荀彧出生士族之後,在當時是個很有名望的人!南陽何顒在他年少之時就評他是"王佐之才",在當時的士人之間,流行一種"月旦評"若是有幸被所謂名人評到,則聲望頓時就會上升了也!這乃順帶一提也!提之只不過是說以荀彧當時尚在未冠之齡就有如此高的評價,則實乃一奇也!而董卓亂起之時,他看出他所在的穎川乃四戰之地,不宜久居,於是舉家而去!當時鄉中父老皆不信,而後事實證明,荀彧的眼光是正確的!而荀彧最早也是在袁紹底下作事的,但是他觀袁紹不能成大業而去!後來投入了曹營,使曹操大喜:此吾之子房也!而後來,荀彧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辜負了"子房"之譽!此公元192年,彧年29!

而曹操對他的信賴可說是非常重視,就連在外征伐,軍國之事也都詢求荀彧之見!而荀彧最大的貢獻有四:
第一:在陶謙死後,曹操欲奪徐州,但是荀彧卻上言::「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据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胜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坏,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蘭,若分兵東擊陳宮,宮必不敢西顧,以其閑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一舉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後南結揚州,共討袁術,以臨淮、泗.若舍布而東,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虛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將軍當安所歸乎?且陶謙雖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懲往年之敗,將懼而結親,相為表里.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红未戰而自困耳。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棄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權一時之勢,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願將軍熟慮之!」於是曹操採他之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以當時而觀,這是非常正確的一段話!因為當時的兗州其實還未完全安定,尚有呂布等輩,而且劉備鎮徐頗得民心,攻之未必能下!曹操若是急於一時,則不免亡矣!此乃荀彧眼光遠大,深思熟慮所計!
其二:在曹操平定了青州之後,荀彧又勸他迎獻帝都許,這招可謂千古妙計!因為當時漢雖名亡,但是人心多歸於漢!若能奉天子為尊,便能"正名"名正之後自然能"言順"!而且曹操出身宦官之家,當時士人皆不齒來投他而去投袁紹!但是這招卻造成了尊漢的假像,於是後來的士人多歸於操,使曹操底下人才濟濟,於是能於日後迅速稱霸華北!
其三:曹操初期人手根本不足,能抬出抬面的少之又少!但是荀彧加入後,先後為其推薦了包括陳群、戲志才、郭嘉、荀攸、司馬懿等一十八位人才!使曹操征戰南北要謀有謀,要略有略!此功對曹魏帝國而言,真可說是第一功也!可說曹操真是賺到了!而且荀彧薦才不會因為對方無德就不薦,這我在<戲志才>一文中有提之!由此觀知,荀彧在當時而言,名望是非常大的,且是有識人之才的!
其四:在曹袁官渡之戰時,曹操原本是撐不下去了,想要退兵!但是荀彧卻說::「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閑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力,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於是曹操從其言,後來果然袁營內部分裂,許攸來投,才使曹操大勝袁紹也!而以當時而觀,若是曹操退兵,恐怕袁紹不免揮軍追擊!則曹操要能東山再起,可謂難矣!

以這四點而觀,我說荀彧是曹魏的第一功臣,不為過也!而且當初曹袁之戰時,也是由荀彧及程昱鎮守曹操老巢的,使得曹操能無後顧之憂而與袁紹採持久戰也!從這幾點而論,荀彧真是一個優秀的王佐之才,謀略之士與薦才之人!

但是可惜的是,他與曹操立場不同,他出於尊漢而對曹操建議尊獻帝,但是曹操卻是"挾天子以令諸候",於是他後來會被曹操賜死也不是不可預見的!而且我從楊修一事推論,曹操一定是忍荀彧一段時間了,決不會因為他一次的諫言而賜他死!但是為何要等到後來才賜他死,我想是因為曹操初期是很需要他的,但是到了後來,咦!他自以為有了五分之三的中國就開始自大了,於是他也認為他可以不要荀彧了!曹操此舉真是失策!也為荀彧感到遺憾!

荀彧一生能識奇人,但是他卻識不出曹操居心,若能與劉備結合,則或許不會有此下場也不可知矣!